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丽水市体育系统场馆建设的调查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浙江丽水市在申办省十五届运动会前,体育系统场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丽水市现有体育场馆与承办省十五届运动会的体育场馆的需求差距还比较大;并且提出按丽水现有经济,体育场馆如何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丽水市 体育系统场馆 公共体育设施
1 前言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始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而体育场馆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丰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载体,是完善城市功能,体现城市综合实力,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运会是我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承办省运会不仅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且必将以其多元的功能效应,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丽水市为承办十五届省运会,2006年11月份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的体育场馆设施现状、目前在建的体育场馆项目、全市各县区“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及全市群众体育基础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 丽水市体育场馆的现状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体育设施。市区建成了纳爱斯健身广场和功能齐全的体育健身大楼;占地206亩,包括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训练场等设施在内的市体育中心,也于2005年11月破土动工。龙泉、景宁、庆元、青田等县(市)相继建成了体育馆和400米标准田径场,云和、遂昌县的体育馆正在建设当中。丽水市现有体育场馆20座,在建体育场馆6座。全市各社区、农村也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全民健身工程。
3 丽水市现有体育场馆与省运会要求的体育场馆的差距
尽管丽水市在“十五”期间在体育场馆建设上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与省运会项目所需要的体育场馆相比较,还存在以下问题:
3.1数量少
市区体育系统仅有一座体育馆和一个羽毛球馆,市体育中心、云和县、遂昌县的体育馆尚在建设中,松阳县、缙云县还没有体育馆。据统计,目前丽水市现有竞赛体育场馆包括田径场、体育馆、游泳池、网球场等仅为20个左右。
3.2规模小
现有竞赛体育场馆绝大多数规模偏小,只能承担一般性的群体及青少年竞赛活动,无法满足举办省运会竞赛和大型体育活动的需要。
3.3档次低
现有的竞赛体育场馆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大都缺少现代化配套设施,场馆的专业性能相对不足,不能适应级别较高的省运会的竞赛要求。
3.4布局不合理
市区主场馆没有形成承办省运会大型活动的能力,各县区的辅助场馆也还存在空白。全市竞赛体育场馆设施明显少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室内场地明显少于室外场地。
3.5省运会特殊项目的竞赛场馆几乎是空白
航海模型、沙滩排球、射箭、射击、飞碟、水上项目等省运会特殊项目的比赛场馆丽水市还没有,而这些是承办省运会必不可少的。
4 造成丽水市体育场馆目前状况的原因
4.1投资体制比较单一
丽水市体育公共产品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个渠道,对财政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依赖性。无论是室内体育馆还是室外活动健身场地,几乎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没有实现体育产业资金筹措的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丽水市财政每年把体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确保了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但事实证明,发展体育事业仅靠政府财政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在如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丽水市的体育设施还需要我们作出积极的探索。
4.2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缺乏经费支撑
公共体育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主要作用是如何发挥其社会效益,为全民健身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场所。要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维护费用。目前,体育场馆的收入仅能维持人员的正常支出经费,而体育设施的维护改造经费只能靠上级拨款,这种状况很难保证设施设备的良好运转。
4.3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丽水市的场馆经营管理水平目前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并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对某一体育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缺乏。场馆经营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出租”上,承办赛事主要靠输血型的“拉赞助”。对相关产业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体育产业如体育广告业、体育娱乐业的商用经济价值挖掘不足;本县的一些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如板龙、舞龙、舞狮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缺乏规范的组织形式,商业运作水平不高。培养体育经纪人和体育市场的力度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体育文化。
5 体育场馆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丽水市体育场馆建设的落后局面,无疑将成为制约丽水市建设“绿谷文化”和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瓶颈,成为影响丽水市人民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障碍,也会成为影响丽水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力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是为建设浙江体育强省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为切实承办十五届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1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场馆设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实行举国体制,即由国家统一包办,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财政的有限投入与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已不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城乡建设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用地优先安排、行政划拨,而体育经营性领域或有条件推向市场的体育项目则逐步退出。目的就是集中财力,增加对公益性体育事业的投入。
丽水市的经济同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较不是很发达,但全市同样有很多家实力型工程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丽水市的主体经济和强市经济。我们在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元发展体育产业。要积极引导企业投资,让民营经济在投资发展体育产业中唱主角。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争和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份、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体育项目开展,参与投资体育场馆建设;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企业发展体育产业,参与体育服务,形成不同所有制发展体育产业的格局;要鼓励个人自办、领办、联办各种体育产业实体,投资体育设施,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局面。
5.2积极加快新体育中心建设步伐
现有的体育中心场馆已有20多年历史,设施远远落后,功能不全。为了弥补不足,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丽水市已投入近1.5亿元新建了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新建了塑胶田径场,这也为今后居住在老城区的市民就近锻炼创造了条件。根据丽水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拉开框架,中心北移。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必须要有与之相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而规划北面的新体育中心就成为城市建设最具特色和亮点的选择。新体育中心建设必须科学规划,适度超前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要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整体工程必须是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能承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全国、国际上的一些单项体育赛事。据初步规划,新体育中心主体由体育场、体育馆、跳水馆、组成,附属设施有训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成为丽水市竞赛活动、文艺演出、集会展览、体育产业的首选场所
5.3城乡统筹实施农村体育小康工程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努力改变城乡体育设施差距过大的现状。城市体育要以社区为重点,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住宅小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公园、广场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配建相应的健身设施,并力争建成一个省级以上全民健身社区精品工程。农村体育要以农民为主体,重点放在乡村。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当前,广大农民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新建体育健身场地的热情日益高涨。
5.4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作为服务业,是“无烟产业”、朝阳产业,关联面广,产值高,影响大,并且能提供就业岗位,综合效益明显。像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解决了2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扩大内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体育场馆是一种宝贵的体育有形资产,是当前发展体育产业的主要载体。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以场馆为阵地,充分发挥场馆的综合效益。要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兼顾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贸活动,积极开办一些有规模、有效益的体育经营项目,盘活现有体育资产存量,使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游泳池、综合训练房等公共体育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更要注重无形体育市场开发。要从一般传统场馆开放经营到积极开发体育赛事、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等方式合作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使外部输血型赞助向增强体育自身造血功能经营转化;从传统的场馆“等、靠、要”事业型运作方式,通过转换机制,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型运作方式转化,使体育经营从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把体育产业的“蛋糕”做大、做强。
5.5积极培养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丽水市迅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多种投资主体并存、高中档体育活动场所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到今年10月份,丽水市已形成了包括游泳、篮球、台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等一批体育项目的健身市场,从业人员达300余人。要培育好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好公共体育设施,人才是关键。我们对体育市场采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考虑到体育市场需要培育,就给予“放水养鱼”的政策,对所有体育经营场所全部免收管理费。有计划地对各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教练员、体育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计划用两年时间对经营业主、水上救生员、教练员、体育指导员等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掌握从事体育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选聘一批德才兼备的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体育产业队伍,积极引导培养体育经纪人,开拓丽水市的体育人才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组织经纪、体育赞助经纪、体育广告经纪、体育保险经纪和体育资产开发经纪的领域,为繁荣体育、经营管理公共体育设施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丽水市体育局.关于《丽水市承办省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规划》情况汇报.
[2]代玉梅,王伟.重庆市体育场地调查统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5,(50):200-201.
[3]涂联恩,陈昌琼,李孝其.湖北省体育系统所属体育场地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1):103-106.
上一篇: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
下一篇: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