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芝冈日记选录(二十九)
一九五九年(北京)
七月二十九日
午前与文蕖往曲园聚餐,为仇亦老、郑舜老、巢功老、如实老和尚祝寿。亦老所得寿诗很多,并以自填【荷叶杯】、【添声杨柳枝】两小词示客。曾有女郎说亦老是清秀的老人,亦老作【清秀篇】,亦一嘉话。亦老以示余。晚间,试填【荷叶杯】词,亦即以此事入词。
池上莲开千叶,红叠,都在几筵前。斗酒敲诗进寿篇,仙么仙,仙么仙。
白发映花堪羡,香远,俊煞老年人。少女闲评隔水闻,清么清,清么清。
亦老八一寿辰,示我【清秀篇】,老兴不浅矣。因奉和【荷叶杯】词,及之。
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十六日之间
《秦雪梅教子》。《渔矶漫录》卷十《章文宝妻》云:“明温州章文宝,聘妻某氏,未成婿,先纳一妾,有娠而文宝病,且死,氏力请于父母,往视之。文宝一见氏,即逝。氏哭泣尽哀。具棺殓毕,抚妾守丧。妾生子纶,爱之如己出。亲教读书,通《四书》大义。遣就外傅,后成进士,官礼部侍郎。景泰中欲疏请复立旧太子,恐遗母爱,未果。氏谓纶曰:吾平生教汝云何?汝能直言死职,吾虽为官婢,无恨也。纶遂以疏入。忤旨,谪戌。氏怡然。天顺初,复纶官,终养。氏尝为诗见志:谁云妾无夫,妾犹及见夫方殂。谁云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儿读书,妾辟纑,空房夜夜闻啼乌。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此秦雪梅故事所本。
瓦子勾栏,南宋在临安有二十三处,今遗迹皆不可考,独菜市桥瓦子巷其名犹存。吴锡麒有《过城东瓦子巷》词。又菜市河今称东河。东青门俗呼菜市门。则瓦子巷在城东河上也。录仁和姚思勤《东河棹歌注》。与吴锡麒均嘉庆初人。
元贯云石,生而神彩秀异,膂力绝人。年十二三时,使健儿驱三马疾驰,辄持槊腾上之,越一而跨三,运槊风生,观者辟易。及长,折节读书,号酸斋。仁宗老师的拜翰林学士,辞疾居江南,卖药钱塘市。诡姓名,易冠服,人无知者。尝见西湖渔父织芦花为被,尚其清,易以绸,赋诗自得,称芦花道人。晚年留情释典,终作《辞世吟》曰: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今江干栖云庵,其遁迹处也。见明·汪砢玉《西子湖拾翠余谈》上。卷中《虎林西山诸胜》说:“自万历癸卯秋,为试事到杭。”当是写书时日。又卷中《壬子适杭两笔》说:“万历壬子芙蓉霄,越九日适杭。”《卯辰游湖共志》云:“余自万历壬子从秣陵游,乙卯初夏始得向虎林。”
又《拾翠余谈》上有《跋》云:“崇祯癸酉夏,为儿渊会试会城,偕寓湖上。”
上卷作于崇祯时,但所记有万历乙已事。
《余谈》上云:“妇人低鬓,胡粉傅面,跷尖自喜,都作女郎,又类倚门伎。”此明末杭州妇人装也。《西湖竹枝词》注云:“杭城游女,多翠衫红裙,更裁纨绮作燕尾状以覆额,即古眉心旧制也。”竹枝词,泰州陈璨作,有乾隆庚寅、辛卯跋。则清初杭州妇女装也。
《渔矶漫钞》卷九《三教》云 :“元孛术鲁翀子翚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岂可一日阙哉!上大悦。”此明太祖说高则诚《琵琶记》之辞也。明太祖语,是后人附会。
周贻白认为:“产生文化的行为”,只是“为着帮助实际生活而起源于劳动。”他认为只有“劳动”才是“实际生活”,属于脑力劳动的“文化”,对“实际生活”只是“帮助”。这种劳动本身不属于“实际生活。”他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文化”。把“劳动”和“文化”分成两事,认“劳动”是“实际生活”,“文化”是“实际生活”的一种帮助,实际仍是把‘文化’看成一种“游戏”,但承认它对劳动有“帮助”。
他说:“以后艺术被人认为无关实际生活的游戏举动,则因为生活情形过于复杂,一时不易追溯其根源的缘故。”他既把“劳动”和“文化”分开,因此他不承认“文化”是“实际生活”,是“劳动”。“劳动”只是“艺术”的“起源”,“艺术”只和“实际生活”有关,否认了“艺术”本身也是“生活”、也是“劳动”。
他说:“因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太高雅了,太偏于抒情气氛了。”他不曾从民间的古代音乐考虑问题,只随着封建统治阶级赞美庙堂、宫廷音乐。他又说:“古代人对音乐的使用,因其与郊祀天地有关,大家把这件事看得很为神圣。”其实把这件事情看得很为神圣的只是“制礼作乐”的封建统治阶级,不是广大民间。
他说:“当时的雅乐,其发生戏剧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因为它是僵死的音乐,已经不是艺术,所以可能性少。它用“其它方面”和“雅乐”对立,不用“民间”或“人民”,承认它们“直接地或间接地造成了戏剧的不平衡的发展。”却不愿得出结论,肯定戏剧在民间的长远的“历史性”。
仓颉造字,伊耆氏为蜡,都是古代传说。这是古代的一种“推源论”。把个别制度、风俗、礼节的产生归之于一定的(大半是捏造的)个人,却不从“民间”、“劳动”来解决问题。“推源论”和古代祖先崇拜有关,到以后就成了“一切都是圣人的智慧所创造的,不是人民劳动所创造的。”是天替人民找到“君”和“师”,这一些人民的统治者就和人民找到一些方便。周贻白用怀疑的态度承认这些说法,和王国维说“八蜡是三代的戏礼”,是和“周公制礼”分不开的说法相同,和“起源于劳动”的说法相反。
周贻白对《诗经》不从民间着眼,如《宛丘》、《溱洧》的民间歌舞、风俗,如“坎其击鼓”、“植其鹭羽”、“遗我握椒”等,却从“燕享歌诗”、“颂美形容”来说明诗和戏剧的关系。这就是说戏剧起源于统治阶级而不起源于民间、劳动。
“美盛德之形容”指的是“形于外的德行”。舞蹈当有“动作”、“装饰”,但这种“动作”、“装饰”主眼点是“颂功德”,不是“演故事”。
《楚辞》、《九歌》是民间巫歌,屈原著作有极大的民间成分,无论是文辞或故事,周贻白对这点全无发挥。
周(贻白)对于乐器传说也是”推源论“的。如鼓、如缶、如竽、如筑,都和民间渊源很深,鼓更和农田有不断的渊源。但周却不从民间、不从地方考虑这个问题,只从”圣人制作“来说明它的“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