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方法 分析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在院跌倒、护理并发症、护理投诉和其它意外的、突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和消除。结论 评估到位、措施到位,可以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风险管理[2]。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也应该从保障患者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现分析心内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如下。
1潜在的风险因素
正确识别和评估心内科护理中的各类风险因素是防范和处理风险的前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1.1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规程 护士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实习带教马虎,未做到放手不放眼,就极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1.1.2技术不熟练,缺乏经验 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的联系[4]。如护士操作不熟练或注射部位选择不当,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经验不足,缺乏超前抢救意识,抢救危重患者时常配合被动等。
1.1.3护理文书记录问题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补记、涂改、代签名以及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和医护记录的矛盾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使医院处于及其被动的状态[5],导致举证失利。
1.1.4专业知识缺乏 表现在不理解治疗方案,护理目的,不熟悉药物的剂量和常规用量,导致错误执行医嘱,对病情演变观察不到,未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1.1.5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在不适宜的场所随意谈论患者的隐私。护理患者时不注意遮挡患者躯体,完全没有意识到其言行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保密 权[6]。
1.1.6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①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患者的反感;②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导致患者投诉。
1.1.7护士压力负荷过重 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使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下降,发生差错的概率增加。
1.2管理方面的因素
1.2.1人员配置因素
1.2.1.1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流动性大,造成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
1.2.1.2护理人员缺编 临床护士年轻女性居多,常年都有休婚假、产假、病假等,削弱了护理力量,造成实际在岗护理人力不足,若遇患者增多或抢救危重患者,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监护,导致不安全问题发生。
1.2.2设备、设施因素
1.2.2.1病区照明、供水、供热设备设施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可引起停水、停电、无热水供应等问题,导致护理投诉。抢救物品、器材故障,更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2病区走廊光线不充足、地面湿滑,易导致跌倒事件发生。
1.2.2.3病区内氧气、电源插座的使用不当,易引起火灾等风险。
1.2.3其它管理因素
1.2.3.1特殊的时间段 如:节假日、人力薄弱的中午、晚夜班、某些疾病高发季节。是医疗差错、事故、纠纷高发时间,而且易发生药品、医疗资料、患者物品被盗事件。
1.2.3.2患者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的风险 患者病情较重,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抢救不及时,或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1.2.3.3护理操作中侵入性器械的应用,多种管道的长期留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1.3患者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1.3.1患者因素
1.3.1.1躁动不安、幼儿、老年人易发生管道滑脱、烫伤等,服用降壓药、利尿剂的患者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
1.3.1.2病情危重、预后差、躯体症状明显,疼痛剧烈或性格内向、抑郁的患者易发生自伤、自杀等突发事件。
1.3.2社会因素
1.3.2.1患者期望值过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有些严重疾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无法治愈或发展到严重阶段甚至死亡。由于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认为是对其重视不够,未竭尽全力,造成医疗纠纷。
1.3.2.2患者价值观的改变和提高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患者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目的。某些患者为了达到某种私利,对医务人员无故挑剔、刁难,提出无法满足的苛刻条件,严重损伤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引起医患纠纷。
1.3.2.3目前公众对医院的关注逐渐增加,要求日渐增高,新闻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7]。由于某些媒体工作者医学知识欠缺,导致片面报道医疗纠纷,造成舆论压力,诱发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
以上几种因素中,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员素质提高和规范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
2.1.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防范的能力,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有关的实施细则,使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能分清法与不法的界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让护士全面了解患者所拥有的权利,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损害患者权利的情况,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利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1.2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严格"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有问题随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护理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录。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造等。
2.2加强"慎独"修养 大多数护理工作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因此,不可随意简化程序;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病情观察。加强医护合作,建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做到准确执行医嘱。积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互相理解、支持、互通信息,才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
2.3加强在职培训,拓展知识结构 加强对护士进行岗位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护理"三基"训练,努力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动态,接受新观念。把护士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防止护理风险的技术保证。
2.4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特殊职业。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在治疗护理中使用文明语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语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计划及手术需注意情况,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对于某些素质差患者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2.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8]。因此,护理人力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要为护士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护士待遇,稳定护理队伍,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不安全隐患。加强部门协作性服务的管理,非护理性事务尽量由供应及后勤部门承担。
2.6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及时维修 护理人员正确掌握科室设备、设施的性能、原理、作用、主要故障排除方法等。制订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专人负责仪器使用情况记录,定期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抢救物品、器材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及时。
2.7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加强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宣教。熟悉火灾、停水、停电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2.8躁动不安的患者适当给予约束,但要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加强用药安全指导,所用药物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9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机制 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由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师、高年资护士组成,成员必须精通业务,掌握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熟悉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流程。工作重点是定期检查本病区护理质量,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防患未然,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注重四个重点环节的质量监控,重点制度、重点患者、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及时反馈,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2.10保证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 患者住院除要求得到医疗、护理外,最为敏感的就是收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住院患者是以审视、质疑的态度看待收费问题。针对这个特点,要求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所需费用,提供费用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疑问和要求,要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
3结论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安全。护理风险是与患者安全相并存的概念,两者是因果关系。在护理风险系数较低的情况下,护理安全系数就较高。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降低。作为心内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中认真评估风险的由来,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手段,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淳.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0):953-954.
[2]戴青梅,陳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6(8):36-38.
[3]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4]冯力,王淑芳.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国外医学[J].护理学分册,2004,20(1):13.
[5]商慧兰,郑丽芬,严才娟,等.医护记录不一致性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04,4(7):52.
[6]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1.
[7]阎俊,肖红,杨竞群,等.医疗质量新架构下的医疗事故防范.国外医学[J].护理学分册,2003,22(4):155.
[8]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9.
编辑/肖慧
上一篇: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