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仲夏夜之梦》:把握时代意识,致敬古典情怀
【摘 要】新编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情遐想和诙谐幽默的意蕴中,充分发挥了黄梅戏长于抒发浪漫爱情的优势,是推动传统戏曲跨文化改编并进行当代传播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黄梅戏;《仲夏夜之梦》;莎剧;戏曲
中图分类号:I23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25-02
2016年冬天,在辞旧迎新之际,“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第六季)”如期登陆安徽大剧院。四台大戏中,前三部是黄梅戏传统“老三篇”——《女驸马》《天仙配》《罗帕记》,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受欢迎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最后一场则是新编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主创人员大多为80后,演员是清一色的90后,团队阵容略显青涩,却没料到演出效果让人颇为欣喜。该剧两场演出都座无虚席,结束时掌声雷鸣,观众们站起来与台上年轻的主创人员互动欢呼,久久不愿离去。韵味十足的黄梅戏唱腔,富有古典诗词美感的台词,又能够如此迎合时代潮流,使包括笔者在内的年轻观众都久久沉浸在这诗化的梦幻中。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无论是在文学发展史上,还是在喜剧史上,地位都非常突出,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颇受大众追捧和喜爱。黄梅戏《仲夏夜之梦》则是继20世纪80年代的《无事生非》后,第二次将莎剧搬上黄梅戏舞台,也成为建国以来黄梅戏对外国名著进行改编的为数不多的剧目之一。该剧的闪光点不止在此,更在于其能够在致敬西方经典、传承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很好地把握时代意识,迎合当代审美,在探索传统戏曲当代传播途径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如何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发挥戏曲剧种的艺术特质,使文化经典能够历久弥新,成为现代人源源不断的心灵慰藉呢?该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致敬古典情怀,莎剧与黄梅戏的碰撞融合
《仲夏夜之梦》原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作品之一,有着浪漫主义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出当时社会人们突破封建桎梏,追求幸福、婚姻自由的决心,也是作者对于统治阶级不满、追求平等自主的真实写照,具有浓烈的社会阶级色彩。
剧本创新是戏曲出新的基础,改编后的《仲夏夜之梦》发挥了黄梅戏长于抒发浪漫爱情的优势,同时也淡化了原著反封建制度的主题,突出了年轻人追求美好爱情的纯真情感。为此,该剧删减了原著中的众多复线,只留下天上的两位神仙——清风、明月,以及人间的四位年轻男女——高尚、吴铭、鱼儿、玲珑,这两条爱情主线;仅保留了在郊外深山密林那个奇妙夜晚这一个场景。
在一个场景中,两条主线互为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整个故事干净紧凑,成为一出中国化的爱情自由之梦。高尚与鱼儿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一对,因高尚家道中落,鱼儿父亲欲悔婚将女儿许配给吴铭,于是两人相约私奔到了郊外的深山密林中。一片痴情的吴铭得到消息后,赶忙追随到密林中欲找回鱼儿,没成想被鱼儿的闺蜜玲珑一路穷追不舍,表白心意。抱着看戏的心情俯视人间的两位神仙,本想用控制爱情风向的“魔汁”——风月水来化解矛盾,却造成了一系列失误。人间的四位年轻人在风月水的作用下错爱他人,矛盾一度加剧;天上的明月神则因被误洒上风月水而爱上一头驴。如此啼笑皆非的剧情反转,让原本看似老套的爱情故事新意十足,既贴合原著精神又富有创新意味。
黄梅戏《仲夏夜之梦》主要情节上的中国化处理,是非常独到的。天上、人间的两条主线,颇有中国古代传说的味道;原著中关系紧张的仙王与王后,也变成了一对浓情蜜意的神仙眷侣,小打小闹中渗透着当代“妻管严”的诙谐味道。而人间的四位男女主角,不论是在人名、着装上,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頗有古典武侠小说的气质——纤弱儒雅的读书人高尚、大家闺秀鱼儿、佩带宝剑的习武之人吴铭、敢爱敢恨的玲珑,他们在夜幕笼罩的森林中整晚角逐,展现了各自的鲜明个性。
该剧诙谐幽默的喜剧本质体现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上,唱词依然充满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谱以黄梅戏优美动听的唱腔,在梦幻般的森林舞台布景中显得美轮美奂,这一点也贴合中国戏曲诗化的特点。
二、把握时代意识,当代大众审美的融会贯通
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当代社会的时尚气息也与这个芳香美好的童话世界水乳交融。在错饮风月水后,高尚和吴铭言行夸张地同时追求玲珑,还要为她进行你死我活的决斗,玲珑感受到命运的捉弄,面对好友鱼儿的逼问无法洗清自身,在百般无奈下纵身跳下山崖。观众在错愕中眼看着完美结局不再成为可能时,舞台上却来了一出“时光倒回术”。通过神仙施法,运用多次的“慢镜头”“倒带”等艺术处理和声音特效,玲珑转危为安回到了朋友身边,这一笑点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而误沾上风月水的明月神也在西班牙斗牛舞曲和《夜来香》的探戈声中跳起了逗驴舞,小小地秀了一段异域风情。另外,清风神为了投资黄金实现增值,偷藏私房钱被老婆发现的小细节,“点赞”“凉拌”等偶然间穿插的时尚台词,这些大胆、合理的创新,都努力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结合起来,有意拉近与当代观众的距离。
“含情脉脉两相望,戚戚一心情意长”,最终风月水的魔力得到解除,高尚遵从了本心,对鱼儿回心转意;吴铭消除了执念,真心爱上了玲珑;清风、明月这对神仙夫妻也消除了误会。天上、人间的每个人都找到了真爱。在舞台上,皎洁月光下,那氤氲着蓝光的郊外森林又恢复了平静,一切变得和谐而美好。这圆满的结局也大大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当然,该剧也有一些明显的艺术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人物服装上,清风、明月较为夸张的欧洲中世纪宫廷装扮虽特色鲜明,但在他们俯瞰人间的几位传统戏曲古装扮相的年轻人时,两方对比有着明显的违和感,若采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装扮,并加以改造可能更为合适。人物形象上,清风神手下两个精灵的行为举止过于乖张,既缺乏西方神话里小精灵的灵气、可爱,也没有中国传说中仙童的憨厚、顽皮,因此,这一形象还需多加揣摩。台词上,神仙施法的咒语“波耶波罗蜜”以及一些网络流行语、外语词汇,在运用上有时并不太恰当,刻意制造笑点而稍显内涵的缺乏。另外,针对黄梅戏这一独特剧种,其载歌载舞的青春气质、歌舞并重的审美表现,在该剧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活化的表演风格使人物在动作上过于随意而略显粗糙。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近年来戏曲艺术创新力不足的现实背景下,尽管该剧还有着一些不完美和欠合理之处,但其在黄梅戏舞台上展现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值得称赞的。戏曲本来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时代生活的丰富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都在催促戏曲创新。中国戏曲来自传统,更要融入当代、走向未来,必须有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多元媒体的环境中,对于戏曲的接触相对较少,对中国古典武侠情怀和西方魔幻童话世界却有着更多的了解。这部包容力巨大的黄梅戏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是推动传统戏曲进行当代传播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胡斌.中国现代戏剧跨文化改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曹树均,孙福良.莎士比亚在中国舞台上[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89.
[3]何成洲.全球化与跨文化戏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王长安.中国黄梅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下一篇:秋瓷炫,唤醒·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