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注重供给端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1月18日,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再次提及:“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一个月内分别在国内国际两个重要场合讲供给,重要性非同小可。
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至此可见,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将从注重需求端转变到注重供给端。意味着曾经引导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的“三驾马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主流;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开始从拉动需求端转向供给端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换引擎。倘若依然过度依靠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窄。
虽然,眼下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下滑,尤其是反映实体经济荣枯度的发电量、铁路货运量都出现下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出厂价格大幅下降,通缩压力仍将持续。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中国传统制造的大规模中低端商品,已经无法满足国人的消费需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传统引擎都趋于疲软,靠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政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结构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供给端面临严峻形势。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必须把供给端改革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供给端的改革,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这是符合供给经济学规律的。
应放松管制,打破垄断,释放资本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能跨越中等陷阱的现代金融、产业、财税制度体系,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童黾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应力推中国制造的供给端,从现在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更加注重老百姓身边新消费模式的供给,适应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对优质农产品的庞大需求,引入更大的资金和新技术,生产出与老百姓需求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新产品,促使新消费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应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通过教育改革,实现人力资本跨越,重点是发展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应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大力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医疗健康产业。
当前,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应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我们陕西省应积极稳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着力淘汰落后产能,让“僵尸企业”退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诸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设备、物联网等产业和航空运输、第三物流、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服务新业态;应加快完成“营改增”征税政策,支持研发投入抵免所得税,鼓励创新,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应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打通供需通道,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化解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应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降低企业债务负担,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同时优化现代农业生产,扩大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加强风险监控预警,妥善处理、严加防范、化解被原来高速度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引发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确保区域金融安全。
上一篇:推介活动
下一篇:印度:全球最惊艳的航空运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