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学识之森林,涵养后生之源泉
摘 要:本文通过举例法来分析读《中国通史纲要》四个方面的感悟:可以涵养我们的学识,丰富历史课堂;读该著作后上课时的一些疑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解,补充了历史教材的漏洞;运用书中一些史料,作为出原创试题的素材;对书中两处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我们要秉承历史学人求真的精神,在育人与自育的道路上奋然前行,让先生们的史学巨著陪伴我们成长。
关键词:白寿彝;学识森林;涵养源泉;释惑;史学巨著
一、 读本选取缘由
白寿彝先生是一位教授出身的史学家,在50多年的讲台生涯中,“教学相长”,使得白先生在回族史、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方面具有长期的学术积累,他打通了许多学科的壁垒,具备了驾驭中国通史的高超能力。教授出身还使他培养了一大批史学研究人才,他们分布在民族史、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等各个专业,这批人才是他的学术得以继续发展的后备军。集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使他有威望聚贤才,从事大型的科研项目,有威望将他的自得之学和群体研究结合起來,创造出新的学术成果。
1999年,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齐。这部著作12卷,22册,1400万字,是到目前为止部头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学会前会长戴逸先生称赞这部著作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压轴之作”。
二、 学者学识之森林,涵养后生之源泉
《中国通史纲要》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社科史学学术书,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纲要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这部小通史表达了白寿彝关于中国通史的基本观点,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压缩本,犹如这部大通史的提纲。这本纲要很好地把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用简明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揭示出内在特点和规律,反映了白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新思考。该书虽然只有30多万字,但在国内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读《中国通史纲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便于叙述清楚我都以举例来分析。
(一) 书中的某些相关细节内容,我们老师认真研读可以涵养我们的学识,丰富历史课堂,更充分展现历史学的魅力,让学生更热爱历史。
【例1】 讲到商朝的青铜冶铸时,为了向学生展示商朝高超的工艺体现强大的国力,我们可以选取书中关于铸造司母戊鼎的内容来丰富课堂。书中写道:“要铸造这样一个巨型的青铜器,要用七八十个坩埚一齐熔铜浇注。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要组织一两百个技术熟练的工匠分工合作,才可能铸成。如果把制范、运输等有关的人包括在内,需要的人力就更多了……经过化学分析,证明它含铜84.77%,锡 11.64%,铅2.79%。鼎的耳、身、足是分别筑成的部件。每个部件的冶铸分别用两块范到八块范不等。”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上,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意识。
【例2】 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我们的教科书比起来,详细了很多,如果根据该书适当补充一些内容进入课堂,我认为无论对于学生理解变法内容,还是后来做相关习题都会大有裨益。现摘录原文如下: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矿务铁路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行政机构,裁减不必要的官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设立学堂,学习西学;准许自由创立报馆和学会,提倡上书议事;奖励新发明。关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容,我们课本上只说了“发展农工商业”一句话,如何发展,学生并不清楚,如果按照上面的资料适当做些补充,就比较好理解了。
【例3】 平时我们讲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往往关注它推翻帝制,结束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些政治上的意义,关于它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只是照教科书说颁布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令,至于是何法令学生就不知道了。该书给予了较详细的说明。现摘录如下:“南京临时政府曾经颁布了许多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主要的,如废除刑讯,禁止贩卖华工,废除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奖励兴办工商业和华侨在国内投资,等等,都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我相信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展示上述法令,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有一个比较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了。
【例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我们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了列强的无理拒绝。合理要求是什么呢?白先生在书中写到“开始,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希望条件’七项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七项‘希望条件’是: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和会的操纵者拒绝讨论中国的要求,理由是这些要求‘不在和平会议权限以内’。接着,中国代表提出山东问题,要求将德国在胶州湾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其他权利,直接归还中国”。我们北师大的新教材提到了7项“希望条件”,但无具体内容,老师不妨在课堂上加以补充,我们的合理要求不断的降低标准,最终连最低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时,中国人民就出离愤怒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被激发到了极致。
(二) 白寿彝先生是历史大家,读他的作品,使得我平时上课时的一些疑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惑”,历史知识的漏洞也得到及时的修补。为了清楚起见我还是举例说明吧。
【例5】 关于清朝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官吏的设置及官阶的品位,老师有时不是十分清楚,读白先生的著作,使我清晰了不少。现摘录如下:地方行政区,总督是最高长官,辖一省或是二三省。巡抚是省级长官,辖一省,地位较总督略次,但仍跟总督平行。总督和巡抚都是以军职而兼理民政的。督抚之下设布政使和按察使,分别管理行政和司法。省以下的行政机构有府、县,由知府、知县执掌政事。清初,总督全由满人担任,巡抚则满汉各半,知府以下多用汉人。这些官阶是一位历史老师必须十分清晰的内容,这些官阶既体现了我国官吏制度演变的结果,也对后来的行政和官吏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老师首先对这些知识点再度清晰之后给学生讲起来才能思路晓畅,井井有条。
【例6】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因为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失败了,但为何资本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我们总是告诉学生,资产阶级太软弱了,导致革命失败。白寿彝先生在该著中总结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这个政府实际上是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派势力组成的临时联合政府。革命派虽然在政府中居于领导地位,但立宪派和旧官员担任内政、事业、交通等部总长,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各省都督多数也为立宪派和旧官员所操纵,而临时政府对他们实际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全力”。读罢白先生的著作,让我再讲辛亥革命的意义,我会引用这段材料给学生展示旧官僚和立宪派在革命政府中的实力,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临时政府中的权利不得不被掣肘,对地方的影响力就更加有限了,再让我来讲辛亥革命的意义,将会深刻很多。
【例7】 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然后挥师北伐,课本上的标题是“国民革命”,我对于国民革命一词,在课堂上不敢和学生做过多解释,因为我内心也不甚清晰啊!看了白先生的论述我有些释惑了。白先生说:中共“二大”以后,党对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广泛宣传,出版了《向导》周报,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改良思潮,并提出同盟会成立初年使用过的“国民革命”一词,作为总的政治口号。此后,“国民革命”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共同的斗争旗帜。全国人民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下迅速地广泛地动员起来。读白著我初步知道了“国民革命”的最早淵源,有些时候某些知识不需要和学生讲,但老师如明晓个中缘由,上起课来也就会游刃有余了。
(三)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运用所接触的新材料编制一些原创试题,用来考察我们的学生,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必然要求。通过阅读白先生的《中国通史纲要》,运用其中的一些史料,我尝试出了一些原创试题,也不甚成熟。
【例8】 在该著作中,白先生说:陶器是母系氏族时期的重大发明之一。它表明人们的智慧不限于自然物的加工,而能完全创造出新的东西。根据这则材料,我改编成了下列选择题: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已经有了不少重大的发明,下列哪项发明表明人们的智慧不限于自然物的加工,而能完全创造出新的东西来(C)
A. 石斧B. 陶器C. 骨器D. 木铲
【例9】 白先生在谈到韩非子时说:韩非子的思想反对守旧、积极革新的精神是很鲜明的。他集中地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皇权奠定了理论基础。运用这则材料我改编成了如下选择题: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反对守旧、革新进取,他的著作集中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皇权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位思想家是(C)
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
【例10】 关于五四运动学生运动情景,白先生生动地写到:北京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两次举行总罢课。学生们结成“十人团”,进行讲演,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组织护鲁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北京政府一面为曹汝霖等人开脱罪责,一面污蔑学生的举动是“越轨”和“非法”,声言“不能不诉诸法律之制裁”。根据这段情景材料我编制了选择题如下:
在这次运动中,学生们结成了“十人团”,进行讲演,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组织护鲁义勇队,北京政府一面为……等人开脱罪责,一面污蔑学生的举动是“非法”,声言要“诉诸法律之制裁”。这次运动是(A)
A. 五四运动B. 一二九运动
C. 五二〇血案D. “下关惨案”
(四) 拜读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纲要》,我学习、温故了一些史学知识,领悟了白先生的一些史学观念和治学理念,他的关于民族问题的观念、疆域问题之思考、历史分期问题之考量、中外关系问题的论述都是我们史学工作者必须时时学习参考的指南。
现就白先生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其一是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白先生说: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帝国主义势力的走狗袁世凯窃取了,我觉得“走狗”这样的说法实在不妥,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建议老师们看一下唐德刚先生的《袁氏当国》,对袁氏的评价和史料分析应该相对脱离了时代的局限,书中的观念和材料会使我们受益,开阔视野和心胸。其二是对洋务运动评价也明显受到时代的局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进缺少肯定的评价。
历史是一门科学,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治史名言是: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对于大师们的治学之精神应该心向往之!我们理应秉承历史学人的精神:做人求真,备课求真,授课求真,在育人与自育的道路上奋然前行,让先生们的史学巨著陪伴我们成长!
参考文献:
[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42-43.
[3]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266.
[4]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278.
作者简介:
康桂萍,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
上一篇:历史叙事与“语言学转向”的兴衰
下一篇:纲纪天人,贯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