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刊戏曲中的“一剧多图本”现象探析
[摘 要] 明刊戏曲中,除所熟知的《西厢记》《琵琶记》等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外,还有数目可观的剧目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刊刻流通。此乃“一剧多图本”现象。出现原因主要有:从出版者的视角看,是涉利之争;从插图的绘制者来看,是画家的不同理解;从接受者的视角看,是不同层次读者之需求;从剧本本身看,是名剧的魅力及阐释空间。其促进了戏曲文本传播,扩大了剧作影响力,阐发了剧本内在意蕴,提升了戏曲插图艺术性,且具有版本意义,是戏曲出版史上一种独特的颇值关注的现象。
[关键词] 明代 戏曲插图 出版 一剧多图本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6-0112-06
[Abstract] There are kinds of dramas with more than one illustrated editions, such as The West Chamber and Pi Pa Ji. It is the phenomenon of a drama with kinds of illustration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such as the pursuit of profit for publisher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mong painters, the demands of readers from different classes and the charm from famous dramas. The phenomen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ublishing, understanding and illustrations artistry.
[Key words] Ming Dynasty Dramatic illustrations Publishing A drama with kinds of illustrations
明代,尤其是晚明(1573—1644),是中国古代出版业的繁盛时期,戏曲插图本的刊行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质量精美且数量众多。据笔者统计,留存至今的明刊戏曲插图本约有三百多种。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明刊戏曲中除我们所熟知的《西厢记》《琵琶记》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外,还有数目可观的剧目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刊刻流通。在明刊戏曲中,笔者称同一剧目有不止一种插图本存在的这种现象为“一剧多图本”。此现象主要集中在万历中后期至崇祯末。此与明中叶以来崇奢风气日炽、消费文化崛兴及出版文化对视觉性之关注密不可分。入清后,“一剧多图本”数量仅寥寥几种,究其原因在于清廷持专制之文化政策,戏曲类书籍出版屡遭严禁,晚明以来繁盛的戏曲出版亦由盛而衰。本文就此现象的表征、原因及戏曲史意义进行初步探究,以就教于方家。
1 现象表征
从戏曲文体来看,明刊戏曲中“一剧多图本”包括杂剧、南戏、传奇。其中,元杂剧有剧目35种,明杂剧19种,南戏7种,明传奇30种。其中有插图本的南戏有13种,南戏的“一剧多图本”占54%;有插图本的传奇有135种,传奇的“一剧多图本”占22%。
元杂剧的35种剧目中,有两种插图本的有22种,三种的12种,《西厢记》达41种之多。《西厢记》主要以单行本的形式刊刻,其插图本也多為单行本。元杂剧主要以选本的形式刊刻,主要有《元曲选》、顾曲斋《古杂剧》《古今名剧合选》。明杂剧有19种剧目,有两种插图本的有14种,三种的4种,《四声猿》达7种之多。明杂剧亦以选本刊刻的形式居多,主要有《元曲选》《古今名剧合选》、顾曲斋《古杂剧》、《盛明杂剧》。有少量为单刻本。总体看,元明杂剧有54种剧目“一剧多图”,元杂剧以《西厢记》41种插图本居首,明杂剧以《四声猿》7种插图本居首。
宋元南戏共有7种剧目,分别为《琵琶记》(20种)、《荆钗记》(5种)、《白兔记》(2种)、《拜月亭记》(5种)、《赵氏孤儿记》(2种)、《破窑记》(2种)、《金印记》(3种),皆以单行本的形式刊刻。其中以“南曲之祖”《琵琶记》数量为最多。
明传奇共有30种剧目,分别为《香囊记》(3种)、《千金记》(3种)、《还带记》(2种)、《明珠记》(4种)、《劝善记》(2种)、《浣纱记》(5种)、《红拂记》(10种)、《祝发记》(3种)、《玉簪记》(8种)、《投笔记》(4种)、《昙花记》(2种)、《鹦鹉洲》(3种)、《玉合记》(5种)、《锦笺记》(3种)、《紫箫记》(2种)、《紫钗记》(2种)、《牡丹亭》(15种)、《南柯梦》(4种)、《邯郸梦》(4种)、《义侠记》(3种)、《红梨记》(2种)、《红梨花记》(2种)、《天书记》(2种)、《惊鸿记》(2种)、《焚香记》(2种)、《红梅记》(2种)、《梦境记》(2种)、《绣襦记》(3种)、《燕子笺》(2种)、《西楼记》(4种)。其中以《牡丹亭》数量最多。
总体看,“一剧多图本”共计有剧目92种。从“一剧多图本”的“多”来看,有“一剧二图”“一剧三图”“一剧四图”“一剧五图”“一剧七图”“一剧八图”“一剧十图”等,《牡丹亭》有15种,《琵琶记》有20种,《西厢记》有41种。其中“一剧二图”有剧目53种,占58%;“一剧三图”有剧目24种,占26%;“一剧四图”有剧目5种,占5%;“一剧五图”有剧目4种,占4%。可以看出,以“一剧二图”和“一剧三图”最为普遍。
从出现时间来看,除《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的插图本接连持续出现外,大多插图本出现的时间皆较集中,多在万历年间至明末(1573—1644)。如元杂剧《柳毅传书》有3种插图本,其中《元曲选》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万历四十四年(1616),《古今名剧合选》刊于崇祯六年(1633),《古杂剧》刊于万历间;明杂剧《昆仑奴》有3种插图本,山阴徐氏刊本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古今名剧合选》本刊于崇祯六年(1633),《盛明杂剧》初集本刊于崇祯二年(1629);南戏《赵氏孤儿记》有2种插图本,皆刊于万历间,《金印记》有3种插图本,亦皆刊于万历间。可见,其出现的时间多较为集中。
上一篇:聊斋戏的艺术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