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的设想与建议
摘要:本文根据创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和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产生,促使医学教育与之相适应。阐述了在中医院校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内容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中医院校 创伤急救学 教学内容 设想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85-02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外源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体表皮肤、黏膜和(或)体内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损害,以及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1]而《创伤急救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研究各种创伤病人的急救、诊断、治疗、康复及如何预防创伤发生的一门学科。[2]
随着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也越来越多,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灾害。由于创伤造成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居高不下,逐渐引起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城市陆续建立了创伤急救中心。医学教育领域也与此相适应,在医学院校开设了《急诊医学》《创伤急救学》等课程。而中医院校作为医学院校之一,也应把此课程做为医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培训创伤急救的知识与技术,方能使学生适应将来的临床工作。
1 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的必要性
创伤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各种创伤的发生。在现代社会,创伤的危害越来越大,已成为和平时期一个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统计显示,创伤在疾病死亡率中居第4位,在儿童、青壮年中居第1位。
在我国的“人群死亡原因”调查中发现,创伤引起者在1957年居第9位;1975年居第7位;到1995年已上升为第4位。[3]
据我国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304217起,造成73861人死亡,1901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8.5亿元。[4]
而据公安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1840998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91811起,造成25864人死亡、10637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4亿元。
如此高的创伤发生率与死亡率必然会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与研究对策,同时也会促进创伤急救模式的改变。与此相适应,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应运而生。
EMSS即是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患者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三者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密切联系,构成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链。EMSS的基本结构包括反应灵敏的通讯指挥系统(即每个城市应建立统一的120指挥中心,以调度和协调各急救站的急救车辆和人员)、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站(即根据社区分布、人口密度、医院地点,建立急救网站,以缩短急救车辆出车半径与急救反应时间)、装备精良而又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即完善急救设备,加强对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5]。
EMSS的建立是急救模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EMSS虽然建立的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现全国县级以上均设有“120”指挥中心,急救网站遍及各地,急救队伍在不断壮大。急需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具备急救知识的医学生,与此相适应,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培训急救知识与技能就显得十分必要。做为中医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中医和现代医学知识外,也应掌握创伤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就业的需要,因此在中医院校有必要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
2 《创伤急救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笔者自2010年开始在我院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为任选课,面对全院各专业的学生,36学时。开课之初即受到学生欢迎,选课积极,听课后反应良好。经过二年来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各章节。
2.1 第一章:急诊医学的主要内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
2.2 第二章:创伤概论
创伤的发病情况、特殊人群的创伤、创伤的分类、创伤的评估、创伤的初期急救等。
2.3 第三章:常用的急救技术
主要有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术、胸外心脏按压术、电击除颤、气管切开术、静脉切开术、胸腔穿剌术、腹腔穿剌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急救四大技术、清创术、输血与输液等内容。
2.4 第四章:创伤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破伤风等创伤常见并发症的救治。
2.5 第五章: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分类、诊断。骨折的现场急救措施、防治休克、伤口包扎和止血、固定伤肢、安全运送等。
2.6 第六章:颅脑损伤的急救
颅脑损伤的判断与急救处理。
2.7 第七章 胸部创伤的急救
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诊断与急救处理原则。
2.8 第八章:腹部创伤的急救
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诊断与现场处理原则。
2.9 第九章:烧伤的急救
烧伤的伤情判断、烧伤的急救处理、烧伤的基本治疗措施等。
2.10 第十章:肢体离断伤
肢体离断伤的分类、肢体离断伤的急救处理等。
2.11 第十一章:多发伤的诊治
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征、检查与诊断、急救程序及处理原则。
2.12 第十二章: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原则。
2.13 第十三章: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损伤的分类、诊断方法、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方法。
2.14 第十四章:中医药疗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介绍中医药疗法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情况与前景展望。
由于受学时所限,只能将每章限制在2学时左右,教学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其余学时为观看各种急救视频所用。
3 《创伤急救学》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与建议
《创伤急救学》的教学内容在医学专业临床课中有所体现,但并不是相关课程的教学重点,有些内容可能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并未学习过。因此有必要作为一门课程来专门讲授。在教学过中,本课程应有自已的侧重点和特色。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各种创伤的急危重症,如颅脑损伤、胸部创伤引发血气胸、腹部创伤合并内脏损伤、多发伤、肢体离断伤、创伤性休克等。这些伤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或造成肢体的残疾。此时所给予的各种急救措施,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患者生命,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讲授在各种急危重症情况下,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挽救患者生命,保护受伤的肢体,防治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这些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2)创伤的发生地通常是在家庭、道路、工作场所等,事故发生地在院外。因此,创伤的急救就可分为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急救、转入专科病房等环节。本课程授课的侧重点应放在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急救等环节,应重点讲授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如何根据病人的伤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复苏术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静脉通道建立等。至于到了专科病房的治疗方法,可仅介绍一下各种创伤的基本处理原则。这样即突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又避免了与其他临床课教学内容的重复。
(3)创伤发生后,除了造成局部组织器官的破坏之外,还有可能随之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创伤性休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而并发症发生后,会使伤情更加复杂和危急。所以对每一种创伤,除了讲授此种创伤急救措施外,还应讲授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如此才能够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各种创伤的救治。
(4)创伤治疗的最根本措施是各种手术,在手术前所进行的各种急救工作,都是为患者进行手术创造一个合适的条件或争取手术的机会。因此,在讲授每种创伤救治时,都应介绍所要进行的手术方式,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腹部创伤的剖腹探查术、肢体离断伤的断肢再植术等。这些手术都有一个前提,即血容量补足、血压回升到接近正常、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此时急救工作应以此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手术条件,使伤员能够及早手术,这些内容也应在授课中体现出来。
(5)中医药治疗技术目前在创伤的急救中已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因此在授课中也应把中医、中药在急救中的应用做为教学内容之一向学生传授,使之在今后的急救工作中,能够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与优势,从而在创伤急救领域开辟和扩大中医、中药的应用范围。
(6)根据《创伤急救学》的教学内容需求,本课程教学时数应为72学时为宜,可向学生详尽介绍创伤急救的知识与技术。
由于《创伤急救学》课程与各临床课密切相关,应在学完各临床课程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程,故开课时间应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学生毕业实习前授课较适宜。
总之,在中医院校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当前急救摸式的变化,也是医学发展、医学教育的需求,更是为了使中医院校的医学生能够胜任将来的医疗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以上是对在中医院校开设《创伤急救学》课程的体会、设想与建议,不当之处,敬请同道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沈岳.实用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刘保池.现代急诊医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5.
[3]葛宝丰.现代创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沈岳.实用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5]刘保池.现代急诊医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