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悲剧哲学”的世界观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一真实一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中揭示出来的。人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而理性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倡导的对必然性的快乐服从,则是谎言和说教。

关键词:“悲剧哲学”;存在哲学;临界境遇

中图分类号:B51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5-0011-06 收稿日期:2009-07-03

在俄国哲学家中,舍斯托夫以重批判性而无建设性著称。他主张人们仅仅以“枯燥”为理由,便可以抛弃强加给我们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他写道:“没有理念、没有概念、没有连续性,只有矛盾,没有根基,没有完整性——这正是我努力达到的。”(前言)但这并不意味着舍斯托夫思想是完全随意的、无逻辑性的语言堆积,相反。舍斯托夫在从古至今西方与俄罗斯思想家的“灵魂中漫游”时具有自己一贯的思维原则和方法,具有自己的真理标准和善恶价值观。他的“悲剧哲学”、“宗教哲学”和“圣经哲学”都是如此。这也就是舍斯托夫自己的世界观。

舍斯托夫把自己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的著作命名为“悲剧哲学”。他通过追溯和分析两位思想家的生活与创作历程,揭示了他们的作品和“学说”背后的真实思想,提出和展现了“悲剧哲学”的领域和问题。但舍斯托夫在该书中并没有对“悲剧哲学”具有怎样的内涵和特点作出清晰的系统论述。只是在前言中提出了“悲剧哲学”是否可能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的作品所包含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那些被科学和道德所拒绝的人们还有没有希望?也就是说,悲剧哲学是不是可能的?”。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他指出了“悲剧哲学”的起源:“悲剧哲学是与日常的哲学根本对立的。在日常生活宣告‘终结’和转身的地方。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到了开端并继续寻找”。

本文旨在对“悲剧哲学”的主题思想作进一步分析。力图说明“悲剧哲学”作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思维类型具有何种形而上学前提,以及它怎样在“日常哲学”结束的地方揭示出生存意义。

一、超越的形而上学

人们常常认为,哲学家是在用概念推理体系证明自己的世界观,实际上往往相反,哲学家是在力图以理性-知识形式表达自己早已获得的超理性的直觉-感悟。这就是哲学学说的世界观前提。舍斯托夫“悲剧哲学”的出发点不是世界的存在及其普遍规律,而是人的生命及其最高意义。这里存在着两种哲学观的对立。对此,可以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一个走在大街上的人被楼檐上掉下的砖头砸伤了。如何看待这样的悲剧事件呢?有两种不同观点。从自然存在的观点看,这是完全符合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现象。虽然砖头的掉落是偶然的,我们也许不能确切地知道其具体原因,但我们相信这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是因为固定砖头的水泥被水泡软了,或许是因为砖头本来就不牢固,被风吹掉了,等等。总之,对这一现象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石头下落是必然的,知道了这一必然性,人的理性就应当得到满足,如斯宾诺莎所说:“自我满足可以起于理性。且唯有起于理性的自我满足,才是最高的满足。”至于这个人的遭遇,只能说他很倒霉,遇到了这样偶然的不幸事件。但这也仅仅能引起人们的一时惋惜,因为毕竟石头下落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是第一性的,而人的生命则是无始无终的存在链条上的一个微小环节,是要服从这个自然规律的。人的内在世界受外部世界规律的统治。人的快乐和痛苦只是派生现象,不具有必然的永恒的真理意义。这是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观点,也是大多数现代人所接受的科学世界观。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观点:人的生命与死亡、痛苦与快乐,人的愿望、情感、信念、梦想才是更重要的,石头下落则是附属现象;人的生命及其内在意义才是第一性的。是看待一切存在和事件的出发点、背景和标准,而石头下落以及其他一切对人的命运的外部干预,都是些偶然的状况,是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借以显现的外部环境。这些自然规律对人的强迫和制约,人在这些外部状况中产生的痛苦和悲剧,人的不满与抗争,正映衬了人的内在生命的丰富和走向完满。这就是舍斯托夫在他的第一部著作中就确立的观点:“在外部世界中作为因果联系和独立存在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对于人的命运、人的生长和发展来说,都是偶然事件。”

当然。这种观点不是主张人应当脱离任何外部世界状况。我们说,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其为人类服务,或避开其危害。人会被石头砸伤。这是客观现象,我们认识石头下落的规律。或寻求石头下落的原因,是为了把石头更加坚实地固定在楼檐上使它不会掉落,或我们自己远离楼檐附近的危险区域。换言之,对于石头的规律,人是必须服从的。这样的科学常识舍斯托夫不可能不懂得。但他认为哲学思考恰恰应当不停留或局限于常识。而要进一步追问更深层的东西。他的问题在于:第一,造成人的生命悲剧的普遍必然性只是强迫人服从,以威胁惩罚的暴力手段来使人服从。而不是用严谨的逻辑证明来令人信服。简言之,事实真理强迫人,而不是令人信服。那么,理性主义哲学家为什么说真理“令人信服”,为什么要颂扬这样的真理,为什么要求人快乐地服从真理呢?第二,对世间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和服从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传说第一位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只顾思考所看见的天上之物却未看脚下的路,结果掉进了井里,受到色雷斯妇人的嘲笑。但舍斯托夫问,难道认清世间规律的人就不会遭到惩罚吗?当然,人可以躲避下落的石头,可以绕开脚下的井,但舍斯托夫所思考的是终极问题:谁也无法逃脱必有一死的命运。“忽视健全理智和科学不可能不受惩罚——这是人们的‘日常经验’告诉他们的。但也有另外的经验——它说明了另外的东西。它说明,相信健全理智和科学也同样不可能‘不受惩罚’,无论是相信的人还是忽视的人,都同样面临‘惩罚’。那个嘲笑泰勒斯的色雷斯妇人,死亡的深渊放过她了吗?”

人的外部生活可能陷入悲剧的深渊,但这不是对人的命运的最后判决,不是人的内在精神的终极状态,悲剧是外部事实和意识的直接材料。“悲剧哲学”则意味着在深渊中向最高力量的诉求。这样的诉求是可能和有效的吗?在理性主义看来是不可能的和无效的,但按照圣经思维则是可能的和有效的。舍斯托夫的“悲剧哲学”力图超越理性主义给人带来的绝望。而用“圣经思维”方式求助于最高存在物:圣经先知大卫“在自己人性卑微的深处求告救主,他的全部思维、他所取得的真理,不仅取决于现有的、既成的、可见的东西;而且取决于最高存在物,这时,那些现有的、既成的、可见的东西尽管是无疑的现实,但毕竟

是从属于这个最高存在物的。因此,《诗篇》歌者所寻求的东西不仅限于意识的直接材料:事实、现实、经验对他来说不是区别真理和谬误的最后标准”。这样的圣经思维没有设定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界限,即便在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可能性的深处,也能看到来自另外世界的希望。

这样,“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它既不同于普通人日常的悲剧感受,又不同于对悲剧体验的心理学描述,也不同于理性主义哲学与悲剧的和解。而是揭示出在悲剧背后所包含的人的生命与超越本原的内在联系。按照别尔嘉耶夫的概括。可以根据对待悲剧的态度来划分两类哲学流派,日常的哲学和超越的形而上学。“一切来自悲剧和考虑到悲剧的哲学。都必然是超越的和形而上学的,而一切忽视悲剧和不理解悲剧的哲学必然是实证主义的。虽然它可能自称为唯心主义……一切类型和形态的实证主义都是日常的哲学,它总是企图为人的认识和人的生命建立牢固的基础,但悲剧的存在这一事实本身就已经推翻了实证主义。面对这一悲剧它的一切设想都崩溃了……唯心主义建立了理性观念和规范体系,这些观念和规范的任务是巩固生活秩序,实现日常的高尚……超验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否定人的意图和体验的任何界限,否定彻底安慰和彻底稳定的任何体系。”

对舍斯托夫来说。悲剧的存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关联着人的生命的形而上学意义。可以说,悲剧以自己存在的事实,突破了自然存在的自足领域。揭开了永恒之幕的一角,射入了彼岸世界之光。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这种悲剧处境是人的“临界境遇”(Grenzsituatlon)。

二、临界境遇

人的心理、精神有不同状态,有日常的平和、轻松。也有发生危机时的紧张、激动。所谓“临界境遇”就是人的生存达到边界时的处境,包括死亡、受苦、罪孽等。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人的生存在这些边界处境之外什么也看不见,它们仿佛是人撞上又没有撞开的墙。但是。它们却与人的存在紧密相连。因为正是这种临界境遇具体表现了人的超越本质。这也正是“悲剧哲学”的关注领域不是日常生活及其规范。而是人的“临界境遇”的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人必有一死这个古老的普遍真理,这一最大悲剧事实,没有人会快乐地接受和服从。拒绝接受这一事实的心理就是“悲剧哲学”的思维出发点。这种拒绝说明了人有更高的诉求。那么,这个诉求是不是合理合法的?还有没有一个可以上诉的最高法庭?哲学家对此有三种不同回答。一种回答是这样的更高诉求是不合理的幻想,人陷入死亡深渊里是无法得救的,“你的命运完全依赖于偶然事件给你提供的条件。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些条件。譬如说,你可以通过劳动为自己制作面包,或抢夺他人的面包,以便把自己的尘世生命延长若干时间。但只能是延长——任何人也不能逃避死亡”。因此,在死亡的悲剧面前,人的思维应当止步。

第二种态度是回避死亡悲剧的问题。伊壁鸠鲁说:“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或者如斯宾诺莎所说:“自由的人绝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这两者就是人面对死亡悲剧的全部回答吗?仿佛如此,但严格地说,这只是服从理性的人的回答。具有健全理智的人都知道。任何人也无法超出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界限之外。但问题在于,这个思维界限正是理性所设定的。对非理性的人来说不存在这样的思维界限,而且在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思想、观念和愿望也常常突破理性思维的界限。因为“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勇敢、敢想敢为,全部生命就是创造性的‘敢想敢为’,因此就是永远的、不可归结为现成之物和可理解之物的神秘剧”。

因此,这里还应当有第三种回答,也即宗教哲学的回答:即使面对死亡悲剧,人也不是完全绝望的,还有一个最高存在者可以诉求。这并不是说。宗教的人就能够超验现实的可能性界限,达到不死,而是说他们可以通过诉求所信仰的上帝而得到更大的精神安慰——灵魂永生、天堂幸福和最后的肉体复活。

另一个“临界境遇”是受苦。受苦也具有深刻的存在哲学意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人”深知此理。他说:“痛苦——要知道,这是产生意识的唯一原因。”当人处于怡然自得的所谓幸福状态中的时候,他对此可能无知无觉,只有痛苦才能让人对自己的状态有所意识,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思考。在此,意识具有创造存在的意义。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Stefan Zweig)在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时说:“他们全都热爱痛苦。因为他们在其中那样热烈地感受到了自己所热爱的生活……他们以‘我痛故我在’替代了‘我思故我在’。这是他们最有力的生存证明。”这样,受苦不仅是意识的原因。而且具有揭示人的内在生存的意义。或者说,对存在哲学家来说,受苦的感受与生存本身是同一的,对受苦的思考具有生成存在本身的创造意义。

“悲剧哲学”是与受苦相联系的。“已经到了不否定痛苦的时代了。不把痛苦作为这样一种虚假的现实来否认。就好像用一句‘它不应该存在’的咒语就可以避免,而应该接受痛苦,承认它,也许彻底理解它。”舍斯托夫在对作为机体反应的痛苦与快乐进行生物学解释的背后,深刻地洞见了受苦的生存论意义。“与‘自然’解释的习惯给我们提供的、作为自明之物的外部表现相反,不总是、远不总是如此——痛苦证明人面临危险,而快乐保证人安全。相反,对生命存在——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构成彻底毁灭性危险的东西,正是快乐。因此,一切深刻的哲学体系都非常厌恶和不信任快乐主义甚至功利主义。禁欲主义的意义就在于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快乐是睡眠,换言之,是心灵的死亡,是向非存在的复归。痛苦、受苦则是觉醒的开始。愉快的、安宁的、稳定的生活杀死人身上的全部人性的东西,使人回到植物式的苟活状态,回到那种虚无状态,某种神秘力量曾将他从这种虚无中神秘地拉出来。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轻松流逝,以轻松的、快乐的死来结束。那么。他就真的是朝生暮死的存在物了。”

在面临死亡恐惧的和受苦的处境下,人能够进行怎样的活动呢?无论哭诉还是求告,都可以归结为反抗的思维。立陶宛宗教哲学家马齐纳指出,人在这种状态下的思维,也就是他的存在本身。“在临界境遇下。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只是在日常状态下,这两种行为才是分离的,因为当我们落人世界以后,我们就开始了不真实的存在,不为自己,因此没有思维……当痛苦消除了他在世界中的存在,把他抛到了野外的垃圾堆,他就开始说话和思考。因为他想以这种方法找回他的存在中所失去的东西。思维是存在的呼唤,它是从存在中产生的,也是指向存在的。因此思维在本质上不是逻辑性的。而是本

体论的;不是理论的,而是生存的。”

“悲剧哲学”关注“临界境遇”。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在“悲剧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中,有其特定的真实-真理-现实与虚假-谎言-说教的对立观念和价值标准:从终极观点看。平凡的此世的日常生活不是最后的真实,而是虚伪和梦境,被思辨理性绝对化了的日常规范和道德安慰则是谎言和说教;而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

俄国批评家米海洛夫斯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刑和苦役经验损坏了他的人道主义世界观。舍斯托夫说。从个人经验来解释他的世界观是对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经验真的妨碍人们看见‘真理’吗?不是相反吗?也许日常人的日常生活给出的是日常的哲学!谁来担保说,人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哲学呢?也许,为了获得真理,应当首先摆脱一切日常性?因此苦役不但不能推翻‘信念’。而且能够证明信念;真正的哲学是苦役哲学”。在舍斯托夫看来。真理、真正的哲学不是在日常经验中获得的,而是在非常状态下达到的。

舍斯托夫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中存在着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理性与良心”,另一个领域是“心理”。在传统学说中,这两个领域不是并列平等的,而是保持着等级关系。其中“理性与良心”具有最高立法权,它们决定着什么是应有的和什么是不应有的,而“心理”只占从属地位,其任务是告知人“心里”所发生的事情。这两个领域的直接对抗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公开承认。从苏格拉底到康德和托尔斯泰,一直保持着理性与道德的统治。正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发生了这两个领域的激烈对抗,从此,“‘理性与良心’的千年王国结束了,开始了新的时代——‘心理学’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一直潜藏在理性与良心背后的灵魂需要,这片幽暗的天地,开始显露出来,并且与理性和良心发生冲突,要求自己的合法权利。

舍斯托夫为什么把理性的教导看做虚假,而把其背后的心理领域看做生命的真实呢?因为当一个人在死亡威胁、极度痛苦的压迫下,会突然恐惧地看到全部美妙的先验判断都是虚假的,“只有在这时候,他才第一次被这样一种无法遏制的怀疑所控制。这怀疑在一瞬间摧毁了那些旧的貌似坚固的空中楼阁。苏格拉底、柏拉图。善、人道、理想——从前那些保护无辜的人心不受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恶魔攻击的所有天使和圣徒,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人面对最可怕的敌人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只靠忠诚和慈爱的心不可能摆脱的可怕的孤独。在此就开始了悲剧哲学。希望永远破灭了,而生活还在,许多生活还在前面”。在这个悲剧领域里也许找不到任何一种美,也许除了丑的东西之外一无所有,但“无疑的只有一点:这里有现实,新的、闻所未闻的、见所未见的,或者说得更确切些,至今没有被展现出来的现实”。对于存在和思维都深陷于自然世界的人来说,最后的现实一真实往往是非常可怕的。哲学家为什么要把它说出来呢?像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那样的道德学说不是更好吗?

我们应当注意到,舍斯托夫把这个潜在的“心理”领域看做真实。把“理性与良心”的教导看做虚假,并不是普遍的和绝对的,而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首先,这不是对所有人。而是对少数人:被科学和道德所拒绝的人;没有世间希望的人;因生命恐惧而疯狂的人;“尚未拒绝一种正在死去的希望——希望在世界上找到某种在统计学和必然性之外的东西”的人。其次,这样的真伪观念不是在平常状态下,而是在“临界境遇”中显现出来的。

即便是少数人,也不是自愿进入这样的精神境地。“人们只是不得已来到这里。这也就是悲剧领域。来到这里的人。其思考、感觉和愿望都开始与众不同。那些所有人都喜欢和亲近的东西,对他来说成为不需要的和非自己的。当然,他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前生活有联系。在他身上还保留着某些他儿时就被灌输的信念,他还怀有从前的恐惧和希望。也许他不止一次地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可怕地位并力图回到自己安静的从前。但从前已回不去了,船已被烧毁,退路已被截断,应当朝前走向未知之地和永远可怕的未来。人在走着,几乎已经不询问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年轻时不可企及的梦想对他来说成为虚假的、骗人的、反自然的。他带着痛恨和残酷从自己身上抛弃了一切自己曾经信仰和爱过的东西。他试图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新希望,但所有人都以恐惧和疑惑的目光看着他。在他那张被忧虑的思考所折磨的脸上,在他那双燃烧着陌生的光芒的眼里。人们想看到疯狂的特征。以便获得弃绝他的理由。”这仿佛是“地下室人”或查拉图斯特拉的生动形象。他是一个疯狂的人。还是一位孤独的真理探索者?也许真理的探索者往往是孤独的疯狂人,但正是他们能达到常人所达不到的心灵境地,因此对他们灵魂的追溯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三、真理与说教

以上我们重新梳理和阐发了舍斯托夫给我们揭示的“悲剧哲学”的意义。如果我们跳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境,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悲剧哲学”能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对我们有何启示呢?在我看来。舍斯托夫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首先是他指出了。生命就是绝望处的希望。

绝望意味着什么?绝望是有不同层次的。绝望是完全放弃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吗?人对某些不可能的目标可能有绝望。放弃意志的努力,从而“改弦易辙”。这是人的理性和智慧的基本能力。然而,人对自身。对自己的生命,在终极的生死问题上,似乎不可能有真正的绝望,不可能彻底放弃美和善的愿望和努力,因为这是生命的本性,是生命的“权力意志”。即便是自杀者,也只是对人世间的生活感到绝望,而不是对自我本身。他结束自己世间生命的决定和付诸行动的力量,仍然是他的追求更好的强大意志的表现和结果。在绝望中。在感受到当前处境的无望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高的意识或精神在积极活动,在不断追问和诉求。当“地下室人”以头撞墙时,当尼采与整个世界对抗时,他们十分清楚,他们与所面对的石墙和世界是两个根本不相等的量。在“世界”一方有全部传统,全部历史上的人类智慧,还有他们自己的良心,而在地下室人和尼采一方——除了绝望之外还有什么呢?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探索。“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和果戈理一样。他们自己就是没有日常希望的最丑陋的人。他们企图在这样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东西,在这地方谁也不寻找,按照一般信念在这地方除了黑暗和混沌之外什么也找不到”,但他们并没有因世间的绝望而止步。“尊重伟大的丑陋、伟大的不幸、伟大的失败!这是悲剧哲学的最后话语。”

其实尊重不幸和颂扬苦难。只是“悲剧哲学”的消极方面的最后话语。“悲剧哲学”积极方面的最后话语是诉诸圣经信仰。像先知和使徒那样,依靠圣经思维来超越悲剧。然而我们会问,诉求上帝是有效的吗?从外部来看是无效的。上帝不

能拯救人于苦难和不死。但“悲剧哲学”所说的不是诉诸上帝就能改变外部状况。而是说人的内在感受的改变——从无信仰的境界进入有信仰的境界。从外部来看。无论有信仰的人还是无信仰的人都一样要服从自然规律,一样会受苦和死去。但不同在于:第一,外部的服从是毫无希望的终极判决,信仰中的服从则是暂时的试炼或惩罚,仍有得救的希望;第二,信仰使人的自发状态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内在地消解了个人与世界、个人与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对立。

有信仰的人所服从的自然规律,所经历的苦难命运和死亡恐惧。已经不是“不听劝说”的外部自然了,外部的决定不是对他的命运的无可上诉的终极判决。如果他的命运是在神之中的。被神决定的,那么,即便是世间的不幸命运、遭受苦难和走向死亡,也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这种不幸可能是神对有罪者的惩罚。也可能是神对人信仰坚定性的试炼。但不是人的最后结果,即便是肉体的死亡。也不排斥灵魂的得救。人在悲剧和苦难中还有最后的希望。只有怀有希望的服从,才可能是快乐的服从。

诉诸最高存在。如果最高存在与人是外在关系。或从人的自发本能欲望来要求最高力量的解决,那么,它仍然是一种理性主义,是以人来要求神的理性主义:只有把人与最高存在的关系内在化,接受神成为人的救恩,使得人成为神人,像耶稣基督一样,消除傲慢的自我,服从神的意志,这样,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才会得到缓解。但这时人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信仰的境界。他仿佛不再是先前的自己,而具有了另一种情感和心态,另一种愿望和诉求。以此方式,他在另一个境界里重新与必然性和解。

然而,进入信仰世界也并不意味着对人的存在问题的最后解决。只要有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就有个人与世界、自由与必然的不断斗争。这也是哲学和宗教问题永远存在的原因。“悲剧哲学”给人展现生命的真实,而不是提供普遍的真理。哲学学说想给悲剧的人生提供安慰。苏格拉底、斯宾诺莎、康德等理性主义哲学家试图用“理解”、对必然律或命运的服从、道德自律来消解人的生命悲剧。但舍斯托夫的“悲剧哲学”证明,哲学学说和理论不是普遍“真理”,而是说教。当然,这不是说这样的说教是不好的东西,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说教是有益的。必要的。我们阅读和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就是想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说教,以便为我们自己的观点找到某种理论的或道义的支持。

但这些学说不是哲学家所说的客观“真理”,不具有普遍必然的作用。活的生命在许多时刻不接受这些学说。不能从中得到安慰。所以,另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不把自己的学说看做给大家提供真理,他们的写作是他们自己的生命探索。因此,在他们那里只有揭露、批判和问题,而没有说教和答案。正如舍斯托夫所解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那样:他们什么也没有“教导”我们。认为作家是为读者而存在的。这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读者是为作家而存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说话不是为了在人们中传播自己的信念和给人启蒙。他们自己在寻找光明。他们不相信他们自己觉得是光明的东西确实是光明,而不是骗人的迷惑或幻想。他们把读者看做见证人。他们想从读者那里得到按自己方式思考和希望的权利,即生存的权利。”对舍斯托夫自己来说,同样如此。

推荐访问:世界观 悲剧 哲学

热门文章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精选六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古时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希望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关于珍爱生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推荐】

范文参**网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关于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高中【】》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关于的作文800字高中【5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