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中对内传播西方文化的媒介对比
摘 要:在跨文化交流中,在我国外来影视剧(本文以美剧为例)无形中已经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我国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作为正统的传播文化载体却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美剧和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的现状、问题,进一步对比和总结两种媒介在传播文化中的利弊,为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美剧;双语播音主持节目;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036-03
“跨文化传播”一词诞生于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1959年的著作《沉默的语言》[1]。相较于我国,西方在全球化交流中起步早,发展快,并且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话语权在世界一直占主导位置,所以西方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在对外传播中也一直呈现一种“顺差”输出态势,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网络社交文化为例,从最早模仿美国互联网聊天工具ICQ的腾讯QQ,到近些年以美国微型博客Twitter为原型的我国新浪网站对其进行模仿引进、改良所设立的新浪微博(Micro blog),这说明西方的社交文化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在我国社交文化中已经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2012年10月7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2]。微博的出现,不仅推进了我国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进程,使我国与全球同步进入了全民监督、全民交流的自媒体时代,还促进了我国网络社交文化的发展拉近了普罗大众与政府等权力机构的距离。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除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软实力的发展也不能懈怠。正如新浪微博在我国互联网络中蓬勃发展一样,我国文化在保持其传统特性的基础的同时也需要“活水”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如何正确引进西方文化使其对我国文化不造成侵蚀的同时又为我国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是打造我国文化既本土化、又国际化所需解决的问题。
一、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和外来影视剧在我国传播现状
电视、书籍、广播、音乐等都可以作为文化这一抽象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相比书籍、广播、音乐来讲,电视对文化的传播则更加生动、直观。但受众在电视传播媒介的选择中,收看外来影视剧(此处均以美剧为例)作为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相比选择用我国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此处双语均以英语汉语为例)更加热门。
(一)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传播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在各大城市的投放现状都不容乐观。以教科类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为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所以在对比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和外来影视剧作为西方文化的传播媒介在我国收视现状时,了解一门语言在我国电视媒体中是以什么途径、如何传播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我国很早就在电视媒体中投放了许多制作精良的英语教学的节目,例如20世纪90年代广东台制作的《双语杂志30》以及后来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杂志》等[3],但是众多英语学习者通过外来影视剧了解西方的日常用语和不同种类的文化的频率要高于我国制作的英语教学节目,《老友记》就是常被推荐的美剧之一。
此外,现阶段我国双语播音主持访谈类节目投放的现状是以国际化、高端化的少数几个受众定位为“精英群体”的电视台如央视财经频道、上海东方卫视等为主,节目有2000年央视的高端谈话节目《对话》,2005年东方卫视推出与CNBC以及哈佛商学院联合打造的财经类谈话节目《决策》等[4]。而受大众欢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节目“亲民”特色鲜明的地方电视台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仍是以汉语节目为主。虽然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以及《快乐大本营》等节目会不定时的邀请外国嘉宾,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一档由汉语主持人主持的汉语节目,并且根据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的定义:汉、英双语播音主持是指电台、电视台等有声媒体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交替运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规范的有声语言串联节目[5]。地方电视台在邀请外国嘉宾时都会配备翻译,并不是主持人英语、汉语交互运用提问、主持,所以此类节目不属于双语播音主持节目。
不能忽略的是,地方电视台的国际频道确实是把本台受欢迎的节目配上英语字幕对外播放,但是根据笔者调查以湖南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为例,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和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投放地并不是我国大陆。这也表明,虽然部分地方电视台有制作和播出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将我国文化出口到国外,但是并未向受我国观众欢迎的频道制作双语节目将西方文化引进我国。也就是说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在我国境内的地方电视台的投放是一个空白。通过进一步分析,在这些已经投放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中如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中央电视台的《对话》以及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等节目中都出现一个共性问题:节目双语化比例不稳定。在英语汉语主持配比过程中,英语比例较高时,由于观众对节目理解的顺畅度较低致使节目收视率下降;而汉语比例较高或为保收视率;全程汉语主持时,双语节目质量大打折扣。而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因为没有稳定的语境,也会降低节目收视率。
(二)外来影视剧传播现状
相反,外来影视剧以美剧为例,从1979年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6],一直到近几年在国内互联网中投放的《越狱》《破产姐妹》等,美剧在国内的受追捧程度一直有增无减。新浪微博数据显示,近两年热播美剧《破产姐妹》在微博热门词中提及数从2013年6月到2013年10月单日提及量保持在上万次,甚至单日最多提及量为177825次。伊甸园字幕组在豆瓣小组、人人分享等网站的排名中,均为四大美剧字幕组(伊甸园(YDY)、风软(FR)、破烂熊(PLX)、人人影视YY)之一。在参与其论坛调查的1000多名网友中,75%接受调查的网友的网龄在19~40岁之间,并且在这1000多名网友中71%~85%的美剧观众有专科以上文化[7]。这表明,在我国,中青年一直为美剧最大受众群。根据受众年龄层进一步分析,美剧给不同年龄层受众所带来的现实意义也有不同。30~40岁年龄层受众,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并且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娱乐是美剧对其年龄段最主要的现实意义。而19~30岁年龄层受众大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以及刚步入社会的白领阶层,这也与美剧受众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自身精神需求量,文化较高的人群相对于大众则有更多的精神需求。此年龄层受众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期,其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这个年龄段来说美剧的现实意义除了娱乐、学习英语之外更多的是传播西方意识形态以及文化观念。
针对19~30岁的受众而言,虽然部分美剧表达都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例如《老友记》中的友情无价等。但是美剧对“正能量”的表达方式却是错误行为:暴力、犯罪(《越狱》)或是以一个非积极的环境来展现(《绯闻少女》中的享乐、拜金主义)。这个年龄层涉世未深,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其在看美剧时很难挖掘其中最深层的意义,反而会被美剧中浮华的社会、所谓酷炫的暴力行为所吸引造成严重后果。以中国引进美剧的“鼻祖”《加里森敢死队》为例,《加里森敢死队》讲述二战后期,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的故事。当时有媒体报道,不乏青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的桥段练习飞刀,还有盗贼模仿剧中情节进行连环盗窃,至于学生吸烟、喝酒耍帅,也都是深受这部电视剧的影响。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当时治安问题的渊源,基本上都和《加里森敢死队》有关[8]。
1.美剧的制作初衷
美剧的市场化程度高,其生死完全由观众兴趣也就是收视率决定[9]。所以美剧以精良的制作抓住大众眼球以提高收视率,从而吸引来更多广告商投放广告,美剧制作商从中获利。除此之外,在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中有亮点、吸引力的内容才有可能传播,美剧在我国互联网中广泛传播正是因为其在美国本土的热播——其高效的休闲娱乐作用被更多的受众认可。虽然影视剧的出口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可美剧制作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出口以及传播文化,但美剧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却无形中承担着文化交流的责任。而真正担负着传播西方文化责任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由于投放平台较少、双语化比例不稳定导致其传播能力较弱,一直处于困境局面。
2.美剧的不足
美剧在我国播出的现状与其制作得初衷形成了偏差,这一原因也使美剧在承担传播西方文化责任时出现许多缺陷和不足。根据SMG影视相关人员表示,官方引进一部美剧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批过程,最快也需要一年,而且需要普通话配音[6]。而时效性代表美剧的生命力,为了更加快速引进,在我国传播的美剧几乎都是在互联网这种非官方渠道引进、传播。这一过程中“字幕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字幕组是为国外影视剧引进国内时进行台词翻译、匹配字幕,使观众能突破语言界限来理解国外影视剧剧情的非专业翻译的英语爱好者的自发组织。字幕组的参与,不但减少了美剧在国内的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大了美剧在国内的受众群体。但由于字幕组为民间自发组织,并没有专业的标准去评估其工作人员的英语翻译能力还是传播能力。如人人影视字幕组招聘的通过标准为:英文理解精确,中文修辞流畅,有一定的翻译功底,译文符合剧情和角色背景,格式规范,无错别字[10]。正因为这些招聘标准没有明确的划分是否录取应聘者,所以字幕组工作人员的组成现状鱼龙混杂。因此,字幕组美剧引进中只是单纯以“热播”程度为标准,并没有对与我国的文化是冲突还是促进状态进行分析,例如美剧传播的内容是否符合我国所宣传的和谐社会,以及此电视剧因为语言、镜头尺度是否适合在我国播出的筛选机制。以《越狱》为例,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解释了不引进《越狱》的原因,是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11]。而正因为互联网中的传播缺乏严谨的筛选机制,《越狱》在美国热播的同时也风靡了我国的网络。虽然字幕组中有校对,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在翻译过程中品质参差不齐,甚至会将美剧中一些恶俗的语言不经修改的直接翻译过来呈现给观众。
根据问卷调查:在我国最受欢迎的美剧类型为犯罪悬疑类,如《CSI》,有23.9%的受访者选择这一类型。而真正可以传播西方文化例如宗教、习俗等:历史剧和政治剧集,被访者的选择率相加还不及10%[6]。这也从另一方面支持了美剧作为传播媒介在国内传播现状是大部分青少年接受剧情、内容暴力,对白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被传播的文化在一个国家所占据的地位高低,不能根据接受人口的数量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所接受人群的发展潜力为标准。由于收看美剧的观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路径依赖理论相信精英和中产阶级会国际化其品味、注意及忠诚,他们更可能在国内形成一种霸权,影响整个大众社会[6]。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年龄段分别是10~19岁占35.2%,20~29岁占31.5%,30~39岁占17.6%[13]。也就是说,中国上网的人群中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网民占将近70%。如果将伊甸园美剧网站所调查的1000个受访人做一个假设性的扩大化,扩大到截至到2008年底所统计出来的2.98亿中国网民,那么75%也就是近2.24亿为19~40岁的网民看美剧。在这近2.24亿中有23%的受众(将近5140万)更倾向喜欢看犯罪悬疑片。这只是以2008年的数据做假设,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普及程度的增加,我们所假设的数据在我国目前只有可能增加。该年龄段受众是我国现在以及未来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而美剧中的部分内容并没有对该受众群在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反之,以《行尸走肉》为例,剧中充斥着血腥和暴力。
进一步从宏观上讲,字幕组也催化我国影视剧盗版的发展。法律界普遍认为,字幕组如果没有获得版权方的授权,公开分享影片内容的行为就很难引用《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作为免责的理由,尤其是一些影片中还有字幕组添加的广告,这无疑构成了侵权行为[14]。
二、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和外来影视剧对比
(一)时效性
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在过滤和吸收西方优良文化的传播活动中:首先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将西方文化引进到国内,应用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将其分析,并且以我国文化评判标准修改使其与我国文化相兼容,最终用专业的传播理论为基础传播给广大受众;最重要的是单期节目可以结合当前西方受关注度最高的信息来制作节目,使广大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西方最新资讯。排除字幕组以防止西方负面文化的传播之外,将外来影视剧通过官方渠道引进也可以实现这一过程,并且使掌握双语播音主持的人才以及专业翻译人才加入字幕组优化其资源筛选,以对内传输“正能量”文化。但是根据之前SMG影视相关人员的表示得出结论,美剧在我国的传播为非官方渠道。美剧的制作与我国电视剧有很大差异。美剧为边播出边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观众对该电视剧的回馈,并且可以将当下最新鲜的时政热点添加到美剧中。就传播速度而言,如果将美剧作为传播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那我国观众将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西方最新文化、潮流的发展趋势,降低了美剧的时效性。
(二)传播理念
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相较于美剧而言,更具有碎片化特征,这也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特性。一部热播的美剧往往根据观众反响以一季20集左右的长度可以制作6至7季(例如《生活大爆炸》等)更甚者长达十几季(例如《南方公园》等)。即使美剧在承载西方文化的传播中有明确的文化背景、职业背景等分类,例如新闻类的《新闻编辑室》、医学类的《实习医生格雷》等,这符合当代发展碎片化、归类化的发展特征,但是由于其剧集长度使想了解此类的西方文化的受众无从下手,例如在选择追一部剧时,如果从目前所播放的进度观看,则无法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关系;但如果从开始观赏看,则追不上现在此类文化中最潮流的讯息。而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在制作每一期节目时,将文化同样按照种类进行碎片化归类,再加以高密度的节目内容,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投放,可以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种文化类型的发展进程。
三、对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的反思
毋庸置疑,外来影视剧相较于我国本土制作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在西方文化传播上确实更贴近其生活、更加“地道”,但我们不能忽视了尤其以网络为传播途径的外来影视剧在国内混杂的传播现状,以及渴望了解西方的受众、英语爱好者对外来影视剧的语言、内容不经筛选并且全盘接受。这样西方文化不仅没有以积极的推动力与我国文化进行兼容,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我国的文化的发展。
笔者认为,一档合适的双语播音主持节目相比美剧更加适合承担在我国传播西方文化。但是在双语播音节目改革过程中,避免走“老路”如节目模式死板,一次集中录制几期的形式,应受到美剧制作和传播的启发,及时考虑观众反馈,采取观众意见形成“播一期,录一期”的现录现播的投放频率;同时吸取美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制作和播放节目过程中加快热点的引进速度,保持节目新鲜程度。以更加亲民、时尚的话语来解释西方文化,节目贯彻“深入浅出”的传播理念,不仅吸引年轻受众,也顾及到受众的认知、理解能力,扩大了受众群;此外,也要学习美剧对特殊题材的选取,节目制作时选取特殊题材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但也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而忽略与群众日常相关的普遍题材,特殊与普遍相结合,最全面满足受众需求,促进收视率最大增长,将传播西方文化这一责任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费云舒.分类探讨双语播音主持能力——跨文化传播视角[J].参花,2013(3).
[2]微博[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
[3]赵琳.论全球化背景下汉英双语播音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4]谢玉洁.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视双语访谈节目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双语播音[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672365.htm#refIndex_1_9790955.
[6]文卫化,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C].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7]韩飞.跨文化语境下美剧制播模式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7).
[8]《加里森敢死队》停播幕后.Vista看天下[EB/OL].http://vistastory.com/index.php/Story/details/news_id/2362/newsc_id/18.
[9]高焕.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剧《越狱》为例[J].新闻世界,2009(9).
[10]YYeTs美剧翻译组招募[EB/OL].http:///announcement/index/view/id/49.
[11]《越狱》公开登陆中国荧屏 广电总局回应称其违法[EB/OL].http://.cn/2013-11/25/content_30698288htm.
上一篇:越剧剧名翻译及其方法
下一篇:热点素材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