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鉴识
我国古书画作伪,由来已久,早在晋唐时期就已出现。到了北宋,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古玩市场供不应求,从而形成我国书画史上第一次作伪高潮。到了元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衰退,书画作伪曾一度呈下降的趋势,但作伪之风并未停止,保留至今的伪作还不少,尤其是钱选、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大名家,有关他们的伪作还是很多的。
到了明代,经济发达,艺术市场进一步扩大。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北京“庙市日期”、“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细毕备……以至书画古董,真伪错陈,北人不能鉴别,往往为吴侬以贱价收之。”“钟家兄弟之伪书,米海岳(米芾)之假帖,渑水燕淡之唐琴,往往珍为异宝。”其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古董、书画市场真伪杂糅、交易火爆的情景。沈德符又日:“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又据明代学者邓恢考察:明代苏州地区,伪作赵需頫书画的人,就有四百余家。至于伪文、沈、唐、仇“明四家”的作品,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明四家”领袖人物沈周之画,学生代笔和当代明人作伪就多得惊人,并公开化。沈周传世的伪作,如以故宫藏沈画为例,我院收藏的沈周绘画共一百八十二件,其伪作六十八件,占百分之三十七点三。其中有些伪作还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印玺,说明这些伪作曾混入清官,骗过了皇帝。到了明代中、后期,书画作伪形成了新的高峰,有的学者称之为我国古书画作伪的“第二次高潮”。其作伪地区之广,作伪者之多,作伪手段之狡猾、多样,以及流传伪作之多,可以说,均超过了画史上以往任何时代,令人咋舌。
一、伪明代书画假手及代笔人
古书画作伪是一股暗流,一般都不公开他们的姓名,给我们了解他们带来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遵照实践出真知的原则,还是能找到他们的蛛丝马迹。现已掌握其情况的,有下列一些人。
王涞,明代中期人,字茗醉,荻溪人,生卒不详,书画似沈周,是一位伪沈周画的高手。清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五记载了王茗醉作《石湖上方图》上文震孟题记日:“其翰墨风流,亦相亚也。然世成知沈先生而不知茗翁,层峦叠(山献),往往割其名而托之沈(沈周)以传……翁裔孙克仲出此卷见示,不睹标题,鲜不以为白石翁手笔矣。”又杨文骢亦题:“闻先生以风流翰墨自娱,不欲标榜于世,平生所制,往往识石田以隐之,故世俗鲜知之者。”文、杨二家之言,说明王涞生平所作,一是伪作沈周画,一是被改款为沈氏画。但遗憾的是王涞真迹,至今未见传世,故无从对照。
袁孔璋,字叔贤,吴县(江苏苏州)人。山水学沈周和文徵明,精秀而用笔不苟。《无声史诗》卷七记载他“作画精于仿古,所摹宋元名家及今文、唐之迹,可以乱真。吴人每倩叔贤(言)传写赝本,饰以款印,锦装玉轴,为米颠狡狯,倘鉴别未深,鲜不信以为真也。”
詹僖(十六世纪),字仲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学王羲之。《无声史诗》卷一说他“书仿赵吴兴酷似之,写墨竹风枝露叶,可远追仲圭,近接仲昭”。他又善画竹和白描人物,是明代中期伪造赵孟頫书法和吴镇墨竹的能手。所伪赵书,随意写出,不要粉本。但笔法轻佻,少变化,欠神韵,“偏锋一律”。其伪作吴镇的墨竹,多为绢本,水墨画,长卷多段式,每段书附以仿吴氏的行草书题,运笔轻飘浮滑,缺吴镇墨竹画挺劲雄浑之趣。
朱朗,字子朗,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不详。徐沁《明画录》卷六说他“学画于文徵明,乃以写生花卉擅名,鲜妍有致,其山水与文徵明酷似,多托名以行”。又《无声史诗》卷三云:“徵仲应酬之作,间出子朗手”,这就说明,文徵明本人也经常请朱朗代笔。在他给朱朗的信札讲:“今雨无事,请过我了一清债”。从传世之作看,朱朗多作青绿山水,但峰岫皴法不清,树无摇动之势,运笔呆板刻露,缺少文徵明山水画秀逸清刚之气。
王彪,号震泉,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世纪,善画,精于临摹,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以乱真。明沈德符把“王彪”说成“黄彪”,实误。此外,其子景星,也仿仇英画以谋利,但传世的伪《清明上河图》哪些出自他们父子之手,现还难以确定。
吴应卯,字三江,江苏无锡人。祝允明外孙,习允明书辄能乱真,亦能画,多作平湖小景,得李嵩法。他的绘画,不见传世,其书法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有吴氏本款草书一卷,极似祝允明笔意。不同之点,祝允明草书落笔较重,每个字的第一笔为顿笔,藏锋顿下,浑厚老辣。署款从不落“枝山老人”。而吴应卯则落笔较轻滑,多出锋。故宫藏祝允明《草书秋兴八首》卷,为吴应卯伪祝允明草书代表作。
文葆光,号停云,文微明五世孙,其书学祝允明,粗得形貌。他专伪祝允明的草书,世上多有流传,但本款书法作品传世较少。其书法锋芒毕露,时出轻滑浮躁之笔,粗细大小变化突然,笔法疲软,与祝允明所书雄强劲健的笔法相距甚远,艺术水平也低于祝氏。
张泰阶,字爱平,上海人,生卒不详,专门伪造大名家的赝作。如三国、六朝至隋唐宋元诸大家的书画,配上全套的伪题款以骗人。他还把伪品编成一册二十卷的《宝绘录》行世,可恶之极。
明代书画作伪者,远不止上述几家,但由于资料的缺乏,一时还难弄清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至于谈到明代大家的代笔人,现在已弄清楚的共二十三人。沈云鸿、沈檀为沈周代笔。文嘉、文彭、钱谷、居节为文徵明代笔。周臣为唐寅代笔。陈栝为陈道复代笔。赵左、沈士充、吴易、吴振、赵洄、叶有年、杨继鹏、僧常莹、李流芳、王鉴、王时敏为董其昌代笔。其中赵左和沈士充也为陈继儒代笔。陈字、严湛、鲁集为陈洪绶代笔。冯浞、蓝孟为蓝瑛代笔。这些代笔人中,几乎都是小有名气的专业画家,有一技之长。但还有不少名家如唐寅、仇英、徐渭、陈洪绶、崔子忠等,尚缺乏充足资料还难以确定其代笔人,只好暂定待考。
二、明代书法真伪析例
明代的书家,以“三宋”(宋旭、宋邃、宋广)、“二沈”(沈度、沈灿)、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和“晚明四家”(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邢侗)较有名气。在这十二位名家中,如按墨迹传世之多,流布之广,影响之深,伪品之多算,又莫过于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三家。为便于读者学习鉴定之需,笔者就三人真伪作品析例如下:
(一)祝允明真伪书法之比较
伪作《草书醉翁亭记》卷(图1),此书纸本,纵29.3厘米,横109.7厘米,故宫藏。卷末自题“枝山祝允明书”,铃“祝氏希喆”、“祝允明印”。此卷书法以侧锋取妍,露锋轻按,痛快有余,而沉着不足,与祝允明书藏锋重按,清圆秀逸遒爽不同,应为吴应卯一手伪造。
真迹《行书牡丹赋》卷(图2),纸本,纵30.9厘米,横530.3厘米,故宫藏。卷末自题:“甲申(1524年)岁春三月望日,过
汤氏西园观牡丹盛开,廷用酒次出纸索书,口元舆牡丹赋遂书以归之,允明。”钤“希哲父”等二印。祝允明的行书,师法“二王”和“黄、米”,尤以学“黄、米”为多。此卷笔法清圆透逸,沉着痛快,不露圭角,每字起笔藏锋重按,且款印均真,为祝氏晚年书法真迹无疑。
(二)文徵明真伪书法之比较
伪作《方塘叙》册(图3),此书洒金笺,行书,纵22厘米,横41.5厘米,故宫藏。为《方塘书画合璧册》中二开,自撰文并书,册末自识云:“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识。”前后钤“徵仲父印”、“停云”、“文徵明印”、“文仲子”四印,书体近晚年一路。此册论书风与文徵明酷似,可以说达到“乱真”地步。但文徵明行书飞舞奔放,气韵超脱,结体严谨,此书圆熟而少清刚之气,过于“规格化”,且结体失步尤多。著名书法家启功说,文徵明的字结构是中心紧,左上紧。如拿此语与该伪书比较则不符,故伪无疑。但此册书风与程大伦真迹完全一样(程氏字予明,苏州人,书法师法文徵明),实程氏一手所仿。
真迹《行书西苑诗》卷(图4),纸本,行书,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故宫藏。卷末自题“右诗作于嘉靖乙酉春三月,甲寅六月十日重书,于是三十有年,余年八十有五矣。徵明识”。钤“文徵明印”、“衡山”、“停云”三印。文徵明的书法,早年学李应祯和欧阳询的骨法用笔;晚年学黄庭坚和米芾,小楷师“二王”,大字行书从黄庭坚书法中得其风韵尤多。此卷运笔飞舞奔放,豪迈天真,气韵超脱,为文氏晚年行书代表作,且款、印均真,为文徵明真迹无疑。
(三)董其昌真伪书法之比较
伪作《临淳化阁帖》册页(图5),纸本,行书,全套共十册,此处选用该帖中临唐高宗书一部分。其书运笔嫩弱飘浮,结体松散不稳,且错别字甚多,如第二行的“令”字误为“今”字,第五行的“早了”、“为”字,六行的“早”字写得极差,与董字风马牛不相及。八行的“应疲”,实为“疲倦(倦)”之误,故此书为伪作。
董其昌书法,楷书初学颜真卿,十分到家。行书学杨凝式和虞世南,后以唐书不如魏晋,于是改学钟繇、王羲之,又吸收李北海、米芾之长,最后形成圆劲秀逸、生拙古朴的艺术格调。此册如与上述风格比,相距甚远,为清人仿制无疑。
真迹《临淳化阁帖》册页(图6),纸本,行书,此幅选用临唐高宗书“(来力)至德二日”一开。帖中第三字为“令”,第七行第九、十字为“疲倦(倦)”二字,而伪作把此三字写错。此帖运笔圆劲秀逸,结构严谨,分行布局,疏朗匀称,以生拙取胜,为董氏真迹无疑。
三、明代绘画真伪析例
(一)沈周真伪绘画之比较
伪作《东原图》卷(图7),纸本,设色,纵20.2厘米,横119.3厘米,故宫藏。图绘茂林丛竹,平湖小桥。竹下茅亭内一人倚书而坐,一人自桥外策杖而行。卷后题:“门人沈周补东原图。”又尾纸署有“杜东原先生年谱,门人长洲沈周编次”款。此图论画风,与沈周画十分相似,笔法、傅色均秀雅迷人。但仔细琢磨,其运笔拘滞平庸,缺少变化,山石勾皴数处露出脱落而不连贯之弊,实为摹本的特征,且款书和尾纸“年谱”等,笔法过于瘦硬,虽仿沈书学黄庭坚笔意,但“伸手挂足”(黄书特点)过露,平庸俗态暴露无疑,故此画为明人仿本无疑。
真迹《京江送别图》卷(图8),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2厘米,故宫藏。画家为吴伟业的高祖吴雄谦(俞),官叙州府太守时所作。据《吴梅村先生集》考:图成于弘治四年(1491年)三月,时沈周六十五岁。沈周的画,早年宗法王蒙和董、巨,中年从黄公望和浙派名家吸收营养,晚年醉心吴镇,画风苍秀沉雄,刚中有柔,独具一格。此图用笔苍中带秀,墨、色浑厚明净,为沈氏画典型风格。且款和卷后祝允明、沈周等十余家题跋均真,故此图为沈周真迹无疑。
(二)仇英真伪画之比较
伪作《饯行图》卷(图9),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107.3厘米,青绿山水画,绘高山白云,清溪丛树,柳岸二骑,四人送客登舟,作揖与客人惜别,款“仇英实父制”,钤“十洲仙吏”、“实父”、“仇英”三印。卷中上方颙琰帝御题诗一则,后幅有周天球题记,款“戊申”(1548年)。由此可知,该画应为仇英晚年之作。如论其画风,确与仇英真迹有八九分相似,达到“乱真”地步。但仔细分析,还是有缝可击。其一,笔法软弱生涩,无仇画学宋人的深厚功力,其二,所署“仇英实父”款,软而轻飘,水平较低,与所见真迹的款不同,故伪。但卷后周天球的题跋和引首书均真,可知此画是先有送别诗,后明人据诗补图仿造,曾骗过了嘉庆皇帝。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真迹《桃村草堂图》轴(图10),绢本,青绿设色,纵150厘米,横53厘米。绘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之兄项元淇幽居之所桃树草堂风光。画面峻岭高松,白云缭绕,桃花吐艳,环境清幽深邃。山坳草堂松林间,项元淇伫立沉思。画中自识“仇英实父为沙岳(项元淇)先生制”,钤“十洲”一印。裱边有董其昌、徐宗浩等题(均真)。仇英的青绿山水画,师法南宋“二赵”(伯驹、伯驌),取景多以实景为主,画风严谨细腻,设色艳而不俗。此图笔法谨细秀润,设色鲜丽融和,功力深厚,为仇氏青绿山水画精作,且款印均真,为真迹无疑。
(三)陈洪绶真伪画之比较
伪作《梅花水仙图》轴(图11),纸本设色,纵174厘米,横65.2厘米,故宫藏。绘老梅一株,虬枝老干,白梅盛开,枝下怪石、水仙相衬。款“丙申嘉平月画于东郭草堂,洪绶”。钤二印。此图论画风,与陈洪绶画相距甚远,无陈氏花卉画运笔道劲,富装饰性的特色。更为可悲者,款为后添,伪手将原作者孙杕的款刮去,添上“洪绶”款,钤上伪印,把原为小名头孙扶的真迹变为大名头陈洪绶的伪作,可恶至极。
真迹《梅石图》轴(图12),纸本设色,纵115.2厘米,横55.3厘米,故宫藏。绘老梅一株,亭亭玉立,梅花怒放,暗香浮动。枝下拳石竖立,平中求险,石下小草疏疏。款“老迟洪绶画于柳庄”,钤“莲白衣”印。此图运笔遒劲,铁画银钩,梅花装饰性强,妍美可爱,为陈氏画典型风格,且款、印均真,为陈洪绶花卉画真迹,乃上乘之作。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记饶宗颐教授的行草书教学
下一篇:走过去,一片蔚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