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科远程影像及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摘要] 科技不断进步,医院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医学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网络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应用PACS系统让医学影像信息能够得到快速传输和共享,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医院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率,远程影像是实现远程会诊的重要组成,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作用显著。在放射科应用远程影像与PACS系统有助于实现放射科数字化,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深化研究远程影像与PACS系统在医院放射科中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 数字化X摄影;放射科;医院管理;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1(b)-0145-02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医用物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1]。放射医学自1895年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经过了110多年的发展,放射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损害以及修复的规律。放射医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以及发展前景,现临床上医院放射科采用的设备包括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放射医学也叫核医学和原子医学,是在核能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而放射医学发展至今,在临床上衍变产生了医学影像学,从而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传统的放射医学检查方法单一,图像结果密度较小,不利于医师的观察和诊断,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治疗及康复,医学图像存储于传输系统(PACS)的逐渐成熟与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PACS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医院放射科检查以及医院就诊数字化、信息化。
1 PACS系统应用优势
PACS系统是进行医学图像管理的系统,借助该系统能够对医疗图像实现收集、存储、处理、传输等操作,且该系统能通过图像数字化降低管理成本、物料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2]。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PACS系统的应用非常关键,也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医学对CT、B超、远程影像以及PET、内窥镜、磁共振等医学影像信息依赖性较高,临床医生通过对窗位、窗宽进行调节,对图像基础进行变换,调节对比度、三维重建、图像增强等操作,让医生全方面的掌握影像数据,大幅度提升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在医院放射科中应用PACS系统,不仅促进了数字化标准诊断报告系统的实现,同时也优化了医院医疗服务环节,大幅度提升了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留院观察时间,明显提升了医院就诊环境,降低了医院日常运行的成本;除此之外还实现了影像资料共享,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学方面人才。应用PACS系统后医院发生的显著改变有以下几点:①实现了医学影像数据的永久保存,同时降低了洗片机与激光相片的磨损量,有效节省了材料耗费;②对医院体系中不一样的数据及时修改设置,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和体系运行的稳定性;③应用电脑存储患者资料,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④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并实现实时数据监控,能够为医院应用第一时间提供所需的数据资料;⑤体系能够查询和及时调阅影像资料;⑥报告程序模块能够进行批量打印,此外还能将其在报告的批量打印中进行应用;⑦住院患者登记环节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减,患者等待时间大幅度降低[3]。
2 远程影像的应用优势
远程会诊中,医学影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影像远程建立影像会诊系统是远程会诊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远程影像已知是远程医学进行研究与应用的热点话题。医学图像远程可视水平、传送速率以及三维虚拟现实环境技术是对远程医学影像学会诊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远程影像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数字医学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实现的远距离无损传输数字医学影像,该技术能够让诊断医生在异地通过影像处理软件为患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最初远程影像诊断主要是进行点对点远程传输,现在是网站上传模式,远程影像主要应用在对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会诊、对初级医生进行远程网络教学和医院专家间的学术交流方面[4]。
3 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
该院自应用PACS系统和远程影像,放射科数字化摄影工检查20~480例患者,共得到图像24 987张。被检查的人员年龄在1 d~89岁之间,其中有8 667例女性,11 813例男性。
3.1 检查方法
根据全国放射科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的学术研讨会结果和三级医院的评片标准,将所得影像实施质量划分,将其分为废片、丙级、乙级与甲级4个等级,每天有放射科的质控小组中的经验丰富的技师与当班的诊断医师共同对所得影像的图像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3.2 影像设备
所应用的设备是经过升级改造后的500 mA的直接數字平板X线的摄影系统,接口是DICOM3.0,将其与PACS系统网络相连接,系统设备共包干HP激光打印机1台,登记工作站1台,医学影像工作站4台,柯尼卡的远程影像YPRD 型号为793的干式胶片激光打印机1台。系统软件是安科公司所开发的医学影像的工作软件和Windows 7 操作系统。
4 结果
统计PACS系统应用前12个月所得到图像共有19 333张,其中有9 975张为甲片,约占51.60%;6 606张为乙片,约占34.17%,2 436张为丙片,约占12.60%;316张为废片,约占1.63%。统计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应用后12个月共得到图像24 987张,其中有21 520张照片是甲级,约占86.12%;2 320张是乙级,约占9.28%;1 115张照片是丙级,约占4.46%;32张是废片,约占0.13%。对PACS系统和远程影像应用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应用后图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应用前12个月和应用后12个月放射科的工作量、业务收入情况以及材料耗费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应用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之前12个月,共得到图像19 633张,业务收入为970 733元,材料耗费为50 000元;应用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之后12个月,共得到图像24 987张,业务收入为1 993 517元,材料耗费为5 000元,对以上几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应用后12个月与应用前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数字化影像科室管理
机房环境管理:远程影像系统是精密的电子仪器,为了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探测器的性能,必须加强设备环境管理,机房应保持通风和洁净,可借助除湿机、换气扇以及空调等设备让机房环境达标,机房的湿度应控制在40%~70%之间,温度应控制在18~24℃之间。
系统设备管理 系统设备应当有特定、专业的人员定期进行保养、维护,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系统故障给图像质量所造成的影像。维护人员应当定期对X线球管的中心进行检查,对电流、电压的准确性进行校验,才能降低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图像质量降低。在远程影像系统中平板探测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同时应避免被金属划伤、防摔、防火、防水。
人员管理 远程影像是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但是图像的质量会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像,因此加强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以及远程影像摄片培训,让技术人员能够对各设备的性能更加熟悉很有必要。此外,技术人员在摄影时应选择正确的体位,并最佳的处理图像方式与摄影条件,确保影像质量。
6 放射科实现数字化对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意义
优化工作流程 放射科实现数字化后,患者进行影像检查的流程是:登记-检查-等待诊断报告-领取诊断报告。放射科没有实现数字化之前,患者进行影像检查一般需要等候2 h,在放射科应用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以后,患者平均检查时间缩减至1 h左右,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放射科实现数字化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跟踪管理,有助于对放射科的整体工作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实现了实时资料统计、成本核算,有助于分析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促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7 放射科全面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提升数字化摄影图像质量
影像图像质量的好坏和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机器性能、设备参数稳定性以及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存在紧密联系,每一步骤处理好坏都会影响最终图像质量,想要确保照片的质量,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其次,应做好图像的处理工作,显示器亮度与室内光线应适中,选择专业显示屏,确保适合操作人员对图像进行细微调节与观察。最后还应对设备进行基础性校正,定期更换胶片,检查设备参数,提升照片打印质量。只有全面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成像链,才能保证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在放射科应用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实现放射科数字化,有助于提升放射科工作效率、提高影像质量,减少材料耗费,这均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得到了体现。数字化影像技术必将替代传统的影像技术,无胶片化与网络化的方式让放射科工作更加简便,不仅简化了放射科的工作流程,提升了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影像成像的图片质量,降低了误诊率,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所以对于放射科来说,应用PACS系统与远程影像对提高管理水平与医疗质量意议重大,值得進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春晖.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122.
[2] 蒲进,夏春潮,宋伟威,等.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J]. 华西医学,2015(11):1-3.
[3] 黎建,田歆.中小型医院放射科小型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15(1):15-17.
[4] 张梅.放射科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构建使用及管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5(6):655.
(收稿日期:2016-10-14)
上一篇:基于中国人群多维度皮肤影像资源库开展的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观看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