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摘 要:元代杂剧名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品《西厢记》为世人所称道,有"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之美誉。本文分析了一个深受封建礼法熏陶却又敢于冲破世俗礼法的人物形象--细腻、聪慧的相国小姐崔莺莺。
关键词:崔莺莺;自然;细腻;聪慧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美好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同时也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明初贾仲名在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便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可见当时《西厢记》地位之重。
而在整个剧本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则非红娘莫属。杂剧中红娘的角色定位于一个反叛封建礼法的的代表。她的身份是丫环,但她的聪明却胜过深受诗书熏陶的公子小姐,而且还能够制服封建家长老夫人。她在剧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帮助莺莺、张生克服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与之相对的是,诸多评论家说莺莺和张生只是被封建礼法所束缚的一双凡俗儿女。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合作品实际的。
别林斯基说过"真正艺术的作品永远以其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以至读完之后,,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好象活人一样,使你任何时侯都不会忘记他们。"而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正是以其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的。王实甫以其严格的现实主义笔触,用正侧相间、虚实相生等多种艺术手法,在尖锐的性格冲突和内心冲突中,细腻传神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逐步挣脱封建枷锁,终于争得幸福生活的相国千金的可爱形象,给普天下有情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首先,从作家的创造意图来看。作家创造《西厢记》的根本目的,显然是来揭露封建礼教对于男女爱情的戕害,塑造不畏世俗礼法、勇于打破桎梏,追求爱情真谛的恋人形象,而绝然不是浩浩十万字、扬扬洒洒,只是为了为世人展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形象。所以,研究《西厢记》,过份关注红娘而忽略作为主角的崔莺莺,是不合适的。王实甫创造红娘这样一个人物的目的,正是起到衬托的作用。而红娘这个舞台形象的鲜活生动、令人难以忘怀,甚至掩盖了剧中其他人物的风采,当非作者本意,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而崔莺莺,作为相国小姐,一个备受封建礼法熏陶的贵族少女,因为其地位特殊、门阀礼数等所限制,其舞台形象必然是矜持沉稳、深藏不露的。所以莺莺的形象才有些显得低调沉闷,不如红娘般能够深入人心。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端庄秀丽,宁谧含蓄的千金小姐,内心深处蕴藏着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这种不满和反抗一旦进发出来,便产生异乎寻常的能量和放射出鲜艳夺目的光芒。故而,在研究分析《西厢记》时,如果忽略缺少对于莺莺心理的深入剖析,就可以说是偏理了作者原意,误入歧途了。
在赖婚之后,莺莺强烈不满母亲的诓骗诈抚,坚决要达到与张生结合的目的。于是为了瞒着老夫人秘密行事,她就不得不与贴身丫环红娘展开一系列的喜剧冲突。"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凭般堤防著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由此可见,红娘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丫环,而是老夫人派来执行监视任务的。所以说,莺莺与红娘的这些冲突,归根结底还是她与母亲的冲突。虽然剧中的红娘极富正义感,又爽朗热情,可莺莺与红娘毕竟是主奴关系,莺莺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就不得不对她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这样,,莺莺对红娘的试探与捉弄也就是情有可原的了。在"赖婚"以后,她让红娘传话挽留张生继续在寺中住下,以及后来让红娘给张生送" 药方",用的都是以兄妹身份掩盖真是情感的策略,名正言顺,又不失分寸。
"酬简"以后,莺莺性格的特点是爱情仍然占据着她的整个心灵,并推动她去进行反对功名富贵等世俗观念的斗争。应当承认,莺莺的这种斗争是非常软弱无力的,但她仍不失为一个努力争取幸福的形象。她蔑视功名富贵,强烈不满母亲的逼试。在与张生分别时,她诅咒着"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她告诉张生,"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此一行得不得官,疾早便回来","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她让张生赴试,也不过是希望以得官来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恨功名富贵,也正是恨那婚姻上的门第观念。
寺警以后,莺莺本想通过母亲的诺言达到自己的愿望,可是在此路不通之后,她必须选择另外的道路亦即叛逆的道路,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她清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隔着云山几万重"。一边准备行动,一边又胆战心惊。"闹简"和"赖简"也皆是她这种恐惧心理的反映。封建观念的影响,使得她感到理不直、气不壮,"怕人家调犯"。她一边"思量秀才",一边又想"做多少好人家风范",所以她要装得正正经经,将自己隐蔽起来。她在关键时刻,瞻前顾后,畏缩不前,遂使她与张生的爱情经受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痛苦的波折,并且几乎断送了心上人的性命。同时,她的斗争方式也造成了她与红娘之间的隔阻和误会,使自己陷入无限的痛苦,也使红娘处于有苦难言的境地。莺莺的痛苦与仿徨,显示了她与张生美好结局的来之不易。更值得赞赏的是,作者构思巧妙,通过莺红冲突的描写,表面上是批评了莺莺斗争方式的软弱,实则赞扬了莺莺在封建势力重压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因势利导、进行艰难曲折斗争的忍韧、精明的性格,这也正是作品放出特异光彩的地方。
崔莺莺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在全剧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两颗互相爱恋的心在撞击,既然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经常会面的地方--后花园,那即使没有红娘从中穿针引线,崔张也并非不可能一步步私自结合的。
总之,崔莺莺是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人物形象。所谓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阻碍,必定会受尽坎坷而仍然屹立不倒。因此,崔莺莺要想成为一个"新人",就一定会像剧中一样波折和揪心,由此人物性格在冲突中生动鲜活的展现出来,这也正是崔莺莺人物形象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万庄.王实甫及其《西厢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
[2]张燕瑾.西厢记浅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3]戴不凡.论崔莺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
[4]戴不凡.西厢记研究与欣赏[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房昱辛(1988-),女,吉林白城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上一篇:宋元南戏“明改本”历史剧改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