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湾的循环经济之路
从中世纪至近代,东京湾一带丰饶的渔场,支撑了数代幕府政权。近代以后,随着日本政治中心迁移到了这里,东京湾出现了新的变化。代表日本近现代工业经济的各大企业在东京湾周边成长壮大,从19世纪的电灯马达,到贯穿整个20世纪的电子电器,东京湾在工业上的成功,造就了日本的现代化。今天,东京湾开始向后工业化转变,日本这个国家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从横滨港的所在地神奈川县,沿着东京湾向北行,经过东京都,最后到达千叶县尽头,有一家赫赫有名的企业——东芝,早年曾叫“东京芝浦公司”。如今,东芝依旧是媒体注目的焦点,但就像日本经济在过去20年里不断失落一样,曾经显赫一时的东芝,现在已经衰老。东京证券交易所已经不得不警告它,股票要面临退市的风险,公司将成为东京湾几十万家中小无名企业中的一个。
东京湾见证了东芝的崛起,也看着这家企业渐渐地衰老衰落。
东京湾企业的成长壮大
明治维新后的1875年,在距离东京芝浦地区不远的地方,东芝的前身已经设立,在这里生产钟表。随着业务的逐步扩大,这家公司便在东京湾附近的芝浦买下一块土地,企业也改名为“东京芝浦”,简称“东芝”了。
随着工业革命在日本的扩张,照明方式从蜡烛向电灯转变,生产动力从人力、畜力向电力转变。谁掌握了技术,就可以成为先进企业。东芝先是生产电灯、电动机,又从电动机开始向洗衣机等电器方面拓展。随着日本人口不断向东京集中,这里成为庞大的消费市场,东芝也随之壮大起来。
应该说,在整个20世纪,东京湾的各家电子电器企业均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里不仅有东芝,和东芝相隔不远的地方便是日本电气(NEC),距离芝浦只有轻轨两站之远的地方是索尼公司。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均可以在东芝公司周边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地点找到其相关的工厂或者研发地点。这个区域就是东京湾。
东京湾是世界最大的港湾之一。在这里,可以为各家企业运来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又将成品运往世界各地。湾后是发达的铁路交通,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镶嵌在湾口。在日本找不到比东京湾更加便利的交通设施。日本其他地方也有不错的港口,但难以像东京湾这样养育3800万人。没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就谈不上人才的聚集、市场的孕育。东芝、日立、索尼、NEC等数十家世界著名企业的出现,首先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利。
有了东芝这样的电子电器企业,就能为重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提供仪器等方面的供给。在二战以后,东京湾周边囊括了日本几乎所有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东京湾畔,以现在的筑地(或者与其相邻、中国游客更为熟悉的银座)为中心,大致分成两个工业地带:一个向西,有川崎市,更往西去是横滨、神奈川县,称为“京滨工业地带”;向东是千叶县,称为“京叶工业地带”。
两大工业地带集中了钢铁(新日铁、川崎制铁、日本制铁等)、有色冶金、炼油(新日本石油等)、石化(东燃化学等)、汽车(日产、丰田等)、电子(东芝、索尼、佳能、NEC等)、造船(三菱造船)、物流产业。这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地带,不仅生产量、进出口量巨大,排污也同样非同小可。经济腾飞与环境恶化
二战以后,东芝从生活家电方面的业务,渐渐扩展到了电力、社区解决方案以及医疗健康、电子元器件等各个方面。在芝浦盖起了东芝大楼,更多的工厂设在了距离总部十几公里远的川崎市。
在川崎市内,如今流淌着的多摩川,河水清澈,川流不息地流向东京湾。每天上午,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这里打门球,进球后稀稀拉拉的掌声,让河滩有了一些活力。下午,穿着棒球服的中小学生到来后,那“啪、啪”的击球声、全速奔跑、同学之间的呼唤、教练充满运动员气息的命令,让河滩真的活了起来。流淌的河水中,几寸到近尺的鲤鱼懒洋洋地在水草中游荡。从河滩向远处的东京湾望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脚下的多摩川河水不断涌入大海。
笔者去川崎市政府见官员,谈到现在多摩川美丽动人,但政府官员让笔者看了一套录像,当时让我震惊不小。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河流两岸建设了众多工厂,多摩川基本上成了一条排污水道:白色泡沫漂浮在水面上,“五彩缤纷”的各种垃圾覆盖之下,偶尔能看到黑黝黝的河水。大多数时间河流是静止的,过于黏稠的河水已经没有了流动的力量,只有夏日的倾盆大雨能让河流勉强流动一会儿。
“污染这么严重?”笔者问政府官员。官员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公害。沿河的企业是公害的制造者,沿河的居民每天往河里倒污水,同样是公害的制造人。”
那时候,生活在东京的人该是怎样的呢?今年已经70多岁的田中老人对笔者说:“小学、中学都建设了体育馆,课间时间也不准许走出教室。”因为四周环境都是看得见、感觉到的“公害”。生活在东京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日本经济腾飞时候的高增长。东京湾的海岸没有变化,而城市在发生巨变,承载的人口猛增到近四千万。日本相当一部分GDP是在这里创造出来的,这里同时也集中了日本的主要污染、公害。
东芝的污水处理技术也是在这里研发,相关设备在这里制造的。东芝开始在自己的工厂排水前处理污水,在此之后,川崎市的很多污水处理厂也开始使用东芝的设备。再以后,随着治污的法制化建设,处理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健全了,民众、媒体、国家机构的监督随之行动起来。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官员,谁都无权下令企业停产,而在议会通过的法律则是民众与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規具备公平性,不会因为有些企业治理污染,有些不用治理而产生成本差异。日本的产业集中在东京湾,治理了东京湾,基本上就能把日本大部分污染问题解决。全日本适用同样的法律,不存在法律死角问题。上世纪70年代,东京湾的环境问题愈发紧迫,达到峰值。但在此之后,所有企业不再放任排污。到80年代末,多摩川的河水已经相当清澈,只有老居民还记忆着20年前的污染情形。
同样在东京湾,笔者去化工厂考察的时候,见那里在使用膜来处理污水。东京湾那些污染处理技术,后来在日本国内得到了普及,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东芝的水处理技术就在广东有较多的使用。
川崎市政府官员对笔者说:“东京湾、多摩川的污染也是城市化、城市居民造成的,需要企业和居民共同解决,所有人参与到治理公害的活动中。”笔者在东京生活的时候,对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感受非常深。洗碗的时候,先用报纸把油污擦去;洗衣时不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注重少排污。随着家庭能源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基本转换为天然气,居民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愈发轻微。汽油的价格在日本比水要便宜很多,但汽车燃油技术的提升,让民众、产业用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很少。到上世纪90年代,尽管那时东京比北京的汽车要多很多,但感觉不到街上有很大的汽油味,看不到汽车排出浓浓的烟。整个东京湾地区均如此。
在重工业道路上误入歧途
在今天的东京湾,东芝等企业希望在电子电器家电等业务之外,寻找到一条生产方面的新途径,初衷可能不错,但毕竟走的是与时代需求相异的路,结果也大致能够预测出几分来。
在20世纪过去以后,东芝的家电部门已不再能够支撑企业效益。2005年以后,东芝开始把核电作为企业的最重要业务之一,不仅在日本国内大力发展核电业务,还并购了美国核电设计企业西屋公司,准备在21世纪从核电业务上获得更高更长久的发展。
2011年,在距离东京湾不远的福岛县发生海啸,东芝等企业参与的福岛核电站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核事故,其影响范围甚至超过了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这本该是东芝放弃核电,重新寻找新的业务支撑点的好时机,但东芝在大地震大海啸之后,反而逆势前行,依旧把核电业务放在了公司主要业务之中。
世界潮流在反思福岛核电站的教训,一些国家和地区宣布从核电计划中撤退出来。日本众多政治人物对核技术的执迷,让他们深信核电是绝不能放弃的。东芝的企业家非常了解国家在核电问题上的态度,愿意为国家承担责任。但东芝的亏损不会因此而免去,2016年,被揭发其账务造假、企业亏损等高达上万亿日元。
实际上,企业亏损,尤其是电子电器企业的亏损,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东京湾成为一种常态。在有些年,日立的亏损高达8000亿日元,索尼则连续数年几乎无利,NEC的业务内容在迅速减少。其他和电子电器相关的企业,几乎在这一轮业务转型中全都失去了在家电等方面的盈利能力。东京湾的经济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最后人们看到的是,像东芝这样一家名门企业,因为这次造假,股票从大企业板退到中小企业板。如果不能解决其长期亏损的问题,退市就只是时间问题。
点缀在东京湾上的企业需要出路,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至今仍是个重要问题。
循环经济之路的探索
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向是,东京湾的各企业吸取东芝的教训,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东京都市圈的面积是1.35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1.64万平方公里)还要小,但人口数量(约为3800万)比上海、北京都要多很多。尽管东京湾周边的电子电器产业开始衰落,但这里的工业制造能力依旧强大,产量的增加不意味着排污量大、环境负担重。在走过治理环境之路后,东京湾所在企业开始追求循环经济,换句话说,环境的治理不仅没有拉低东京湾的GDP,反而让这里更加充满活力。
笔者采访了东京湾上的东芝资源循环工厂。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京的很多废弃家电是用来填海的。在海边围一片地方,将家电填进去,上面铺上泥土,种上树,就成了填海区。而现在,在东芝的家电处理工厂,彩电、冰箱、电脑、洗衣机等废弃家电按塑料、铜铁等分类回收处理。“我们做到了零排放。”工厂的技术人员对笔者说。
在工厂里,成箱的塑料粉碎成小块,重新作为原料销售给化工厂。铜铁更是重要的回收物品。即便是洗衣機中用来压重的盐水、冰箱中的制冷剂等,也全部回收。不给环境带来任何负担,在生产过程中就考虑了回收再利用问题,让日本的产业能够适应环境需求,持续发展。
东芝的做法是和政府、家电销售店、居民合作,共同处理废弃的家电。企业从处理中获得部分效益,能够从销售分拆后的资源垃圾中再度获得一些收入。
同样在东京湾,水泥企业三菱综合材料在东京湾迅速发展的时候,满足了市场对水泥的大量需求,企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爆破,房地产生产大减,国家公共工程也不多了,水泥的需求一落千丈。
原来采集水泥原料的地方,本来并无居民居住,随着日本经济起飞、泡沫经济扩展,水泥厂周边逐渐变得小区成片。水泥厂处于小区中心,生产必须保证对环境无污染,排出异味、浓烟滚滚则绝对免谈。
现在的水泥厂,不仅能继续生产水泥供城市建设使用,更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主要是粪便)的最终接受企业。水泥厂把污泥作为燃料,让城市的废物得以利用。
现在,夜晚泛舟在东京湾上航行,欣赏这里的美景已经成为观光的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在这里诞生了日本工业经济的奇迹,有过像东芝这样的辉煌企业。如今,东京湾的产业在向金融、IT及文化等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在这里发扬光大。
下一篇:南川氧化铝厂燃气工程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