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赵葵研究综述
摘要:赵葵是南宋宁宗、理宗时期的名将,这一时期正是宋、金、蒙古三方互相角逐的时代。金朝攻宋,青年赵葵随其父赵方与金军激战于襄阳、枣阳,取得胜利。其后赵葵用计平定了“李全之乱”。其后作为主帅率兵收复“三京”,大败。赵葵是这一时期重大军事事件的亲历者,本文通过对几个方面对赵葵的专著和论文进行综述和梳理。
关键词:赵葵;李全之乱;综述
赵葵,字南仲,号信庵,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是衡山人,南宋末名将,史料载“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宋金、宋蒙战事研究结果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对其经历者赵葵尚未有综述性文章,笔者稍加整理,希望有助于加深对赵葵的了解,并且为研究南宋末年军事提供参考。
一、介绍赵葵的学术论文
(一)从家族方面介绍赵葵论文
启昌的文章《南宋湖南一世家—衡山赵氏》文章从介绍湖南赵葵家族入手,写赵葵父子早年受到理学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其关心国家安危的品格,同时文章分析了赵葵父子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重点提到了赵葵为主帅的“端平入洛”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骆啸声、骆晓曙的文章《论南宋中晚期中流砥柱—赵方》文章从赵葵之父赵方入手,写赵方时刻对金朝保持足够的警惕能够“独招兵择将”,同时提拔其子赵葵、赵范于军中。重点提到了赵葵父子大败金军于枣阳、襄阳等地,为巩固宋朝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统兵文官家族》文章提到了赵方病逝以后,朝廷夺情起复赵葵,去处理当时直面的军事危机,平定“李全之乱”。宋蒙联合灭金之后,赵葵上疏朝廷请求北伐,同时也提到“端平入洛”兵败,最后特别提到赵葵由边帅到执政大臣的转变。汪圣铎《赵范、赵葵研究》文章提到赵氏兄弟青年随父抗金、擒杀李全,文章最后提及赵葵在端平兵败之后依然受到朝廷的信任,成为东线抗元的主要将帅之一,为抵抗蒙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从所经历战事介绍赵葵论文
杨倩描《端平入洛“三京之役”新探—兼为“端平入洛”正名》提到了赵葵听信降将国用安之言,向朝廷提出“据河守关”的用兵计划,建议朝廷出兵收复“三京”。对赵葵率军收复“三京”的战役经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郑壹教《端平入洛对会子的影响》文章從“端平入洛”的背景分析赵葵率兵收复“三京”兵败对宋朝财政状况的影响。
李佳敏《1234—1238年阔出出征南宋研究》文章中提到了宋蒙联合灭金之后,蒙古军队主将收缩兵力,对此赵葵等将帅觉得有机可乘,对形势发生了误判,建议朝廷出兵收复“三京”,导致兵败。
二、关于赵葵的学术专著
(一)介绍赵葵的古籍
黄道周《广名将传》对赵葵一生所经历的战事进行了详实的叙述。青年时期随其父抗金,与金人激战于枣阳、襄阳。与其兄赵范率军在唐、邓二州大破金军。其后平定“李全之乱”,率军收复“三京”惨败。都有详实的叙述。周密《齐东野语》书中提到宋蒙联合灭金之后,当时以赵葵为代表的将帅轻信降将国用安的话,向朝廷提出“据河守关”的建议,并对战争的经过做了很详实的描述,对兵败的原因也做出了分析。陆寿名《续太平广记》书中记载了青少年在其父赵方军中面对危机,一言定军心,每遇警报与诸将拼死力战的故事。
张翥《行书跋赵葵杜甫诗意图》是历代行书真迹汇编,里面记录了赵葵的画作《杜甫示意图》此图笔墨秀逸,百竿修竹情态各异,变化多端。陈世隆《宋诗拾遗》书中记录了赵葵的词《秋浦楼》、《惠山寺》、《贞义女咏》,词风高旷雅量。
(二)介绍赵葵的现代著作
何忠礼《南宋全史》《南宋政治史》书中对赵葵兄弟平定“李全之乱”的过程进行了叙述。也提到了青年赵葵在其父赵方军中成长战斗的过程。也重点提到了宋蒙联合灭金之后,以赵葵为代表的将领建议朝廷出兵收复“三京”,并且由赵葵亲自率兵进军中原,兵败的全过程。也提及了赵葵在两淮地区成功的阻击了蒙古的入侵。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 政治·军事·文化》书中提及了青年赵葵随父抗金,大败金军于襄阳、枣阳等地。也提到了“李全之乱”的经过,对赵葵平定叛乱做了描述。对“端平入洛”的战斗经过做了分析,指出兵败对南宋造成的影响。
张金岭《宋理宗研究》,书中在第三章中提到了端平年间以赵葵等将领力主收复“三京”,以及“端平入洛”兵败后宋朝派遣赵葵等将领防御蒙古入侵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粟品孝《南宋军事史》书中提到,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四月,金朝南下攻宋,青年赵葵在其父带领下与金军在枣阳城激战大败金军,在提到南宋出兵之前,郑清之、赵葵代表的主战派与朝廷反对出兵的大臣进行激烈论战,笔触详实的记录了赵葵率军战斗的过程,对兵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包伟民,吴挣强《宋朝简史》书中提到宋蒙联合灭金之后,但对灭金之后的河南地归属,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赵葵为代表的边帅主张发兵收复“三京”,此建议得到宋理宗的支持,并且不顾朝臣的反对,任命赵葵为主帅出兵进军中原,对战争经过做了描述。同时指出“端平入洛”揭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
顾宏义《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书中对宋蒙联合灭金之后,出于形势的发展,赵葵等将帅建议“划河而守”,但此举遭受到朝臣的反对,认为在军力、财力、外交上南宋都没有力量去与蒙古抗衡。但是赵葵作为宋朝将帅对形势产生了误判,蒙古军队并没有放弃中原之地的控制。但是从理宗来说倾向于支持赵葵等将帅,并且任命其为主帅出兵中原,对其兵败的原因都作了分析。皮明庥《武汉通史》书中提到了南宋嘉定年间,金兵大举进犯枣阳、襄阳等地,赵葵之父赵方率领宋朝军民与金军浴血奋战。此时青年赵葵便开始在其父军中崭露头角。其后赵葵受命平定“李全之乱”受到皇帝褒奖,书中还特意提到了赵葵的出生地在鄂州。
注释:
启昌. 南宋湖南一世家——衡山赵氏[J]. 湖南社会科学,1991,(05):55-57.
骆啸声 ,骆晓曙. 论南宋中晚期中流砥柱——赵方[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6):121-126.
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统兵文官家族[J].新史學,2006,(第2期).
辛薇主编.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 续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杨倩描. 端平“三京之役”新探——兼为“端平入洛”正名[A]. .宋史研究论丛 第8辑[C].:,2007:22.
郑壹教. 端平入洛对会子的影响[A]. .宋史研究论丛 第15辑[C].:,2014:14.
李佳敏. 1234-1238年阔出征南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明)黄道周注断,孟冰点校.广名将传[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宋)周密著;高心露,高虎子校点.齐东野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7.
(清)陆寿名辑.续太平广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元)张翥,(元)杨维桢书.行书跋赵葵杜甫诗意图[M].合肥:黄山书社.2008.
(元)陈世隆编;徐敏霞校点.宋诗拾遗 第2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何忠礼.南宋全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9-112.
何忠礼.南宋政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91-299.
何忠礼,徐吉军著.南宋史稿 政治·军事·文化[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张金岭.宋理宗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0-117.
粟品孝.南宋军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3-216.
包伟民,吴铮强著.宋朝简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顾宏义著.天平 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皮明庥主编.武汉通史 图像卷 10[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启昌.南宋湖南一世家——衡山赵氏[J].湖南社会科学,1991(05):55-57.
[2]骆啸声,骆晓曙.论南宋中晚期中流砥柱——赵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6):121-126.
[3]方震华.军务与儒业的矛盾-衡山赵氏与晚宋统兵文官家族[J].新史学,2006(2).
[4] 辛薇主编.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杨倩描.端平“三京之役”新探——兼为“端平入洛”正名[A].宋史研究论丛 第8辑[C].:,2007:22.
[6]郑壹教.端平入洛对会子的影响[A].宋史研究论丛 第15辑[C].:,2014:14.
[7]李佳敏.1234-1238年阔出征南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8](明)黄道周注断,孟冰点校.广名将传[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9](宋)周密著;高心露,高虎子校点.齐东野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7.
[10](清)陆寿名辑.续太平广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11](元)张翥,(元)杨维桢书.行书跋赵葵杜甫诗意图[M].合肥:黄山书社,2008.
[12](元)陈世隆编,徐敏霞校点.宋诗拾遗 第2册[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3]何忠礼.南宋全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9-112.
[14]何忠礼.南宋政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91-299.
[15]何忠礼,徐吉军著.南宋史稿 政治·军事·文化[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16]张金岭.宋理宗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0-117.
[17]粟品孝.南宋军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3-216.
[18]包伟民,吴铮强著.宋朝简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9]顾宏义著.天平 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20]皮明庥主编.武汉通史 图像卷 10[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上一篇:款识在书画鉴定中的断代问题
下一篇:书法美学范畴“秀”的内涵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