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通过对红色旅游含义、特性、意义的讨论,以及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红色旅游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措施,同时提出对未来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期望。
关键词:红色旅游;问题与措施;未来期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1-0252-02
1 引言
从2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今,红色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接待性事业到新兴经济产业、由国家扶持项目到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的转变和发展过程。2004年12月,《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实施,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红色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4年过去了,红色旅游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含义,意义和14年间红色旅游发展至今的现状的讨论,发现这14年间红色旅游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措施和对未来红色旅游业的展望与期待。
2 红色旅游
2.1 含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来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中获得的丰功伟绩,再以纪念地、标志物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以及参观游览的旅游主题性活动。
2.2 特性
2.2.1 学习性
以旅游为手段,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将学习和旅游结合。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旅游与学习紧密相连在一起,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开展的红色旅游,是将来自古代先贤的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旅游中学习,在学习中旅游。
2.2.2 故事性
与普通的在课堂上上课的说教性来说,红色旅游的故事性更为强烈,更能够得到青少年儿童的接受与支持。
2.2.3 参与性
红色旅游不应该是走马观花的一次观光旅游,而是应该将旅游者参与进去进行实践性学习的一种能够体会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旅游形式。
2.3 意义
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是当今中国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国的民族精神。红色旅游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进行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机结合,是一种将精神财富通过旅游的手段来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旅游方式。
2.3.1 教育意义
革命传统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额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都是中華人民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通过红色旅游的这一种方式来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贴的新教育形式。红色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包含的寓教于游、寓游于教的理念,既是对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将历史与生活慢慢贴近的大课堂,更是在新社会形态下的人文精神的回归。
2.3.2 经济发展
在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的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产业的创新,也是观念的创新,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发展红色旅游将会对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带动作用,同时也能改善革命老区的商业环境,更扩大了就业机会,从而达到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目的。
2.3.3 文化保护
红色旅游所规划的景区景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毛泽东故居”还是“邓小平‘思源广场’”,都是在特定时期中华文化的一个巨大的缩影,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3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发展现状
目前所有的红色旅游产品中,绝大部分红色旅游开发和设计都是将目的地打造成为一个以观光为主要旅游方式的传统旅游目的地的传统开发模式,只有极少数红色旅游开发是设计是将目的地打造成为注重游客参与与体验的集观光与休闲为一体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
3.2 存在问题
3.2.1 旅游产品单一
在大部分红色旅游中,几乎都是参观旧址、博物馆、遗址等等静态的景观,缺乏体验感受,特别是对于一些博物馆地区展览,千篇一律,缺乏实景地的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
而旅游产品的单一,也导致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红色旅游业在旅游业中的滞后。
3.2.2 盲目开发严重
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投资商、地方政府官员都愿意开发红色旅游景区,但是很多地区与负责人都不顾自身所在地的发展情况,胡乱开发。导致开发出来的红色旅游产品是低质量、低品位的,从而带来了低效益。同时,盲目的随意的开发,破坏了环境与资源。
而低质量的红色旅游产品无疑会让红色旅游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胡乱开发景区,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过程。
3.2.3 行政区域制约发展
在红色旅游中,行政区域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旅游这个产业的发展,例如“重走长征路”、“毛泽东求学之旅”等等旅游产品的设置,他们都只限制在同一个行政区划,但是在历史上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取悦,单独做旅游产品费时费力也浪费一定的社会公共资源。
3.2.4 讲解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巧
在很多红色旅游纪念馆、博物馆、旧址,景区讲解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对革命遗留下来的物品仅仅限于这一个物件,而不能从物件这个物体,来上升到相对应的革命历史事件和伟大的革命英雄,导致游客对陈列的物品没有太过于注意与学习的地方,草鞋就仅仅是草鞋,竹斗笠就仅仅是竹斗笠,无法吸引游客。
景区讲解人员也没有太丰富的讲解技巧,更像是背诵的导游词,不像是在讲解某一件凝结了某一革命事件的物品,也体会不出这件物品所包含的各种革命精神。
3.2.5 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可进入性差
在我国,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资源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差,导致可进入性也很差,很多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4 解决方法
4.1 解决措施
4.1.1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游览方式
除了单一的进入纪念馆、博物馆、旧址进行参观游览之外,增加产品的游览方式,例如通过VR、AR的技术,还原革命历史中的某一场景,让旅游者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感。同时,除了纪念馆、博物馆、旧址之外,再进行新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例如生存挑战,体验红军长征期间的艰苦生存;草鞋草帽编制,体验红军长征装备的简陋等等方式,在不降低红色旅游的学习性的情况下,来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类型的旅游者。
4.1.2 科学的开发红色旅游
首先了解红色旅游在当地所有旅游资源之中的地位,再通过分析和全面的认识评价,科学的编制旅游开发规划,对目标、内容、步骤做出合理的安排。
其次既要突出红色旅游的特点,也要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方式进行结合,打造成为复合型的旅游产品。
最后合理开发和利用景区资源,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的分析红色旅游的优劣势,合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
4.1.3 不同行政区划的合作
针对同一类型的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跨行政区划的合作,既能够更好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策划,又能节省下公共资源,还能够将不同的行政区划联合行动,打造出更吸引游客的红色旅游产品。
4.1.4 对景区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景区讲解以及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更加了解中国革命史,增强讲解人员的讲解技巧,通过景区讲解员的讲解,了解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史中的艰苦卓绝与伟大付出,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国革命精神的学习与弘扬,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4.1.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目的地可进入性,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以及服务水平的上升,通过旅游这个第三产业,带动目的地經济的发展。
5 未来展望
5.1 建设红色旅游配套交通体系
结合国家国道省道以及其他的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与其他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点,改善交通环境,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能够将客源地与红色旅游景区所在的中心城市连接,形成旅游的交通网络图。
同时,在红色旅游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顺畅,或者改造过后、路段建设后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不会因为交通而导致旅游者的旅游感受降低。
5.2 能够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规范管理
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各地区以及各有关部门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等重大的纪念活动以及其他的重要节假日,来打造更精品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等,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推出一些反映这些主题、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的精品红色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5.3 打造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
将红色旅游产品中加入“绿色”与“古色”成分,妥善处理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外的其他旅游资源,将革命历史文化场景与绿色生态环境、自然风光以及当地独有的人文风情相结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各种旅游资源和谐统一的安置,实现多种旅游形式的统一,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旅游质量。通过围绕红色旅游资源这一中心,来开展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共同打造一个复合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徐克帅.红色旅游和社会记忆[J].旅游学刊,2016,31(03):35-42.
[2] 许春晓,朱湘平.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其流变[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03):93-101.
[3]刘海洋,明镜.国内红色旅游研究进展与评述[J].旅游研究,2012,4(03):60-65.
[4] 喻彩霞,张河清,陈宁英.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272-276.
[5] 马进甫,宋振美.简析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111-114+78.
[6] 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06):92-95.
[7] 毕剑.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6(08):229-231.
[8] 谭曙辉,陈宁英,张河清.红色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30-33.
[9] 张慧.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老区建设,2017(04):54-56.
下一篇:浅论如何发挥宣传来发展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