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0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2010年收治乳腺癌Ⅰ~Ⅱ期患者4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2~70岁,平均52岁,其中40岁以下3例(7%),41~60岁34例(83%),60~70岁4例(10%),癌肿均为单侧,左侧55%,右侧45%,乳腺癌Ⅰ期15例,Ⅱ期25例。
手术要点:①切口按肿瘤所在部位及乳房大小采取设计,37例采用近似横形梭形切口,3例采用纵形梭形切口。切缘距原肿瘤3cm。②游离皮瓣,距切缘5cm,用手术刀锐性分离,皮瓣不保留脂肪,再用电刀分离皮瓣逐渐增厚,保留少许脂肪[1]。③游离范围,上、下、内、外至锁骨下、肋弓、胸骨中线、背阔肌前缘。④游离胸大肌外侧缘至胸小肌向内侧牵拉,暴露胸大小肌间脂肪及淋巴组织。勿损伤胸肌间神经肌血管,全部清除。⑤清扫腋窝淋巴结,打开喙锁胸筋膜,将胸大肌向内向上提,锁骨下血管及腋血管全部暴露,沿锁骨下静脉下缘用电刀解剖,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肩胛下血管。保留肋间臂神经,结扎切断腋静脉及腋动脉属支及分支,全部清除。⑥引流,于腋下置一胶管引流接负压吸引器,皮内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间断缝合皮肤,加压包扎。术后24小时引流量<5ml,拔除引流管。术后14天行CTF化疗,CTX 500mg/m2(第1、8天),THP 40mg/m2(第1天),5-Fu 500mg/m2(第1、8天),共6个疗程。术后对腋窝淋巴结转移超过4个的,原发肿瘤3cm以上行放疗,病灶在内侧或中央,腋窝淋巴结阳性也要行内乳区放疗[2]。
结果
病理:4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36例,髓样癌3例,黏液性癌1例,淋巴转移30例有转移,Ⅲ期乳腺癌1例,Ⅰ期乳腺癌10例。
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皮缘坏死1例,范围3cm×4cm,换药后愈合,皮下积液3例,欲以穿刺加压包扎治愈。
术后生存率:3年生存率92%,年生存率90%。
讨论
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达到清除癌灶及区域淋巴结要求,又能保留胸肌较乳癌根治术明显改善患者胸部外形,由于清扫胸大小肌之间淋巴结易损伤支配胸大小肌的神经导致胸大小肌不同程度的挛缩,纤维化和短缩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所以,术中应规范操作,注意保护神经,勿盲目钳夹血管以避免损伤胸外和胸内神经支。为防止术中的癌细胞种植生长,早期欲以化疗和放疗,将癌细胞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早期化疗和放疗对于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化疗一般在术后10天开始,放疗用于化疗结束后,依据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情况应用内分泌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乳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下积液,影响皮肤的血运至皮缘坏死或切口感染造成切口延期愈合。如何预防避免:①手术中注意止血;②腋腔引流确切通畅;③避免切口张力过大;④加压包扎确切;⑤引流24小时<5ml。
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临床分期激素水平来决定治疗方案,确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与经典乳癌根治术对比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仁宣.乳腺癌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5.
2郑勇学,张斌.早期乳腺癌手术术式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9.
该疗法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大、安全方便,且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其毅.重症婴儿下呼吸道感染[J].小儿急救医学,2004,1l(1):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1.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59.
4陈新谦,全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41.5杨彦.超声与氧驱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