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认识的特点
摘要 作为处理性认识形式的直觉,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并不是按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程序进行思维认识活动的;它的发生具有非逻辑性、突发性、猜测性、偶然性、创造性等特征;它的发生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而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的过程。
关键词 直觉;认识;非逻辑;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 B811.2
文献标志码 A
关于直觉认识的特点,现代学者的论述纷纭复杂,见仁见智。他们虽然已从不同方面分别做出了论证。但仍不够系统。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做一概述。
1 非逻辑性
直觉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洞察而深入到事物内部,并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认识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能够超越一般的认识程序,一下子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根本和要点,获得关于对象本质的直接认识。它既不是个别经验的简单综合,也不是原有知识的逻辑演绎;它是思维认识过程中的逻辑跳跃,表现为直接对事物本质的接近。这种非逻辑认识形式常能解决一些理性认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中,科学工作者若能有意识地突破形式逻辑的框架,而自觉地运用非逻辑的直觉方法,有时会带来新的突破。苏联物理学家谢苗诺夫曾经指出:“如果认为只有在严格合乎形式数学逻辑的公理、公设和定理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科学思维才是‘合乎逻辑的’和‘合理的’(理性的),那么,实际上所产生的科学思维不可避免地开始显出是无理性的(非理性的)。一般地说,科学开始看起来好像是某种疯人院,但无论如何不像是疯人院中的活人。在疯人院,依靠卫生员——逻辑学家的帮助,要遵守的只有表面制度,而疯人院中的活人也只有幻想着似乎这种制度遭到了破坏。”谢苗诺夫在此主要是肯定科学创造者应当突破常规的逻辑思维框架,广泛采取非形式逻辑的方法去从事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活动。他接着说:“只承认形式逻辑方法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智慧,经常对科学进步显得是无益的。”
许多科学创造,并不是从单个陈述跳到普遍陈述。正如数学中抽象的“点”、“线”、“面”诸概念并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来一样,现代科学中的“光速不变”、“空间弯曲”、“量子跃迁”、“夸克幽禁”这些命题和概念,也不是从个别到普遍的跳跃,而是依据经验事实的自由创造,是一种直觉思维的结果。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赖欣巴哈也承认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发现一种理论的科学家常常是由猜测引导到他的发现上去的;他不能说出他是采用什么方法发现他的理论的,而只能说他认为这种理论是对的,说他的猜想是对的,或者说他直觉地看出这个假说会合乎事实。对此,赖欣巴哈是这样分析的:“归纳推理并非用来发现理论,而是通过观察事实来证明理论为正确的。”他认为,对科学发现的行为无法进行逻辑的分析。解释科学发现,也并非逻辑学家的任务。“逻辑所涉及的只是证明的前后关系。而通过观察事实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则是归纳理论的主题。”
在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直觉的理论中,也确认直觉的非逻辑性。他在回顾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时,曾明确指出:“没有一种归纳法能够导致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个事实的不了解,铸成了19世纪多少研究者在哲学上的根本错误。这也许就是分子论和麦克斯韦理论只有在比较晚近的年代里才能确立起来的缘故”。总之,“物理学构成一种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的思想的逻辑体系,它的基础可以说是不能用归纳法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只能靠自由发明来得到”。
实际上,恩格斯对归纳法的局限性早已有过评论。他认为,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他在评述黑格尔关于经验与必然性的意见时明确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绝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而且事实上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总会有太阳在早晨不升起的一天”。归纳法的不完全性,是因为人们的经验总是未完成的,而且永远没有完成的那一天。
总之,直觉思维认识一般不遵循固定的逻辑格式,不采取推理形式,与归纳概括、演绎推理以及分析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认识不一样,它是借助联想、想象、猜测等非逻辑的功能,冲破固定逻辑框架的约束,另辟蹊径,去把握认识对象的。但直觉并不排斥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科学直觉与科学逻辑,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能够达到相同的认识结果的。
2 直接性
有学者认为:“倘若需要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直觉思维最基本的特征,那么,这就是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接性。”㈣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在说到直觉时,常常将它与“直接的知识”放在一起来讨论,当然这种回答确实显得有点过于简单,没有表达出直觉在思维特征上的丰富性和它最本质的东西。
直觉思维的直接性,实际上是指思维者在认识过程中不以任何感性材料积累和逻辑推理为中介就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具体来说,就是直觉具有透视力,能直接洞察认识对象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其他各种属性,既不需要形象思维的联想过程,也不需要逻辑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更不需要进行推理和论证,而是径直指向最后的结论。法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赞扬爱因斯坦的直觉认识能力“能够一眼看穿那疑难重重、错综复杂的迷宫”。这种直接性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直接性,后者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种直接性是一种高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并完成这些过程的能力。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直观的洞察和形式逻辑的证明是感知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直观的洞察可能远远超前于形式逻辑的证明。”这种快速性,在选择认识对象方面尤为显著。直觉思维的直接性与快速性,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无法比拟的。
3 突发性
“突发性”也称“突然性”、“快速性”、“顿悟性”等。无论直觉的产生有无一个过程,人们对直觉的降临、直觉结果的产生,总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即直觉认识的突发性。它像一缕倏忽即逝的闪光。在其短暂的闪现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受。
直觉思维的突发性,实际上就是指它的非预期性。直觉的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即在它产生之前毫无预感,甚至苦思冥想也毫无结果,而你不想它时,它却突然浮现于你的脑际。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自我意识能清晰地认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其实,直觉思维的这种非预期的突发性,只不过是因为它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因此,它的思维结果不具有自我意识的预定性。它是在显意识与潜意识沟通时,从潜意识领域冒出来闯入显意识领域后,才被自我意识感觉到的瞬间的思想火花。从思维活动中显意识与潜意识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内在必然联系来讲,它仍然
是具有包含必然性“预期”的思维现象。
4 猜测性
“猜测性”又称“预感性”、“预测性”或“超前性”。由于客观世界纷繁复杂,而且直觉思维往往是在有限的数据资料和事实这一确定的情况下,不经过严密的推理便做出结论,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当然,这种猜测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胡乱猜测,而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科学的猜测或想象。
自觉是一种预感能力,既能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也能预知未来对象的存在及其属性。与抽象思维的预知性不同的是,这种预知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抽象思维是推理论证思维,有其固定程序和模式,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论证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分析思维是以一次前进一步为特征的,步骤是明显的,而且常常能由思维者向别人做适当报道。在这类思维进行的过程中,人们能比较充分地意识到所包含的知识和运算”,而直觉“不是以按仔细的规定好的步骤为其特征的”。虽然直觉得到了答案,可是很少知道答案的过程,也难以说明是怎样得到答案的。这种预测性,不是以逻辑论证为根据的,只是主观认定,所以它具有猜测性。如居里夫人在测定出镭元素原子量的前4年,就凭直觉预感到它的存在,并猜测到它的形状,提议命名为“镭”。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也有过直觉预感性的亲身经历,他发现J粒子的过程,证明了其直觉预感的正确性。
但是,直觉的猜测性或预感性,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时也会出现错误。爱因斯坦曾说:“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也会引导到错误的线索上去。”如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凭直觉认为,不可能存在类似于他后来称为富克斯函数的那种函数,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对直觉的预感性、猜测性,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能只强讽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5 偶然性
直觉的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时是非预期的、突发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把偶然性神秘化。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偶然性中包含着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直觉,都是符合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物质世界和人类思维认识发展规律的。从形式逻辑看来,直觉是非逻辑的;从唯物辩证法看来,它又是合乎规律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从声有波动性直觉到光也可能有波动性,这从形式逻辑来看,根据是不充分的,但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它却体现了“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式的‘惊人的类似’”。这里实际上含有演绎的成分,它说明在认识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是互补的。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认识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但其中必有直觉的跳跃。如果每一个认识主体都能自觉地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南,那么,他就会将更多的非自觉、非预期的直觉转变为自觉的、预期的直觉,实现认识的飞跃。因此,笔者认为,直觉虽有偶然性,但它也是可把握、可驾驭的一种思维认识方法。直觉并不神秘,也不是纯粹的偶然性产物。
6 跳跃性
所谓跳跃性,是指思维的非逻辑推理的属性。直接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把握、问题的认识以及结论的得出,是在瞬时间以跳跃的形式迅速把握的。它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是一种非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这种直观推断表现为思维过程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它往往能把没有直接逻辑联系的两个结论沟通起来,从这一结论走向另一结论。这种跳跃性是通过突然顿悟或受到某种现象的启示才完成的。
跳跃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超时空性和非程序性上。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班从锯齿草划破人的皮肤而想到发明锯,就是从实际想象跨越事物的类别,进而发现不同事物间共性的结果。这就是说,在现实的思维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冲破原有的框架,省略许多复杂的中间环节,而直接得出结论来,产生突发性或跃迁性效果。所以,也有学者把直觉的跳跃性称为“间断性”、“飞跃性”或“跃迁性”。
实际上,跳跃性的意思,就是说直觉是由低级认识状态到高级认识状态的转化。在低级认识阶段,人们运用逻辑的方式,整理各种材料,但这种逻辑程序是渐进的,它不能引起质的飞跃。要想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就要依赖于直觉。
7 整体性
直觉思维的整体性特点,一方面是指它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对问题的认识是从整体上进行的;另一方面是指直觉思维往往是用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总和对一个具体事物或问题的实质进行内在的认识,强调的是知识的整体性。直觉思维是利用直觉想象,迅速调动大脑长期储存的各种信息,对事物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推断。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分析思维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而直觉则一开始便意识到对象是个整体性的事物,在这种整体感的支配下,意识到各部分的区别和联系。可见,直觉思维的整体性特点,主要是指它是对事物本质完整结构的领悟。它不是先了解部分,然后再上升到整体,而是一开始就了解到整体结构,是对整体结构的顿悟。
人们为了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所使用的直觉思维认识方法,不是着眼于事物的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而是注意事物部分与部分间的关系,注重事物的整体。它以事物的整体为出发点,最后又落脚于事物的整体上,完整地把握事物。也就是说,它通过伴随着概念的关于事物的完整形象,来反映事物,并沿着这个完整的画面进行纵横结合的发散式思维,从而得出揭示事物本质的总体性结论。直觉的整体性,来自认识对象的整体性。人的认识首先来自直接的、整体性的感性经验。经验的整体性,决定了直觉的整体性,从而也决定了理解的整体性。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就是依靠经验的累积,达到对整体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释义。中医不仅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由不能彼此分离的形、气、心、神、性等多层次多功能的要素构成,而且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因此,直觉思维认识方式在中医科学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8 创造性
心理学家认为,直觉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它可以产生和形成于任何技术产品的思想和构思过程,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人们许多新思想的胚胎多孕育在直觉思维之中。这是因为它不受逻辑规则的束缚,比较自由,故而能够打破常规思维和陈腐观念,使认识主体能有所发现、发明或创造。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认为,有的人虽然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但数学直觉力不强,所以他虽然能学习和掌握数学,却无创造力;有的人记忆力并非极佳,但他的数学直觉力却很强,所以能有所发现。可见,直觉思维是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诚如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玻恩所言:“实验物理学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以上所述直觉思维的特点,只是它的众多特点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部分。由于探讨的角度不同,学者们认为,除此之外,直觉思维还有简约性、形象性、直观性、能动性、时代性、选择性、模糊性、灵活性、随机性、敏感性、渐进性、超越性和理智性等特点。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推荐访问:直觉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中证据定义的矛盾评析
下一篇:就像荷花不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