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PD)病人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体征、理化检验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关多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住院的PD病人进行Webster症状评分,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指标。病人均接受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1个疗程,然后在病人出院时进行再次Webster症状评分,总结治疗效果。结果在原有西药关多巴、金刚烷胺、安坦治疗基础上,加用抗震止痉胶囊Ⅱ号治疗后,Webster评分中度、重度病人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减少(P<0.05),轻度病人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积分在动作减少、强直、姿势改变、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步态、震颤、面容、言语、自我照顾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坐、起立运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震止痉胶囊Ⅱ号联合美多巴治疗能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副反应。
关键词:帕金森病;抗震止痉胶囊Ⅱ号;美多巴
中图分类号:R742.5 R25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4—0300—0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即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多为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隐袭、进展缓慢的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导致临床一系列症状,常以运动减少、肌僵直、震颤和姿势调节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均来自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4岁~77岁(62.8岁±14.8岁);病程0.5年~2年(4.81年±3.01年),以发病5年左右就诊者为多;起病形式:均为慢性起病,隐袭性起病25例,渐进性起病5例;首发症状:本病表现复杂,首发症状多样:以静止性震颤为首发的有22例,以肌僵直为首发的有4例,以动作缓慢为首发的有4例;首发部位:左上肢9例,右上肢7例,双上肢5例,左下肢5例,其他发病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①至少具备4个典型症状和体征(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姿势调节障碍)中的2个;②不存在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体伴有轻度的锥体外系症状。各项检查均在入院第2天进行,并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在原有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抗震止痉胶囊Ⅱ号口服。
1.2 体征静止性震颤表现为肢体节律性(4 Hz~6 Hz)收缩与松弛,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本组静止性震颤27例,无明显震颤3例。肌僵直由于伸屈肌肌张力均增高,在关节被动伸屈运动时阻力均增加,称“铅管样强直”,如合并有震颤可有断续的停顿称“齿轮样强直”。本组30例均有肌强直发生。步态异常29例,表现为慌张步态20例,下肢拖曳9例;行走时上肢自然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28例。精细动作障碍28例,包括书写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差(如起坐、翻身、洗脸等)。面具脸17例,表现为面部无表情、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协调等。姿势调节障碍2l例,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等。言语障碍者11例,表现讲话缓慢,语言低沉单调,语音低,构音障碍,呐吃等。其他少见体征为:多汗1例,少汗1例,皮脂溢出1例,认知功能减退1例等。
1.3 治疗方法30例病人在入院前均接受了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治疗,部分病人应用了溴隐亭或泰舒达等药物。入院后在保留原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Ⅱ号口服,每次5粒或6粒,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4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Webster症状评分法,比较治疗前后评分。进步率=(治疗前分数一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显效:>51%;有效:26%~50%;无效:<25%[2]。
1.5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所有统计分析均由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值轻度1分~10分,中度11分~20分,重度21分~30分。有效2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功能障碍积分值比较(见表2)PD病人Web-ster功能障碍评分显示增加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后,积分在动作减少、强直、姿势改变、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步态、震颤、面容、言语、自我照顾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坐起立运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O.05)。
3 讨 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中老年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作了详细报道,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有过4次飞跃。第1次是帕金森医生对该病的细致观察和描述;第2次是病理、生化的发现,认识到中脑黑质细胞变性的纹状体多巴胺减少是产生PD症状的主要原因,并开创了应用左旋多巴治疗该病的新纪元;第3次是Langston等医生发现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产生帕金森病症状,为研究环境因素致病因子打开了局面;第4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发现了一些与PD相关的基因突变,掀起了基因遗传因素在PD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热潮[3]。
3.1 发病机制PD的病因迄今尚未明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可靠的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PD最主要的病理、生化为黑质神经元死亡,其致密部不能合成DA,而致纹状体中乙酰胆碱(Ach)与DA的功能失去平衡而发病,但为何引起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却仍不清楚,有下列诸种发现与假说。①年龄因素:脑的正常老化过程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每10年有13%的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②环境因素:MPTP是一种可引起PD的毒物,并常用MPTP制作成的PD动物模型来筛选抗PD前物,以及研究PD的发病机制等。此外,在合成含有类似MPTP基团成分的药厂(如除草剂厂)有PD小流行,锰矿工人或长期饮用井水者均易患PD。因此,提出本病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学说[3]。③遗传因素:迄今已确定PARKl-10等lO个单基因与PD有关,其中已确认3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关: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Parkin,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l(uCH-LI)[5]。④自由基
蓄积和氧化应激反应:细胞氧化反应(如酶参与的氧化、DA及其他单胺类的自身氧化分解)都可发生H2O2及自由基(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如不及时清除就会损害单胺类神经元(如含DA的神经元)而引起PD。除外源性毒素外,内源性毒素也是人们很感兴趣的可能引起DA能神经元死亡的因素。持续存在的内源性毒素可以解释隐性发生和不断进展的疾病特征;脑组织中,尤其是黑质中存在大量的金属(如铁、锰、铜等)它们可以·促进自由基的产生而破坏细胞;DA的脱氨和自动氧化代谢产物可以是毒性非常高的氧自由基或醌,均可杀伤神经元[6]。⑤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作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主要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DA能神经元产生影响[7]。⑥线粒体功能异常: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产生的初级场所,毒性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来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导致ATP生成减少,最终导致细胞因能量耗竭而死亡[8]。最近陆续有报道PD病人组织细胞内线粒体DNA(mtDNA)发生改变,这种异常变化也可能是遗传性或获得性或者是兼而有之[19]。⑦转运体失调学说:转运体(datransporter,DAT)失调学说能解释DA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的机制。一方面,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导致DAT和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表达的差异可作为PD易感性的标志,而通过PET或SPECT检测DAT或DAT/VMAT2蛋白的含量能提高临床诊断PD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开发一些药物直接作用与转运体或调节其功能,如上调或增加VMAT2作用或阻止由DAT介导的细胞摄入,可阻滞或缓解PD进程[10]。⑧细胞凋亡:PD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有自由基、神经递质和神经毒素、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凋亡基因。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在体内能保护神经元免受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在神经系统中,Bax、Bd-Xs、C-fos、C-Jun、p75NGFRH和ICE等基因已被证实可促进细胞凋亡;Bcl-2、Bcl-x1基因则抑制凋亡过程[11]。此外,有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在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12]。因此,PD中细胞死亡可能通过多个机制产生,它们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氧化应激可以导致兴奋性毒性,后者又可以引起线粒体的损伤,反之亦然。
帕金森病类似中医所指的“颤证”,近代称为“老年颤证”。20世纪70年代末已有人将本病初步分为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三型,并认为其中肝肾阴虚是本病的本质,它可以和其他两型互相转化。20世纪80年代,关于辨证分型文献开始丰富,获得较好认可的是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痰热风动三类证候,并强调三型都兼有血瘀阻络。基本病因为风、火、痰、瘀、虚,五者相互影响兼夹,基本病机为风气内动,表现为本虚标实,虚指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实指风、火、痰、瘀。病位主要在脑、肝、肾,涉及脾[13]。
3.2 疗效 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以来,PD症状明显改善,PD死亡率明显下降。尽管已是历经30多年的老药,左旋多巴仍是PD药物治疗的中流砥柱。它的控制和改善PD症状的效果是其他后起之秀所无法比拟的,几乎所有的PD病人都是求助于它[14]。外周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合用,可阻止血中多巴转变为DA,使血中有更多的多巴进入脑内脱羧变成DA,现在几乎都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混合剂(亦称复方多巴),较少单独使用左旋多巴。美多巴是左旋多巴与下丝胼(4:1)混合制剂,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为有效的抗PD药。抗胆碱能药物——安坦,主要用于以震颤为主的病人,它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应地提高另一种神经递质DA的作用效应而达到目的。多巴胺释放促进剂——金刚烷胺,它能改善少动、强直症状,它可促进DA的释放,阻止再摄取,并有抗胆碱作用。近年来认为它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泰舒达,分别为麦角类和非麦角类衍生物,能直接刺激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补偿脑中蜕变的多巴胺功能。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降低DA神经元蜕变的速率[15]。
PD属祖国医学“颤证”范畴,病本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病标在于风火瘀痰。通过确立“滋养、通化、熄风”这一治疗大法,“滋”即滋补肝肾,“养”即养血益气,“通”即通经活络,“化”即化痰祛湿,“熄风”即熄风止痉,组成抗震止痉方(抗震止痉胶囊),方中以首乌、枸杞滋肾养肝,肉苁蓉益。肾填精,其为君药;当归、黄芪、白术、白芍益气和血养阴为臣药;鸡血藤、丹参、全蝎、地龙通经活血,天麻、钩藤熄风定振,共为佐药;使以木瓜舒筋解痉,萆蔛解肌除湿通络,共奏虚实并治、标本兼顾之功。
方中首乌味甘而涩,微温不燥,善补益肝。肾,养血滋阴,收敛精气,为平补阴血之良药;枸杞性甘、平,补益肝肾;肉苁蓉温补肾阳,在较多滋阴药中用之温不燥,并起到阴阳互升的作用;当归性湿,味甘、平,补血、活血、止痛;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白术性苦,昧甘、湿,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白芍性寒、味甘,补肝柔肝,滋阴养肝,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鸡血藤性苦,味甘、湿,行气补血,舒筋活络;丹参性微寒、味苦,养血、活血、通络;全蝎味辛、性平,功擅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地龙咸寒,能息风止痉,又善清热;天麻性平,味甘、辛,主入肝经,善祛风通络,熄风止痉;钩藤性甘、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木瓜性湿、味酸,舒筋活络,除湿和胃;萆蔛味苦、性微寒,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培补肝肾的中药,如首乌、肉苁蓉、枸杞、黄芪等可以明显抑制脑组织及血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首乌、肉苁蓉、黄芪、当归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首乌、肉苁蓉、黄芪、白术均可通过抑制脑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以延缓脑功能的衰老;首乌、肉苁蓉、黄芪、地龙可提高DA等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增加大鼠纹状体内DA/HVA的比值。首乌、白芍作为传统延缓衰老药有明显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减轻细胞膜结构的损伤。首乌水煎剂能增加脑蛋白质含量及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及MAOB活性,增加脑内5-羟色胺(5-HT)、和DA含量。肉苁蓉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肉苁蓉成分campneaside
Ⅱ对神经毒素MPP+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芪所含的黄芪总黄酮可对抗OH所致的损伤,升高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枸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枸杞对实验动物学习记忆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对抗理化因素所致的损害。可以明显抑制血清LPO生成,使血中GSH-Px和红细胞SOD活力增高。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升高老年人低下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增强脑力和体力。白术可显著提高红细胞SOD活性,明显抑制脑MAOB活性,并可清除自由基。当归中的阿魏酸钠可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质等多种机制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白芍则具有较好的肌肉松弛和降低肌张力的作用(抗胆碱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丹参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素,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肌张力可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丹参素具有清除O2和OH的作用,并对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具良好保护效应,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TXA2),稳定红细胞膜等作用。天麻可提高SOD和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并能促进机体DNA和蛋白质合成,可提高纹状体DA含量,对神经递质平衡有一定调节作用。实验观察到钩藤碱能使培养的大鼠片DA释放增加。地龙含有琥珀酸,琥珀酸有中枢抑制和抗惊厥作用。全蝎可直接降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呼吸调节比、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加膜脂质的流动性[16,29]。
在以前抗震止痉胶囊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抗震止痉胶囊具有下列作用:①能明显改善大鼠旋转行为,表现为治疗后大鼠旋转次数减少;②可改善各项抗氧化指标紊乱,GSH-Px升高、SOD升高、活性氧(ROS)降低、丙二醛(MDA)降低;③相关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检测,DA、HVA水平及MAOB活性明显减低,而DA/HVA比值显著升高,Glu降低、GABA升高;④显著增加线粒体呼吸酶复合体I含量;⑤对大鼠黑质区DA能神经元形态学影响,电镜下仅发现较多的早期凋亡细胞,染色质沿核膜轻度缩合,细胞质内少量空泡和包涵体形成,尚可见少量正常细胞[30,33]。临床研究发现抗震止痉胶囊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有明显差异,GSH-Px、E-SOD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MDA则较正常组增高[36]。因此认为抗震止痉胶囊能有效拮抗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并对残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学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NDN进行性蜕变过程及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抗震止痉胶囊能够在延缓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临床研究提示具有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作用,对减轻PD的临床症状有一定作用,并可能对西药产生的副反应予以预防。
参考文献:
[1] 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7.
[2] 马启明,杜连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病42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0):618.
[3] 高国栋.帕金森病的历史[M]/高国栋.帕金森病诊疗关键.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1-6
[4] 徐强,徐如祥.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因方面的研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0(4):162—165.
[5]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203.
[6] 郭明,陈生弟,刘振国,等.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l:216.
[7] 肖勤,翁中芳,张暻,等.左旋多巴对PD大鼠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71
[8] Heales SJ,Bolanos JP,Stewart VC,et al.Nitric oxide,mitochondriaand neurological disease[J].Biochin Biophys Aeta,1999,1410:215—228.
[9] 马琪林,蔡琰,林其雄,等帕金森病病人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7.
[10] 叶民,丁新生,董海蓉,等.转基因CHO细胞中VMAT2抗毒性作用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2):7l.
[11] 张旺明.帕金森病与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7,24(5):249—252.
[12] 汪锡金,陈生弟,刘卫国,等.免疫机制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4):241—243.
[13]许沛虎.中医脑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832.
[14] 孙斌.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综合临床,1998,15(4):295.
[15] 陈生弟,叶民.关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中的若干问题[J].临床内科杂志,2004,2l(1):54.
[16] 寒冬黄芪、天麻、首乌的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1,12(4):171.
[17] 鲁遂荣,方学韫,候安继,等.更年平调液对更年期大鼠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8):35.
[18] 方文贤,末从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0—682.
[19] 韩志芬,顾文聪.不同首乌提取液对老年大鼠心、肝、脑自由基代谢及脑内MAO-B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1):36.
[20] 蒲小平肉苁蓉成分CampneosideⅡ对神经毒素MPP+诱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3(3):217—220.
[21] 汪德清,沈文梅,田玉平,等.黄芪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所致哺乳动物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杂志,1995,20(4):240—242.
[22] 朱燕飞.枸杞子药理作用概述[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5):322—323.
[23] 吕圭源,李万里,刘明哲.白术抗衰老作用研究[J].现代应用药学,1996,13(5):28.
[24] 陈少刚,李长潮,庄学煊,等当归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20(4):240—242.
[25] 范铮,梁子钧,扬学义.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电和机械活动
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报,1986,7(6):527.
[26] 梁殿权,王孝铭.丹参素(DS-182)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8(2):122.
[27] 吴慧平,陆明荣,吴美娟.天麻对实验性豚鼠脑内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2):49—51.
[28] 石京山.钩藤碱对小鼠活动和大鼠脑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2):114—117.
[2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会.中华本草·精华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出版社,1998:2392.
[30] 鲍远程,汪瀚,张波,等.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193—195.
[31] 鲍远程,周厚广,汪瀚,等.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2002,23(5):1—4.
[32] 陆建明,周厚广,鲍远程.谷胱甘肽合中药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抗氧化指标及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30.
[33] 鲍远程,朱红艳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4,8(增刊):68—70.
[34] 周厚广,鲍远程,陆建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1):652—656.
[35] 陆建明,周厚广,鲍远程,等.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毒性作用的实验[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5):354—356.
[36] 鲍远程,周厚广,汪瀚,等.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病人血抗氧化酶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11—15.
作者简介:周义先(1964—),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现工作于安徽省皖维医院(邮编:238002);鲍远程,工作于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院。
(本文编辑 郭怀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降压试试这些外治法
下一篇:廉洁清风演讲稿(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