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实践路径
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 100875);石丹淅,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就业结构调整与防范失业战略研究”(16ZDA026);教育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教育与自我雇佣的经验研究”(17YJC880090)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18.06.006
引 言
劳动力市场既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众多理论和经验表明,一个灵活稳定(flexicurity)1的劳动力市场对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收入分配、激发创新创业、改善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保障社会稳定等都有显著功能,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变量。因此,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和变革,力图构建一个统一、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倡导“加强政府引导……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党的十八大报告表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要求,“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斐然。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3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城镇调查失业率1为4.98%,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16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
然而,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下行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突显,加之人口结构、技术进步、贸易争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的动态多向度影响,使得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不充分性、不稳定性迸发显现,这明显提升了劳动力市场运行风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深刻影响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此,新时期积极创新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加强劳动力市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和精准调控,为促进就业添动力、增活力意义重大。
一、劳动力市场复杂性日益突出
新时代劳动力市场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充分性、稳定性更加复杂,或者说劳动力市场将会更加不平衡、不充分、不稳定。劳动力市场复杂性诱使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明显增加,继而影响国家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进程。具体体现如下:
(一)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更加复杂
1.劳动力供需波动明显
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更加复杂首先体现在劳动力供需更加不平衡,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主要經济社会数据显示,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54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以每年三、四百万的速度逐年递减,2012—2017年共计减少2344万人。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一方面使得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潜在增长率下降;另一方面使部分地区和行业面临招工难。人口结构变化还体现在老年人口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双双保持上升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由2011年184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4.32%)增至2017年240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33%),其中,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由2011年122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9.12%)增至2017年1583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1.4%)。有预测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1]
除了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外,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还与劳动参与率降低紧密相关。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P25-27)受市场化改革、收入效应、人口结构转变、教育扩展、家庭照料时间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最近20几年来,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稳步下降态势,且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男性下降更快(详见图1)。具体来看,男性劳动参与率由1990年的84.5%降至2014年的78.4%,女性劳动参与率则由1990年的72.4%降至2014年的64%,劳动参与率绝对差距从1990年的12.1个百分点增加到2014年的14.4个百分点。虽然我国“二孩”政策已全面铺开,但由于受生育意愿、人口惯性等主要因素影响,一定时间内劳动年龄人口仍会呈现动态减少趋势。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预测数据表明,2030年以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出现一个大幅度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到2050年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1。
与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端则保持旺盛态势。如《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2017年我国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数量7875万人。2《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为1.91,且具有显著的行业、职业、区域、城市特征。3该指数意味着一个求职者对应两个左右的岗位需求,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具有明显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