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 要]本文从时间和经济两个方面解释石油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实现我国石油可持续利用的具体路径,其中供给管理主要是指充分挖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来扩大石油供给量,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节约与替代石油工程来降低石油消费量。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石油可持续利用 节油 石油替代品
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评估与监测体系研究》(编号:04B7J015)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对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合理利用石油资源,保持其可持续性是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石油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石油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现有知识水平可预知的时期内,在保证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能够保持或延长石油生产使用性和石油基础完整性的利用方式。
时间内涵
地球所蕴藏的石油十分丰富,但绝对蕴藏量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人类大规模开采以及世界对石油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石油最终将会枯竭。对这个期限比较悲观的预计是3050年,比较乐观的预计是50100年,无论是多少年,石油被开采和利用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希望这个年限越长越好,全世界会想尽一切办法开采更多的石油,为延长这个绝对年限而努力;另一方面,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石油最终枯竭的现实,那么如何相对延长石油利用的持续时间,即使石油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人类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具体有两点需要深入讨论:一是在已探明储量中如何提高可采储量;二是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石油作为一种重要原料或燃料的效用。
经济内涵
石油是关系到世界各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石油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作为原料或燃料,它已成为目前世界很多产业部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资;其次,国际油价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据经合组织估计,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就会使世界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使世界经济增长降低0.25个百分点;再次,世界对石油的勘探、开采、炼制和利用对科技进步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带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发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伴随着石油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突破石油发展的技术瓶颈,使石油的勘探、开采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从而有助于发掘更多的石油资源,延长石油可持续利用的绝对年限;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大大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油耗,延长现有石油资源的使用寿命。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石油存在越来越重要的依赖性,而石油的可持续利用又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三、实现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一)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石油资源的挖掘,扩大资源的供给量,延长石油资源的绝对可用时间。为了保障我国石油的可持续利用,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并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1.加强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控制开采力度
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但目前勘探程度不高,其中在已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以开采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而一些老油田也大都进入开采的中后期,开采难度和成本逐步加大,这就约束了我国石油产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设备、人力、财力的投入,并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地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争取保持老油田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力争勘探出更多新油田并逐步提高采油率,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而勘探程度很低的西部和近海区域。
但在我国现有石油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应制定长期开采规划,控制国内资源的开发规模和速度,避免超强度开采、盲目低效开采和布局上的不合理,确保石油资源的远景接替。可以依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不对勘探好的油田进行开采,有意将其封存起来作为资源储备以供日后国外油源中断时再利用,或适度开采以保证国内石油的可持续供给。
2.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
国内的石油资源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那么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就是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现货和期货贸易来进口石油。尽管从眼前利益考虑,国际油价的不断高涨使得进口石油的成本可能要比国内自产高出很多,但从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必将导致国际油价的不断高涨,那么在现阶段购买石油必然要比若干年后购买划算得多,况且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应当趁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供应比较充足时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多购买一些国外的石油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国内资源的绝对可用时间。
海外寻油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要在当前基础上继续扩大境外勘探和投资,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油,而且在对外合作过程中还可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经验,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和炼油化工等领域,这实际上为日后挖掘更多的国内资源,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扩大战略储备,建立商业储备
当发生大规模石油供应中断或国际油价超出了国家所承受的范围的时候,如果没有充足的战略石油储备,很可能无法及时补充我国石油实物资源来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以致严重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目前我国战略储备能力仅仅相当于14天的原油进口量,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生产周转库存量,总的储备能力也不过刚刚超过30天的原油进口量。因此,统一规划、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我国的战略储备作为后备石油资源,为我国石油的可持续供给保驾护航。
商业储备指的是除企业正常周转库存以外的剩余库存,一般来讲,石油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都要保持一定的商业储备量,用于应付企业周转需要和商业运行中的意外事件。我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储存罐容和设备完全是油田、炼油厂和运销企业的生产周转或商业周转的仓储设施,并不属于商业储备,可以说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储备。因此,尽快建立我国的商业储备是保证商业运作中石油持续稳定供给的重要举措。
(二)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以及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两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石油的需求,从而能够相对延长我国石油资源的可用年限。2005年我国公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节约和替代石油就是其中一大重点工程。
1.加强节油力度,降低单位油耗
我国石油主要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系数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超过发达国家平均单位油耗水平的那部分额外消耗量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来得到抑制。
(1)工业节油
目前我国工业行业中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建材和化工5大重点用油行业消耗大量燃料油,节油潜力很大。其中石油化工是油气资源实现最终价值的重要环节,必须把现有的石油资源优先用于难以替代的油品和化工品领域,有效加工利用石油资源,并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节油、高效、绿色清洁的现代炼油和石化产业。近年来,我国炼油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并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装置构成、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节能效果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节能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节能新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总体、系统和过程用能优化技术。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现有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发展深度加工,提高轻油收率和原油加工综合商品率,统筹节油、高效与增长质量的协调发展。
(2)交通运输业节油
我国交通运输业是耗油的大户,石油消耗量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的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节油潜力相当可观。可以说,降低交通油耗对保障我国石油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特别重大,节油有必要作为构建我国未来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原则,并需要为之付出长期持续的努力。在具体措施上,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及相应配套措施并严格实施,尤其是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汽车能效标识管理制度,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推广高效节油汽油机和柴油机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实现汽车节油。第二,从生产上做好合理布局,尽量减少运输量,比如通过改变运输方式,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代替汽车运输,这样可分别节油约40%和20%。第三,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改造与调度,特别是发展节能型电动汽车以及电气化轨道交通,一定程度可以减小对小车和出租车的需求,从而达到节油目的。
2.开发石油替代品,间接降低油耗总量
在我国重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地位难以动摇,也就是说作为生产原料的石油是很难被替代的。现阶段石油替代品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燃料油替代方面,即我们所说的石油替代品主要是指燃料油替代品。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燃料油替代品主要包括四大类: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气、氢气)、合成燃料(煤制油、天然气合成油)、醇醚类燃料(甲醇、二甲醚、乙醇)和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气化、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目前我国已实现产业化推广的替代品是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我国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已趋于成熟,已经能够将煤炭直接转化为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但就其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大争议;醇醚燃料中乙醇柴油应用的关键技术已获重大突破,其推广比较顺利,而甲醇和二甲醚刚刚起步,推广时机尚未成熟;生物质燃料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生物柴油发展开始起步。
我国可用的石油替代品目前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源、环境、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很难确定单一的石油替代品种,全面解决我国各地区替代石油消费的需求。因此,未来我国石油替代将走多元化道路,即根据各地区资源和市场特点,分区域确定主导替代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替代品,并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初步产业化工作,抓紧深入研究明确我国大规模产业化的规模、重点技术途径、选址和发展战略,制定规划,逐步实施。同时国家应在石油替代品的研发以及相关项目的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尤其对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国家要在投资、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文渊、魏彩云,中国油气资源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国能源, 2005 (1)
[2]冯连勇,开发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的对策和建议,石油大学学报,2002 (6)
[3]祝小兵,浅谈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世界经济研究,2004 (3)
[4]何冠明、何国正,我国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 (4)
[5]王瑾,世界石油贸易与中国石油发展战略,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严陆光等,我国中远期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电工电能新技术, 2007 (1)
[7]乔映宾,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当代石油石化,2006 (14)
上一篇:油田轻烃分馏与精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石油物探关键技术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