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4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分别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后两组NIHSS 、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血塞通;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0(c)-0129-03
脑梗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由于缺乏血液供应而发生的坏死[1],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鉴于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虽然众多,但总体来看临床疗效依然欠佳,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有静脉溶栓治疗、降纤溶酶治疗、动脉溶栓治疗、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扩容、中药活血化瘀以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本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等治疗及静脉点滴血塞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该院神经科所收治的8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诊断标准[2],且符合以下条件: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NIHSS评分3~22分;③除外大面积脑梗死或有意识障碍者;④无心力衰竭及严重心脏病患者;⑤除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87例患者均不符合静脉溶栓标准或由于其它原因拒绝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降糖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男23例,女21 例,年龄 43~86 岁,平均年龄 (61.2±2.6) 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5~36 h,发病的平均时间(11.2±1.6) h,应用羟乙基淀粉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男 23 例, 女 20 例, 年龄 42~85 岁,平均年龄 (60.8±2.1) 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2~35 h,发病的平均时间(10.9±1.4) h,予以血塞通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脑梗死部位、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国药准字J20130078)、阿托伐汀钙片20 mg/d(国药准字H20051408),并根据患者血压、血糖等情况及时予以降压、降糖等治疗,两组均予以血塞通注射液400 mg/d(国药准字Z20026437)静脉点滴疗程两周。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500 mL/d(国药准字H20050886),静脉点滴,疗程2周。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价以NIHSS评分、ADL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临床疗效:①基本治愈:神志清楚,肢体活动正常,NIHSS改善9~12分;②显 效:神志清楚,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NIHSS改善5~8分;③有效:神志清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 家人照顾,神经功能部分改善,NIHSS改善1~4分; ④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或评分20 d后死亡(院 外);⑤死亡: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于病后20 d内 死亡(院内)[3]。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NIHSS和 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和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比较
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结果显示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 安全性比较
在治疗前后,两组所有患者均与治疗前、治疗第2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国内寇忠爱等[4]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及其它危险因素的有关,上述危险因素通过多种途径的相互作用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业已证明,炎症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5]。有研究表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 的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脑梗死的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6-7]。
羟乙基淀粉能够使血浆渗透压提高、增加组织液的回流、使血容量得以增加,从而起到血液稀释的作用,另外该药具有使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使聚集的细胞解聚、全身的血液粘滞度降低,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正是由于羟乙基淀粉上述独特的药理学机制,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以起到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再闭塞及再灌注损伤,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的机制如下[8-10]:①通过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脑灌注,使血液黏度降低,使微栓子的清除能力得以提高,起到改善微循环功能的作用;②使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被抑制,起到减轻脑缺血一脑灌注损伤的作用;③可能通过减少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表达和活化,起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本药具有抗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增加病变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组织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所以本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11]。
本研究提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压、降糖、血塞通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治疗2周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分别为(3.96±1.28)、(64.28±24.12),对照组分别为(6.48±1.36)、(54.56±23.18),两组相比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7.6%,国内秦承辉[12]等已经证实羟乙基淀粉对脑梗死导致的血管闭塞及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急性脑梗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在今后尚需进行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17-4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l0,43(2):146-153.
[3] 侯玮琛,范佳,刘群.纳美芬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4,9(8):1149-1152.
[4] 寇忠爱,赵仁亮,王建林,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与高血压和血脂及肥胖的相关性[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 (2):108-110.
[5] TuttolomondoA,Di Raimondo D,Di Sciacca R,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Curr Pharm Des,2008,14 ( 33):3574-3589.
[6] Waje-Andreassen U,Krakenes J,Ulvestad E,et al.IL -6: an early marker for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Acta Neurol Scand,2005(111):360-365
[7] 刘忠锦,金永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sICAM-1,IL- 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4): 404-406.
[8] 王哲银,任永功,王定一,等.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357.
[9] 吴震,田玉科,张传汉,等.HES溶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4,32(8):498-500.
[10] 李星霞,余奇,郭澄.羟乙基淀粉类血浆代用品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l0(2):138-141.
[11] 王晓青,王鹏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32-233.
[12] 秦承辉,王波,罗巍.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使用医学,2013,25(8):856-858.
(收稿日期:201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