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死亡
报告指出,其中15人在被宣布死亡后的24小时里仍在动。另一项针对144名心跳停止者的“尸体”的研究发现,其中79具仍具有反射。一名医生建议医院不要让脑死亡捐赠器官者的家属在捐器官者被宣布死亡后看见他(她),原因是他们可能会见到死者仍在动。
在5000年历史中,我们得知人类生命非常坚韧,许多死亡迹象其实都是误导。然而,今天在一些地方,在1968年以前会被视为活生生的人却被解剖以采摘器官。那么,脑死亡标准是否合理呢?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虽然患者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都会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被认为更科学,标准更可靠。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脑死亡标准,与此同时,心肺死亡标准也被认可。在中国,脑死亡标准正在制定中。
死尸的自然历史
人类遗体的最终旅程或许并不体面,但了解它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火化是阻止尸体腐烂过程的唯一方式。图为美国海军举行的骨灰撒海祭奠仪式。
在现代世界,很少有人以旧的方式死亡——死在露天、尸体任由自然力量处置。如果真的以这种方式死亡,尸体转化为尘埃的速度取决于包括温度、湿度和恰好在现场的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在内的多种因素。在一个相对温暖、潮湿、有大量昆虫和食腐动物的地方,一具人体可能在几周后就只剩下骨头,几个月后就完全消失。
而对于死后立即被冷冻、防腐和放进棺材里的尸体来说,情况会怎样呢?同样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温度和湿度依然最重要,但其他因素也不可少,例如尸体防腐做得好不好、棺材密封状况如何、土壤和将来会渗进棺材的地下水的酸性高低,等等。所有这些因素意味着不可能预测尸体的最后一程会走多久——既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十年。
但可以说的是,不管时间长短如何,绝大多数尸体都会经历相同的腐烂阶段。首先是“新鲜”阶段。人死后几分钟内,二氧化碳就开始累积在尸体的血液中,使得血液的酸性更强,这导致细胞破裂,溢出的酶开始从内到外地消化尸体组织。随着血液淤积在最接近地面的尸体部位,腐烂的最初迹象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开始出现。起初看起来像紫红色小点,大约一天后转化为一个几乎连续的紫色斑,称为尸斑。尸体其余部分则转为惨白色。
大约同一时间,肌肉变得松弛。但随着尸僵(死后僵直)出现,肌肉又变得紧绷绷的了。人活着时,肌肉细胞膜里的分子泵控制着细胞里的钙离子数量——高含量的钙离子刺激收缩,低含量则导致扩张。分子泵在人死后不再工作,于是细胞外高浓度的钙离子扩散进细胞内,导致肌肉收缩,这就是尸僵。两到三天后,尸僵消失,但尸体看起来的舒张实际上标志着腐烂开始——酶分解原本让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的蛋白质。对尸体做防腐处理至少能暂时性阻止腐烂。古埃及防腐师的目标是保持尸体长久完整,现代防腐的目的却是让尸体不难看,在下葬或火化前让尸体完整。这是通过为尸体消毒,用水、染料和防腐剂(经常包括甲醛)的混合液置换血液来实现的。使用染料的目的是恢复尸体的“健康肤色”。甲醛则以多种方式保存尸体,首先是驱逐昆虫和杀死细菌。甲醛还能灭活尸体酶,使得尸体组织更不容易分解。但这种保护效果持续不了太久,尸体最终会恢复原状。
第二阶段是腐败。随着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尸体变得有些难看了,而且发出很难闻的味道。大约48小时后,足够的富含养分的液体溢出破裂的细胞,这些微生物迅速扩散。主要受益者是在人体消化道中与人和平共处了一生的100万亿个细菌。通过分解蛋白质,它们产生两种名称和气味一样臭不可闻的化合物——腐胺和尸胺,从而让尸体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从尸体表面看,腐败的特征是发绿从胸腹部开始缓慢蔓延到全身。这种绿色是厌氧菌作用的结果,厌氧菌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红素)转变成硫血红蛋白。细菌作用也产生包括氢、二氧化碳、甲烷、氨、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在内的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助长尸臭,而且令尸体变形——它们鼓胀尸体,让尸体胀得就像气球,最终令尸体爆开。硫化氢还与血红蛋白里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让尸体肤色变暗。
这标志着第三阶段——活跃性腐败的开始。尸体分解的速度现在更快,剩下的皮肉被迅速消耗掉,直到尸体只剩下骨架。有时候,其他情形也可能出现。如果尸体碰巧被埋在很冷的土壤里,就可能形成尸蜡(也称墓蜡)。尸蜡是由一些厌氧菌(例如产气荚膜梭菌)消化尸体脂肪而产生的特别令人毛骨悚然的物质。通常,尸体入土大约一个月后才会开始形成尸蜡,此时尸体上覆盖了一层蜡状物。
最后阶段——骨架分解所花的时间最长。要让骨骼消失,骨骼中的坚硬矿物质部分必须被分解。如果尸体与酸性土壤或水接触,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借助于树根或动物的机械性破坏作用,骨架分解的速度会加快。一旦坚硬部分消失,包括曾经赋予骨骼弹性的胶原在内的身体最后一批蛋白质也屈从于细菌和真菌的淫威,最终销声匿迹。
一些情况下,上述阶段不会全部发生,尸体没有机会腐败。如果保持尸体完全脱水,细菌就无法工作,尸体就成为干尸。坠进天然防腐剂例如泥炭沼泽中和埋葬在冻土里的尸体也会彻底脱水而得以保存,因为细菌无法繁衍,尸体的酶也不能作用。罕见情况下,人会在饥肠辘辘的食腐动物眼前死去,尸体几天后就会荡然无存。同样的情形也发生于海面下。
当然,如果没有沼泽、狗、鲨鱼和冰墓,阻止尸体腐烂过程的唯一方式就是火化。在火化炉中的750℃高温下,棺材和整具尸体可能在3小时以内火化完毕。紧接着,骨灰被放进骨灰研磨机中处理成精细的粉末。这便是“尘归尘,土归土”。
“死后的生命”
有“死后的生命”吗?至少有47人尝试过以科学的名义探索这个奥秘。
图为好莱坞影片《死后的生命》(又译《身后事》)中的一个场面。
林恩·布兰德福德是一名电子工程师。1921年2月6日,他把自己在美国底特律市租住的房间的门窗紧闭,然后在房里点燃煤气炉。他此举的目的是进行“来世”试验。然而,谁来报告他有“来世”呢?几周前,他在一张报纸上打广告征集“灵媒”,即自称能与死者“对话”并传达死者讯息的人。结果只有一个“灵媒”——露丝·多兰回应他。布兰德福德和多兰还就此签了一份协议。布兰德福德白白送了命。不管他在“来世”有没有和多兰“对话”过,多兰显然都可以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而宣称他们“交谈”过。不过,她没有撒谎——她说自己没听见他在“阴间”说了什么。
曾经当过英国伯明翰大学校长的物理学家奥利弗·罗吉在自己于1940年去世前,设计了“罗吉来世测试”,目的是证明真的有“死后的生命”——“来世”。他写了一条秘密讯息并把它密封在一个数据包中,并宣称将在自己死后“通知灵媒”讯息的内容,以便进行查验。由“罗吉来世测试委员会”招募来4个“灵媒”。罗吉的数据包分装于7只信封内,其中每只信封中各包含一条线索,“灵媒”可以用它唤起罗吉在“来世”的回忆,以防他忘记自己的秘密讯息。然而,这些线索让“灵媒”们很生气。例如,3号信封中的内容是:“如果我给出一个五位数,它可能是正确的。但我可能要说2 8 0 1,这意味着我掌握了有用的线索。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数字……但它和数字有联系。事实上,它是数字的一个因子。”这完全让人不知所云。最终,“灵媒”们离开了这项测试的拍摄现场。罗吉当然没能在“来世”传话解释他的秘密讯息究竟是什么,这个“测试”闹剧也不了了之。
类似的闹剧并没有停止。在罗吉死后第六年,美国“灵异心理学家”罗伯特·索勒斯在他确信不能被破解的密码中植入了两个短语,邀请追随者在他死后和他“联系”,向他索取密钥,由此证明“来世”的存在。索勒斯死于1984年,但他的短语至今成谜。尽管有大约100人递交了他们自认为的密钥,但索勒斯“来世”研究项目的继任者予以全盘否定。有人声称自己至少通过8个“灵媒”和“阴间”的索勒斯联系上了,但索勒斯已忘了密钥。
“严肃”的死亡研究方法当然不会这么荒唐。通过研究濒死经历也许可以“窥探”死亡。例如,有人在经历濒死状态后说,自己的“灵魂”脱离肉体,飞到病房天花板上看见了自己的肉体。如果这个说法能得到证实,那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惊世大发现。于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在一间心脏手术室里放置一部手提电脑并与天花板上的监控器连接起来。电脑的程序被设计成在每次手术期间显示12幅图像,其中每一幅都是随机的,就连研究人员自己都不知道。电脑打开平放,屏幕正好面对天花板。这样一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如果真能看见这些图像,那就只可能是他(她)的“灵魂”——“脱离肉体”的意识所看到的。当患者脱离麻醉状态后,科学家询问他们在手术台上看到了什么。迄今为止,这项研究没有任何令人惊奇的结果——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意识能够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然而,为数极少的一些人不甘心上面的结论,他们的理由是: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意识一定不可能独立于肉体而存在。例如,意识可能是信息能量,质量非常小,只有万亿分之一克。要想测出如此小的质量,无疑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不过,迄今无人愿意资助这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见人们的态度。
如果意识确实是能量,那么也就无需证据来证明它在人死亡后的存在,因为证据已经有了:根据第一热力学定律,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毁灭。不过,那些追求“来世”的人不会因此得到多少安慰。谁愿意自己的“来世”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能量点呢?所以,科学家建议人们活好今天,不必考虑什么“来世”,更不必惧怕死亡,理由很简单——生与死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
上一篇:浅议历史教科书的叙述
下一篇:我的求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