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肿、水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好,可有效减小患者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9-0127-01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39~78岁,所有患者均按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进行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卧床、降压、脱水、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依达拉奉30 mg/次,1次/d,疗程一个月;尼莫地平注射剂10 mg/次,1次/d,用药10 d后改为口服,不能口服者胃管内注入40 mg/次,疗程一个月。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维持血压在160~180/90~10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水肿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1]。(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效:意识转清醒、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2级、精神、语言改善,CT显示血肿明显液化、血肿减少10 ml以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50%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3)有效:意识转清醒、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精神及语言稍有改善,CT显示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20%以上,血肿量减少5 ml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无效:治疗前后患者意识、肌力、精神、语言等无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病情逐渐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35%(28/34),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21/34);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小,观察组患者血肿及水肿体积减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降低明显。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规治疗大多只能缓解症状,很难治愈。脑出血后血肿在颅内形成占位,造成周围脑组织大片水肿、坏死,引起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颅内出血时,脑组织中渗入大量红细胞,血红蛋白释放的铁离子与组织液中的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可增强血管通透性、损害细胞膜、破坏细胞功能、引起血管痉挛而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另外,脑出血后脑组织坏死,发生脑水肿,也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恶性循环,使损伤部位产生血液低灌区,形成类似缺血性脑卒中的“半暗带”区。
尼莫地平是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脂溶性高,能穿透血脑屏障,迅速到达颅内病灶,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促进止血后脑血肿吸收的作用,从而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依达拉奉是合成氧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脑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及脑水肿。有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阻止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及脑水肿的进展,缓解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为梗死,从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2-3]。本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及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显示血肿、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总有效率及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总之,在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加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肯定,可有效减少血肿及周围脑组织水肿,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美琳,陈娟.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68-169.
[2] 周红杰,朱洁,王景周,等.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脑水含量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5):365-367.
[3] 涂作胜.1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29-30.
(收稿日期:2012-06-28) (编辑:田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