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50%以上,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了农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逐年走高、农业劳动力愈加紧缺、资源制约要求加剧、灾害影响加重和国际化竞争激烈的新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潜力
我市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全市幅员面积1468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23%。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三江平原北部的一个重要产粮区域,素有“金三角”之称。我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平均年降水量624毫米。我市地处边疆,开发较晚,自然生态条件素有“蓝天、碧水、青山”的美誉。我市水资源十分丰富,除了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河流流经我市外,境内还有梧桐河、鸭蛋河、嘟噜河、鹤立河、阿凌達河等18条河流,水资源33.5亿立方米,过境水量3000亿立方米。鹤岗地貌大致为山区、丘陵漫岗、平原三种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有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等。且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耕作条件十分优越。此外区域内有广褒的森林、草原、湿地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条件。全市现有2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9.7万人,占总人口的18%。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3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大豆、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1、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近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了减免税、补贴等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补贴额度逐年增加,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强大动力。据统计,自2004年-2013年我市获得国家补贴资金共计10.73亿元,并全部按照国家、省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市把大力发展水田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走以水田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之路,粮食产量连年登上新台阶。2013年全市农作物总面积达到333万亩,其中水稻面积调整到185万亩,实现了水田占粮食作物面积的“半壁江山”。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也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市玉米面积达到120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9.3%,为实现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力争两年时间再完成20至30万亩的旱改水。
3、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科技人才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全市现有中级以上农艺师240人,其中正高级研究员6人,副高级农艺师32人,高级经济师13人,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近年来,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苗、钵育摆栽、二段育苗、新基质育苗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每年推广面积都达到200万亩次以上,为提高我市粮食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现有省、市、县(区)、乡(镇)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5个,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形成了县(区)有科技示范园区、乡(镇)有科技示范基地、村有科技示范田的良好格局。
4、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全市重点发展了水稻、玉米、大豆、奶牛、生猪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7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21户,市级24户,县级9户,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带动市属基地面积280万亩。近两年建设了20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28.7亿元。全市5万吨以上水稻加工企业达到50余户。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86万亩,绿色有机及无公害标志280个,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出产品种类多、链条长、规模大、联结紧、市场好、品牌响等特点。目前,米、肉、奶、豆、酱、酒等产业已具一定规模,稻米产业链已延伸到米糠油、原料药、稻壳板、发电等深加工产品;玉米产业链已延伸到酒精、二氧化碳、饲料、木糖醇等深加工产品。
5、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市重点在水库除险加固、水源工程改造、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及河流防洪除涝工程上加大了工作力度。2013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8.3亿元,工程总量达到157万立方米,新建绥滨“富绥大桥”旱田节水灌溉示范区1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2万亩。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5万千瓦,千万元旱田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500万元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7.2%。此外,林业、国土、供销、气象等工作领域逐步拓宽,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6、畜牧水产业有了一定发展。2013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实现73.8万头、奶牛存栏2.04万头、肉牛及黄牛饲养量2.6万头、山绵羊饲养量7.5万只、家禽饲养量25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7%、7%、3%和1%。市级养殖小区达到9个,规模养殖场377个,专业户647个。渔业放养面积6万亩,同比增长14%。牧(渔)业产值12.6亿元、增加值4.9亿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在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先进国家、地区比,还是滞后,缺乏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农村大马力拖拉机数量还满足不了需要;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粮食生产在现有基数高、基础弱的情况下,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还不牢固。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出售初级农产品和务工收入仍是我市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农资价格上涨冲减了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随着农资价格的逐年上升,靠农产品价格因素和惠农政策促农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农产品价格趋势和农民工就业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农民就业渠道窄,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农民收入高增幅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消除。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缺乏监测手段和设备,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较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目前我市多数农民对标准化种养技术掌握应用能力还比较低,农业标准化技术到位率低问题仍比较突出。
五是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还不高。虽然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基地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小生产与大市场只是通过龙头企业这一渠道连接,还谈不上紧密联接,特别是经济作物、精深加工产品,深层次联结机制还尚未形成,农、企间利益与权利、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反映了农民合作组织的覆盖面窄、农民组织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农民应对市场和抗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六是农业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现有金融产品少、担保抵押难,贷款额度小、利率高、期限短,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覆盖面小,还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