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范到信仰,从必然向自由
【摘要】本文立足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党性教育的特征、目标与本质展开研究,阐明了党性教育想要获得实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价值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规范与信仰相统一、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相统一,并对党性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党员走好“心路”进行了方向性的探讨。
【关键词】党性教育 心学 心路 信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04
全面从严治党在规范党员行为、净化党风党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党员干部普遍树立起对党内法规的敬畏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①可见,党性教育事关全局与根本,决定着新时代党员主体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信仰追求,决定着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是否能够彰显党的本质,使党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因而,对于党员来说,党性教育是一门“心学”,党性教育的过程是一条改造内在本质的“心路”。
党性教育的“心学”特征:实践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使党性内化为党员的本质属性,让党员真学真信、触及灵魂,这既是党性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心学”的核心任务。那么,究竟何谓“心学”,习近平又为何将党性教育比作“心学”?理解党性教育的“心学”特征,须从党性的价值性与实践性二者的涵义与关系中寻找答案。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创始者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心”是“天理之极”②,即万事万物的内在灵魂和本质。因此,王阳明的心学可以被认为是研究事物本质与灵魂的学问。与王阳明的心学不同,共产党人的“心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基础,旨在使党的本质属性即党性内化为党员的灵魂,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③的党员队伍,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无疑赋予了“心学”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将党性比作共产党人的“心学”,事实上就是在强调党的本质属性——党性即是党员的“心”之所属。因此,党性教育应从“心”抓起,“心”是信仰,是本质,是灵魂,也是目的。党性教育也由此成为一门“心学”,每名党员均须从“心”学起。
党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不同政党由于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因而具有不同的党性。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性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组织上入党就可以保持终身的,只有长期接受思想教育、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在不断践行中才能养成和坚守党性。在长期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党员坚守自身的党性,党提出了对全体党员基本的行为规范,包含党员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基本立场,是党员在党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党性原则。
“心”是指人的内在本质与主观意志。一名党员“心”的形成是由外到内的,是外在的党性要求“内化”为党员主体的主观意志并形成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的过程。再强的纪律和原则约束,若没有获得党员主体“心”的理解与接受,终难免流于被动形式,永远无法上升为主动约束与行为自觉。相对地,党性原则的意义也并非为了限制党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旨在党员“心”的塑造。由此,我们可以明了党性与“心”的关系: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从坚持党性出发对党员实际活动的要求即是党性原则,是党性的价值要求。而“心”是党员主体的灵魂和主观意志,党员需要在具体工作生活中依照党性原则要求进行反复的思考实践,并在整个过程里逐步实现内心的价值认同,使党的本质和党员主体的主观意志相一致,方能将党性内化为“心”。因而,从“心学”角度来看,党性与“心”的关系正是实践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党性的价值性与党性的实践性的内在统一。党性是一个价值范畴,具有价值性。价值体现着一种关系,指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利益需要的方向与功能属性。同时,价值也是一切事物本质的昭示,任何事物的价值都在于是否切近自己的本质。党性具有价值性,一方面,党性的内容和要求,总是与该政党自身本质相符合的价值观相关联,是该党的最高理想即最高价值追求的体现。另一方面,党性也是一种主体需要,承载着党员作为主体的主观愿望和明确的利益取向。从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的角度看,价值始终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党的价值代表着党的最高理想。《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员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建设一个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简短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价值取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本质规定性,是党的一切先进性的根本来源,是党的最终理想目标,决定了党在一切时代的奋斗方向,指明了党全部实践的归宿所在。任何政党均有同自身本质相符合的价值观。理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须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入手,即理解“为了谁”的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大优势,就是立足于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正是党性的价值性的现实印证。
党性属于实践范畴,具有实践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写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⑦党性不能止于思想观念和口号,而应落实在实踐行动上,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⑧显然,这种先进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特征。作为立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诞生在抽象思辨的书斋里,而是脱胎于对现实矛盾斗争的实际参与和考察中,这就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党性强大的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和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关键。实践的作用首先在于将一切认识具现化,“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⑨。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他第一个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发现了人类历史上全部的剥削、奴役与不自由都源于异化劳动。而想要扬弃异化,改造不自由的世界,只有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能实现,这无疑体现了党性的实践性。同时,通过实践,可以使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通过反复实践、认识与再实践,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同样是党性实践性的体现。
下一篇: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补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