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研究,供大家参考。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实效性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实践性的价值理 念,需要成为现实化的存在,为大学生认同和践行,而志愿 服务基于其独特的实践育人效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培育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在理论层面对培育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不可否认,然而在实践之中,志 愿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其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 实效性对策,以期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 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 中 图 分 类 号 ]G64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1671-5918(2015)18-004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良好 意愿,如想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则必须寻求有效的实 践载体,理论脱离实践只会成为空中楼阁甚至无用皮囊,而 志愿服务则基于其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具 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实质内涵,因而能够作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同时志愿 服务也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利平台。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但如何使志愿服务这一载体真正凸显实效,仍需我们进一步 研究和探讨。
一、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体现了国家、 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我们在注重价值引领的同 时,更应强调将价值观内化于实践主体的意识认知,并外化 为实践主体的行为规范,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无任何索求的 自愿性服务,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因此,志愿服务对培育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
志愿服务使大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更真切地体 味风土人情,他们通过对志愿服务主题的理解,对文化精神 的传承,无形之中便会滋生爱国情怀。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倾 注热情便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再者,志愿服务是基于承 诺而生,其本身便是对诚信的践行。友善这一品德是志愿服 务的性质决定的,志愿者们扶弱助贫,尊老爱幼,是正能量 的诠释者和传递者。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二)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
志愿服务源于西方的慈善活动,其本身也就富有自 由、平等的价值蕴含。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方式, 拓展了既有认知,这一过程包含了对公正、法治价值理念的 了解和探求。社会是良师,随着对社会的深入探索,他们对 公正的利益协调价值和法治的制衡等理念有了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践行之心。
(三)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
志愿者往往具有一种使命感,有较强的公共事务管理 意识和能力,志愿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民主权利意识渗透和 增强的过程。志愿服务的精神追求无疑是
文明的存在,这种文明会产生波及效用,让更多的人 感受到温暖和震撼,这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有裨益。
二、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 实问题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 载体,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对志愿服务管理不成熟,严重削 弱了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一)志愿组织管理模式的行政化 在大多数高校中,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受制于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志愿组织,且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层级推动模式,这体现了 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对于这一管理模式,笔者并不排除其声 势大、吸引力强、步调一致等优点的存在,但其不利于培育 大学生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扼杀了他们 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志愿组织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并非建 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会导致较低的 心理认同度,从而对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样 的活动也就很难使志愿服务的价值蕴含内化为他们的意识 认知和心理动机,从而导致知行不一的现实困境。
(二)志愿活动参加动机的功利化 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和教育的广阔平 台,在志愿服务期间也往往伴随着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然 而,由于受到不良社会之风的侵入,如今的志愿服务参加者 的动机往往具有强烈的功利化倾向,他们在参加志愿活动时 大多以自身利益为考量,而非基于志愿精神的因素,志愿活 动的项目类型也大多局限于与自身相关的服务活动,这些都 使得志愿服务跟风化、形式化、一阵风化趋势明显,这种个 人主义、利己主义浓厚的短期的现实存在显然与志愿精神相 背离,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三)志愿者法律保障的模糊化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具有风险性的存在,在必要时也需 要法律的救济。然而,目前我国法律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形式等方面的界定并未明确,这无 疑会导致相关主体法律地位、关系界定的不明朗,其权利义 务自然也不会清晰。如若志愿者遭遇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抑 或不公正待遇等情形,其法律权益基于无法可依而难以保 障。一旦类似情况发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受到 冲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亦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志愿 者法律法规的制定理应尽快提上日程,以使志愿者权利在受 到损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 效性对策
(一)建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大多是行政化层级推进的管理模式,这种单 一的他律型模式弊端明显,笔者在上文对其已有所论述,此 处不赘,但同时并不能完全放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仍 应对其有所规范,这主要是基于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阅历 尚浅等因素的考量,因此,构建完全的大学生自律型管理模 式并不现实,基于综合考虑,宜采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 模式为宜。这一模式一方面要求组织适度引领,规划宏观且 适当的活动项目设计和运作程序,另一方面要求给予大学生 充足的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使其真正有机会深入调 查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 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培育,更有助于其勇于担当品格的养
推荐访问: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与培育研究 培育 志愿服务 实效性
下一篇:个性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