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六部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标》对实验内容的要求很高,学好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从化学的角度去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相互联系的有力武器。尤其在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不断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形势下,实验探究式的试题会越来越多,在高三实验复习中应奏好下面六部曲。
一、掌握常用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化学仪器的种类很多,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应掌握最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的化学仪器按其用途归纳如下。
1.常见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坩埚、酒精灯等。不仅要知道仪器的形状,而且要知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⑴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可用作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也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大试管可用来做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使用试管时注意: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③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⑵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使用时注意:①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可将坩埚直接加热。②取、放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2.常见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洗气瓶、干燥管等。例如:漏斗常分为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可用于萃取分离。
3.常见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例如: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用玻璃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使用时注意: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②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4.常见其它仪器:铁架台、燃烧匙、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等。同样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前提。中学阶段常见实验基本操作有:仪器的洗涤、药品的取用和保存、试纸的使用、固体称量、液体量取、过滤、蒸发和结晶、蒸馏、分液和萃取、升华、渗析等。例如:复习试纸的使用时要知道,试纸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等。使用时注意: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使用试纸来检验气体的性质,一般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除了上述最常见的基本操作外,同学们还应知道在综合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验操作,例如: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收集及验满、尾气的吸收及防倒吸等。只有把这些基本操作都理解并掌握好,才能很好地解决综合强的实验问题。
三、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典型实验
课本是我们学习化学最重要的资料,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同学们必须掌握。在复习课本实验的时候,可以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思路、化学语言对实验的表述等角度去复习掌握该实验。例如:在复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个实验时,实验目的很清楚,实验原理是利用物质能与氧化剂反应则有还原性,能与还原剂反就则有氧化性。所以,利用铁与硫酸、硝酸或氯水的反应来证明铁具有还原性,而利用氯化铁与铜、铁或碘化钾的反应来证明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的反应现象可描述为:一段时间后,铜片的体积减小,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蓝色。
另外,课本上出现的实验很多,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类来复习。根据实验的形式与设置该实验的目的可分成两类:观察与思考类,活动与探究类。观察与思考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再由现象到本质,思考原因,从而得出一些物质性质方面的结论。例如教材必修一(苏教版)涉及: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硫单质的性质;金属镁的还原性;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铝的还原性;氢氧化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等。活动与探究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验设计的能力,相对要求较高。例如教材必修一涉及: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表示其组成;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氧化还原的实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同价硫元素间的转化;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等等。
四、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能够改进实验或设计实验并进行分析评论,这是实验技能的很高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最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这也是高一必修教材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基本要求。以气体制备与收集为例,首先根据生成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制气装置的类型。如固、固加热型(如O的制取),液、固或液、液加热型(Cl的制取),液、固不加热型(如H的制取)。根据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来选择气体的收集方式,如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等。
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右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4)可用作安全装置;(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等。
五、答题重在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从平时学生做实验习题的结果来看,描述实验的文字叙述较差,主要表现为表达不能切中要害,含糊不清,化学术语不规范。所以在复习实验简答题时,要注意相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要用化学用语,尽可能规范化、明确化、简练化,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做过的实验题整理好,进行集中复习并且专项突破。
六、抓住考试热点,力求事半功倍
化学实验考题中的八个热点:仪器的排列组合(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一般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防倒吸(一般是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来防倒吸)、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④过程简捷优化;⑤对环境无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小,有创意,等等)、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一般为实验结论的相关计算,误差分析;等)。
总之,化学实验复习要注重优化复习过程,立足于教材上出现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从仪器使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方法选择等角度出发,注意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要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设计。同时可采用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等复习方法,对实验知识体系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而对于一些课本上的典型实验,应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复习,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