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收藏市场投资机遇初现等
尽管自古以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且在书法、国画、篆刻中,书法无可争议地居于“老大”的位置,但在书画拍卖市场中,却常常仅作为配角,专场极少,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困境。书画收藏界也流传一句口头禅——“好字不如烂画”。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书法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礼遇”呢?然而,专家提醒,机遇总是在市场“乍暖还寒”的时候出现,相信未来中国书法将会给收藏投资者带来惊喜。
1 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收藏和投资偏好必然影响市场走向。书画收藏家张禄表示:“我收藏书画有12年了,但很少收藏书法,因为书法太难懂了,不太好欣赏,鉴定难度更大,不小心就会打眼,风险太大。即使是收到真迹,但书法市场一直偏冷,升值的利润空间不大,长期占用有限的资金不值。而且我感觉书法在国内拍卖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角色,价值被严重低估,行情十分低迷。比如几年前一件明清名家的书法同当代艺术家动辄上千万元的天价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文征明、郑板桥的书法甚至还不如范曾的画价高。民国名家于右任、谢无量的书法也不过区区几万元而已。”
中国书法遭受的冷遇,从近10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结果也可见一斑。以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中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为例,其第一场拍卖中书画拍品共247件,其中书法作品所占比例只有3%;而随后推出的中国当代书画拍卖专场中,全场108件拍品中竟无一件书法作品,当然其中不包括寥若晨星的唐宋以来的名家名迹。
2 中国书法为何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北京辅仁美术研究会收藏品艺术研究室主任、中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部主任陈铜铭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当代缺少大师级的书法家,鲜有书法精品。一位真正优秀的画家大多是优秀的书法家,因此很多原先以书、印名享天下的书法篆刻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操起了画笔,继而又享有画名。如历史上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诸先贤,均是以其雄厚的书、印的修养构筑了他们后来杰出的绘画艺术的审美体系。启功先生最初是学画画,后来悟到画的基础是书法,因为画讲笔墨,而字讲气韵,气韵需要多年的修养才可得来,画的技巧性较书法容易掌握。如今艺术拍卖市场的火爆,使得一批所谓的艺术家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打书法功底,因此他们选择画画,拜个画家为师,三五年便可打出自己的旗号靠市场运作和炒作卖画换钱,但这样的作品经受不起历史的检验。”他还指出,当代还有一些书法家,深谙“眼球经济”之道,便另辟蹊径,独创所谓“怪书”、“奇书”,比如左右开弓的、用嘴写字的、倒书的书法家,很会吸引观众的猎奇心理,但其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欣赏价值却不敢恭维。这种做法太浮躁,因此中国未来很难产生大的影响后世的书画家,大师级的书法家更是面临绝种的局面。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书法收藏家董国强也表示:“书法比起更为具象的绘画来,它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欣赏门槛高。不易被初入市场的人们把握的劣势,所以,收藏书法的群体又远远小于收藏绘画的群体,其带来的‘票房价值’较之其他艺术品类显得相形见绌得多。”
北京荣宝拍卖相关负责人陆红梅补充道:“书法由于其本身价值不易评估,而且人们普遍误认为书法作品的创作相比绘画而言要容易,数量也会较多。目前很多人买书法不是客观地看中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冲着书家的名人效应。相反,一些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其价格往往较低,甚至无人问津。另外,书法不易解读和欣赏自然就带来鉴定困难的问题,也是很多藏家和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的+~R要原因。”
3 其实,早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的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就曾拍出4620万元的书法天价,随后宋米芾《研山铭》也以3298万元的高价拍出,但书法市场整体并没有因此被带动起来。2007年年底以来,中国书法市场出现整体启动的迹象,拍卖天价不断涌现。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高价成交,掀起了书法市场升温的序曲。
在去年5月份刚结束的2008匡时国际春拍上,“截玉轩藏”宋元明清法帖其21件拍品总成交额达1311.6万元,超过估价一倍以上。其中,宋代洪迈《行书新茗帖》以324.8万元成交。“吴门书风”作品的17件拍品共成交2246万元,其中吴宽《行书杂诗卷》以694万高价成交。而唐寅的《行书自书诗》最终以1120万元执全场之牛耳。来源清楚、传世稀少的精品仍是市场的宠儿。
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价格增长的势头也非常明显,不久前在中贸圣佳小拍上,一幅郭沫若的对联拍了约145万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启功、赵朴初、于右任、沙孟海等现当代名家作品,价格也不断上涨。今年3月,于右任的草书《石鼓歌十四屏》立轴在北京长风以126.5万元成交,创下其书法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研研女士表示:“从近几年的拍卖成交情况看,人们的收藏更注重作品的稀有与珍贵,无论时代远近,好的作品一定会产生好的价格,价格与价值更相符。书法作品的投资,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好的修养和较高的财力。”
4 “我没有想到,这次拍卖会上我8年前无意问收藏的一幅《陈毅行书》,底价3万元钱,结果拍出了70万,翻了二十几倍。看来中国书法收藏还是很有潜力的。”前不久参加完春拍的藏家冒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据了解,中国书法目前拍卖最高价是4620万元,为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所创造。行家认为,如果能发现年代更久的作品,才会把书法板块带动上来,这些宝物尚未出现,致使一些升值潜力大的作品,还没有冲击力。
董国强预测:“中国书法市场这两年明显好于前十年,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相比绘画市场仍比较弱,但我对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清代书法尽管在创作水平上比起明以前有很大的差距,但仍有一些在书法史上颇有地位的书家,比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他们的作品在清末民国时就是藏家追逐的列象,而这十多年来他们作品的价格也没有太大变化,我认为这就是潜力所在。同时,近代史上一大批政治家、作家,从目前来看,他们的价值被明显忽略了。”
陈铜铭也认为,像茅盾、老舍、沈从文等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价格一直比较低。还有孙中山、蒋介石、陈独秀等,他们的书法作品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孙中山的行书《博爱》以50.4万元成交,这个价位在目前的名家书法市场中已算是很高的价钱了,但这个价格还远未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
5 和所有艺术门类一样,书法收藏或者欣赏都有共同的规律,就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专家建议,收藏书法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路。因为收藏和投资都是有层次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目前达到的学识、判断真伪的眼力、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决定收藏的层次。
陈铜铭建议,初入行的藏家或投资者最好从收藏近现代
书法起步。他说:“因为古代离得远,收藏者要理解古人的作品,需要很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以及书法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及其他独特的内涵,才会被了解,然后体现到它的经济价值上。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古代书法,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人更成熟了。”
如果很有收藏经验,也有经济实力,可以收藏历代名家的作品。一件300万元的作品看着价很高,但10年后很可能值1000万元。如果经济实力一般,可以收藏名家的东西,或者收藏有实力的尚未出名的书家的东西,但一定要收藏其精品。再退一步,如果收藏经验和经济实力各方面都没有那么高的话,也可以收藏一些有点名气又便于理解的作品。收藏就应该收名家名作,比如齐白石有4万件作品,但存世的精品充其量只有两千件,收藏者要收藏那两千件中的作品,不能收藏那些应酬的作品。
另外,陈铜铭先生特别强调,投资书法首先一定要辨别真伪,分清优劣,不能只看作者的名气。藏家应尽可能多观摩国家馆藏历代书法真迹,了解这些“标准件”,对提高自己的眼力大有裨益,因为只有“见真”才能“识伪”。现在赝品比较多,在十几年之前,书法作品几乎没有假的,现在到古玩市场找启功、刘炳森的作品,简直铺天盖地。齐白石、沈尹默、于右任等的作品也频频露脸,投资书法艺术品要把防范赝品放在第一位。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因外汇的需求曾大量出口高仿的艺术品,其中书法的出口量也很大,近年来随着古代书法行情小幅看涨,一批打着“海外回流”旗号的赝品也陆续流入市场,除了少数是清代、民国的老仿外,相当多比例都是当代的新伪,投资者应保持高度警惕。
古典家具又到逢低买入时
新会古典家具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产业集群,但随着去年金融风暴的影响,新会古典家具市场最早遭遇了“寒冬”,去年新会古典家具市场销售同比下降30%,价格亦大幅下降,目前许多古典红木家具的价格是去年的三分之一。但春节过后,新会古典家具市场又回复人气,销售量略有回升。
有市场人士认为,明式、清式古典家具极具市场收藏价值,目前又到了逢低买入时。
长期在新会从事古典家具生产的陈伟洪告诉记者,古典家具价格原因主要受金融风暴影响,去年,股票市场大幅下挫,古典家具的投资者大都被套。而古典家具既是艺术品,又是消费品,其价格受到股票波动影响,受了股市和房地产走势的冲击,减弱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从2007年年底开始受银行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场资金投入趋于谨慎。因此从去年年中开始,古典家具价格大幅下降。
据了解,由于制造古典家具的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小叶紫檀价格从前年70多万元一吨跌至目前10多万元一吨。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古典家具价格也大幅下降。
新会红木家具协会邓秘书长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古典家具的价格又回到了3年多前的起步阶段,由于古典家具用材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如越南、老挝等国家,而一些木材生长的速度十分缓慢,如小叶紫檀生长1000年才能成材,稀缺的自然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虽然目前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价格下跌,但从长远来说,古典家具价格有很大上升空间,现在又到逢低买入时。
来源:广州日报
沉香木:收藏新宠前程似锦
沉香科,沉香属各种沉香树,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感染或人畜为害等各种伤害时,自身会分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某些由于感染真菌,受伤部位难以真正意义上的愈合,因此开启了为治愈创伤持久的,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过程。甚至经过数百年漫长岁月,才诞生了珍稀优质的沉香。
现代优质沉香的产地主要在越南,而越南因为近20年大量的沉香挖掘和买卖,资源已接近枯竭,特别是沉水级的优质沉香更是千金难觅!2007年业界统计,全年只有不足20公斤的年产量,而2008年全年的产量应该还不足10公斤。
当下艺术品市场主项的瓷器、书画等,因多年市场运作已价格不菲且鉴定困难,使新手、资历尚浅者难于上手。以珍稀资源面目出现的沉香,作为收藏新宠进入到国内市场备受关注,拥有良好的增值前景。所以对收藏者来说,沉香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北京地区,保利拍卖、匡时国际、中国嘉德等拍卖公司,在最近一场08年秋季拍卖中,均有多件沉香拍品出现,成交率颇高、成绩喜人,凸显热点现象。
中国香文化是养性的文化,也是养生的文化,对于主张修身养性、明理见性、以“率性”为主旋律的中国文化来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沉香价格高?作为珍贵物质的沉香,如今的价格,业界普遍认为,其仍处于历史最低点!沉香自古就为皇族贵胄所享有,像现代人这般容易就能与沉香结缘在当时是无法想像的。
来源:中国证券报
钱币市场春季普遍上扬
每逢春季,钱币市场会有一波投资行情,今年也不例外。经过一段时间酝酿,钱币市场开始全面启动,无论贵金属纪念币、流通币还是纸币,普遍展开上扬行情。尤其是贵金属纪念币里的龙头——彩金币,在这波行情中十分活跃。
受金融危机影响,币市在2008年深度调整。春节后,在邮市整体走强的背景下,场外资金大量涌入钱币市场,上周起,金银币市成交盘异常活跃,价格接连提升。
热门品种集中于彩色金银币、生肖金银币、熊猫金银币板块及老精稀板块。纸币、流通币板块成交盘也热火朝天。
本轮金银币行情的“始作俑”者,当属彩金币板块的龙头——“贵妃醉酒”。新年之前其收购价还在18300元,牛年一开盘,就跳空升至18400元挂牌收购,此后陆续上升其收购盘,上周一挂牌收购价18500元、上周六提升到18800元、周日则最新站上19000元,卖价则升至20500元附近。“贵妃醉酒”收购价不断抬高,激活了彩金币行情,同时带动金银币市场整体走强。
受黄金价格持续走强的带动,相比金价溢价幅度不大的熊猫金币,其价格也不断攀升,但熊猫币的走势,与金价关联度较大,波动幅度并不剧烈。引人关注的还是老精稀金币。记者上周一在卢工市场了解到,一套1/2盎司“三国演义”金币售价为19000元,上周四再买就要21000元了。桂林山水金币上周三卖价在29000元,上周四的价格就已经30000元以上了。据了解,上周故宫金币、桂林山水金币、武陵源金币、黄河文化一二组金币、齐白石金币、张大干金币等部分老精稀品种,均有场外投资者寻找货源。
来源:新闻晨报
古书收藏:明清善本升值空间大
不久前,50多家国外古书商无惧金融海啸的影响,云集香港参加第二届香港国际古书展。这无疑是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中国古书收藏市场具有令人憧憬的前景。
北京德宝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内古书收藏市场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加温,从十年前中国书店开始拍卖古籍以来,国内的古籍善本市场交易曲线始终保持上扬趋势,成交量和成交价一直不断突破。
2008年我国古书全年拍卖总额达1.5亿-1.8亿元。还有专家预言古籍价格“10年内不会下跌”。即使是金融危机来袭,对于古书收藏市场的影响也不大。
陈东说,古书投资由于有大量公藏机构加盟,投资者的文化造诣较高,再加上古籍文献有其特殊的传统印刷方式和纸张载体形式,因此与其他艺术品收藏市场相比,古籍市场将大量浮躁的散户排除在外,市场运行要健康得多,泡沫也很少,可以算得上是一片净土。
陈东还透露,在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实际上,宋元刻本文物性很强,但升值空间都不算突出,而明清善本反而具有非常强的收藏价值。目前市场上价格在5-20万之间的古书最为抢手,交易量也最大。
在明清古籍中,内府刻本和孤本最值得关注。从市场来看,内府刻本大多很容易脱手,如一册清光绪内府刻本《真西山心经、政经》以7000元起拍,最终以352万元成交;一册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道德经》,由2.8万元起拍至9.9万元成交。一册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资政要览》也以2.8万元起拍最后以12.2万元成交。成交价均为底价的3至5倍。
此外,一些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如当代著名藏书家黄裳的明刻本《唐宋八家文钞》,有多处考证跋语,为清代“文字狱”时期“漏网之鱼”,因此异常珍贵。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色老照片:世界摄影史上独特风景
上色的老照片是世界摄影史上中国独有的一道风景,堪称摄影史上的中国原创。
上色照片是当时的上海、北平、沈阳、汉口等一些城市的商业照相馆,为迎合市民的口味,将冲洗出来的黑白照片人工上色,由画师用毛笔,蘸提纯后的植物和花朵的浆汁,一点一点描摹在照片上。因为纸板的性质,如果描错了一笔,就全盘皆毁,所以上色的是功夫极好的画师。照相馆里上色的照片也比平常的照片贵一到两倍,根据上色的多少、复杂情况不同,分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很多上色照片,只在人物部分上色,尽管看上去很突兀,却可以理解这一现象。因为当时的摄影是一个类似“名片”性质的实用物品,不作为艺术品,所以上了一点色,主人拿出去或者摆在家里,身份就有了不同。在当时,摄影刚传入中国,国人还没能开始用审美的视角看待摄影。
全球拍卖史上最贵的老照片是2006年2月14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的《荷塘月色》,以290万美元成交。它被公认为是100多年前印制的照片,尽管画面上仅拍摄了一处荷塘的自然景色,它却是作为有据可证实的最早的一幅老照片,标志了人类摄影术的发明。中国的第一张老照片及上色照片现在还无据可考,但由于数量的稀缺已开始进入全球藏家的视野。
一张上色照片的珍贵与否,首先在于其照片本身的拍摄时间和拍摄质量,以及画面传达的信息是否有时代的特点和丰富性;其次是上色的层次感和色彩搭配的和谐度。上色照片的历史很短。1850年到1880年间的硬版和湿版底版的老照片中上色照片比较珍贵,这期间底版都是孤本,不可复制,底版与相片同等大小,影像印制多数在纸基的蛋白片上。蛋白片有丰富的感光层次,却不易于保存,所以留存下来的蛋白上色照片就珍贵了。人工上色颜料要求比水彩更为提纯,对画师的要求也很高,在照片上涂出有审美感觉的丰富和谐的色彩,就更珍稀了。
一张上色老照片的价值,取决于老照片本身的年代,拍摄及保存的质量,上色的层次和美感。尽管现在人工上色老照片还没有在老照片门类中分列出来,收藏市场也没有对它的价值有专门的研究。但是作为全球摄影史上中国独特的影像,见证了摄影术早期与绘画结合的历史,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全球藏家的关注。
来源:北京日报
上一篇:“二王”四帖述评
下一篇:款识在书画鉴定中的断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