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上海普天邮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普天”)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节能环保和打造新型产业园区为驱动力,通过转型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上海普天是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国普天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前身是创立于1951年的华东邮电器材厂,是国内最早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一。1981年更名为邮电部上海通信设备厂。1993年7月进行股份制改制。同年10月18日,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4年10月20日,B股上市。
60多年来,上海普天创造了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曾经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传机、第一架载波机,创造了近千项科技成果,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上海普天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政策,在新常态下迎接新挑战,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将原有的轨道交通、商业自动化、能源集成、安防通信四个产业板块进一步整合和集成,结合上海普天产业园区建设,迈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新兴产业 新思路
上海普天是中国普天旗下唯一的一家从事能源集成综合运营服务的公司。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智慧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公共设施能源建设”、“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化系统工程解决方案”、“合同能源与环境管理”等五大业务板块,目前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央企大型能源集成综合运营服务商和智慧低碳城市整体能源规划建设运营商。
技术创新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动力。上海普天坚持技术创新,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等清洁能源新技术,将农村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变废为宝”,经加工成为清洁燃料,生产蒸汽供企业使用,一方面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一方面也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助力推动企业向低碳化生产转型。为上海汇阳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质锅炉蒸汽供应项目”中,在成功应用生物质能技术,高效产热的同时,避免了传统燃煤锅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预计该项目实施后,5年内供给企业的蒸汽总用量可达45万吨以上。在智能化系统方面,上海普天的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化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系统”,能够为用户能耗设施进行能源系统监控,分析统计精确数据,直观反映楼宇用能情况,为后续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控制能耗设备,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能耗费用。该系统目前已成功运用于中国普天大厦等楼宇,为高效节能提供智控助力。上海普天为南京栖霞区打造的智慧用能管理云平台项目,也创新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融合技术,有效实现对区内用能单位能源数据的自动收集、集中管控,使区内企业能耗使用的实时情况被及时反映,有利于政府帮助企业找准用能漏洞,提高节能降耗的针对性,促进绿色节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该平台也为政府进行能耗监测、统计等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
上海普天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成立的专业能源技术公司,拥有一批博士组成的高级专家团队,提供项目顶层规划、咨询和技术解决方案,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示范等服务,致力于成为国际顶尖的低碳智慧技术供应商。上海普天密切关注创新技术动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具备高推广价值的能源技术。如其撬装式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智能城网示范工程项目(CIEN),该项目通过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市电、空气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能互补、梯级利用、按需供能,达到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目标,同时兼具因地制宜、组合灵活的优势,应用价值巨大,是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专项项目。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提升经营效益的助推器。节能环保产业利国利民,除技术创新外,它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紧密的市场合作。上海普天敏锐感知当前节能环保领域的市场需求,通过深入考察、细致调研,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点,创新引进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合作模式(EMC、BT、BOT),引导市场资源高效、优化配置,为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通过灵活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上海普天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约定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显著降低了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上海普天以市场为主导,已连续主办了两届“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合作论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合作模式,吸引了众多环保节能领域的有识之士在这个平台上携手交流。上海普天能源也曾在该平台上,成功与浙江仙居大卫集团等8家单位分别签署了关于关智慧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智能照明节能、智慧农业、节能生态城区建设、工业变频节能、油田电机设备节能、余热利用节能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上海普天能源与各界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综合节能服务运营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上海普天作为国家发改委节能服务机构资质备案单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EMCA优秀会员单位、上海节能产业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单位、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始终保持着对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希望和热情,并为此不断开拓创新,付出努力。公司曾荣获:“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2014节能服务产业品牌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等级—公共设施领域AAAAA级证书”、“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等级—建筑领域AAAAA级证书”、 “2014年度上海节能金钥匙奖—优秀节能服务公司奖”、“2014年度上海节能金钥匙奖—最佳节能案例奖”、“2014年度上海节能金钥匙奖—上海五十强节能公司奖”等荣誉。
传统产业,再创新
轨道交通设备的制造是上海普天的传统产业。自1996年开始与上海地铁进行技术合作,开始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获得过美国CUBIC公司(全球最优秀的AFC产品供应商)的授权,生产磁卡自动检票机在上海地铁、天津地铁首先上线运营。从此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给国产开辟了道路,被喻为国内轨道交通AFC系统开山鼻祖。
2003年上海普天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第一套薄型非接触IC自动售检票系统,给轨道交通收费系统找到了便捷、低成本、易维护的解决方案。后续在上海地铁1、2号线进行了磁卡系统到IC系统的改造,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此在国内众多城市进行了推广,北京、重庆、长春、上海都用上了上海普天的产品。
然而,随着技术难点被攻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集成商涌现,另外由于国内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急剧下降。人员流失和利润下滑造成了上海普天AFC事业进入了瓶颈期,并且整个轨道交通AFC市场进入了一片红海,没中标的单位没饭吃,中标的单位不仅没利润,还有背负着巨额的资金成本。
如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上海普天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一方面,向轨道交通其他领域渗透,确定了通信、电源、屏蔽门、综合监控、系统软件等方向,逐步完善轨道交通机电产业链;同时,花大力气引进轨道交通高端人才,包括轨道交通建设人才、运营人才、工程管理人才等,逐步向轨道交通机电系统总包转型。
经过三年的部署和耕耘,终于于2015年5月28日签署了哈尔滨地铁3号线2期BT总包项目,总投资244亿,上海普天负责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FAS等机电系统。中标哈尔滨地铁3号线2期工程为上海普天轨道交通事业部的第一个BOT 项目,为今后轨道交通业务产业转型升级,向集成、资本升级争取首个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进一步挺进东北市场和国内总承包市场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阶段及此后若干年内将是我国城市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其中以城市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将是关键环节。有权威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的轨交项目将吸引约4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在上海普天促成下,中国普天与中交集团共同成立的1000亿轨道交通基金,可撬动约3000亿的轨道交通投资,带动了普天旗下企业至少200亿的产值。这样上海普天由传统产业、发展到机电总承包商,并迈向了资本运作这个平台。
除此之外,上海普天从原来的仅仅是产品研发能力的产品供应商,转型升级为轨道交通系统总承包商,这一转变将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带进未来轨道交通建设,给未来轨道交通的成本控制,运营管理科学性、多样性带来了新的可能。诸如移动互联、大数据、O2O增值服务、云平台技术,使得轨道交通插上智慧的翅膀。
上海普天轨道交通事业正迈向历史的最高峰,并将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随着4GLTE 宽带无线技术和“互联网+轨道交通”的发展,会给普天带来新的未来。
园区产业,新引擎
上海普天为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发展与园区发展并举的产业布局,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与徐汇区人民政府共同合作,全力构筑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和国际化于一体的精品产业园——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联动发展。产业集群就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划分的专业化产业区域。上海普天园区在坚持发挥信息通信产业领域中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优势,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建立了适应信息类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技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容纳园区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发展,致力于打造高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的新型产业集群,并助园区企业快速成长。通过亚洲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巨人网络和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海隆软件等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链发展,以点带面、以核心链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培育一批凸现竞争优势的企业,同时筛选具有未来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扶持,使园区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止2014年底入驻企业31家,商业单位34家。其中国内上市公司三家:上海普天、2345(原名:海隆软件)、交大昂立;新三板上企业一家:北塔软件。2014年,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合计营业收入47.44亿元,纳税额5.71亿元。
产业与城市其他功能融合,不断延展园区功能。上海普天园区在建设和运营中认真落实上海市和徐汇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服务环境、技术环境等,增强产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并对园区企业进行政策支持与引导,增强园区的软实力,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始终以满足入驻企业需求、为员工提供优质、完善配套服务为宗旨,注重提升园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也主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今年与入驻园区的易信知识产权公司共同搭建园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园区内创新创业的科技企业提供专利咨询、专利申请、专利保护等相关的服务。为打造服务型精品园区,按照“对外标准化、对内流程化”要求,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大力推进物业公司服务观念由被动转向主动、管理转向服务。打造优质的服务品牌,着力提升为企业、便企业的服务能力,在提升服务中改善民生,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积极寻求创新运营模式,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上海普天产业园区积极寻求新常态改革创新的的运营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下园区开发运营模式、招商模式、服务模式的思考。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园区成为创新驱动和产业孵化的重要载体。一是以园区的优质科技项目吸引专业风险投资公司,采取跟随专业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的策略,锁定投资理念比较接近、项目操作比较成功的投资公司,重点选择拟上市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并积极探索,把目前园区的互动平台转变为盈利平台,形成园区和企业相互信任的优势,分享园区企业快速成长的成果。二是在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内建设一个信息科技企业的专业孵化器,这是园区信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必须,也是将孵化器的科技产业的培育服务覆盖全区的必须。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将对专业孵化器建设做好充分论证,培养人才,物色骨干,一旦条件成熟便将设立,并且向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目标挺进。三是在做好“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业务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园区的细分功能、布局,把园区建设成为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系统集成、培训服务以及相关配套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园区,使“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成为上海的“聚集科技产业、研发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人才”的品牌园区。四是关注政府出台政策,建立与各类部门联系,提供包括知识产权、高新企业认定、审批服务、人才、融资等关系到企业发展和未来的各类服务。形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资源互补共享。一是申请专项专额补贴。二是引导创投基金公司参与园区运营服务。三是形成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各类中介机构共同服务于园区中小企业发展。四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提高园区扶持能力,做到信息对称,体现园区价值所在。
上海普天信息产业园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心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奉献自己的力量。2014年,信息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合计营业收入47.44亿元,纳税额5.71亿元。园区还先后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上海市软件出口(创新)园区”等荣誉称号,创新转型升级的正面效应逐渐显现。
上一篇:浅谈新型太阳能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下一篇:得清洁能源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