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针对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从组织好第一堂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探讨了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VB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随着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蓬勃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文化素养已经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均得到要求。教育部高教司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为VB)这门属于第二层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正在普遍地被各高等学校列入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同时已成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怎样才能为非计算机专业师范
生开设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真正的让他们学以致用,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一、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起点低,教学课时少,实验课时少
《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就我院这几年生源情况,大部分师范生来自农村。新生中在入学时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上网收发邮件搜索资源的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或根本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更谈不上程序设计语言。
《VB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概念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的课程,在很多高校中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但设定教学课时却相对少。这样导致了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要么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压缩学生的上机课时,要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上机实验课时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因高校扩招,造成教学仪器相对短缺,也成为实验课时少这类问题出现的因素之一。
2.学习过程举步维艰,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VB程序设计》语言中概念抽象,学生在学习后难以理解、消化。对该课程学习方法困惑,相应的课外自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此外,《VB程序设计》和其他程序语言一样,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平常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跳跃,这种跳跃过去一直是通过大量的练习,由学生自己自然而然感悟到的。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反复的挫折教育,不少学生在相对较短的学习周期内,无法逾越这个障碍,这样就造成挫折感一步步的加强,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从而缺乏对该学科的认同感,最终产生了“作为一个非计算机尤其是一名师范生没有必要学习该门课程”的错误思想。
3.学习中重书本,轻实践
由于不少高校最终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课程的衡量标准。让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做好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复习指导书,就能学习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而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项目也总是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展开设计的,在实验教学设计的形式上,一般都是采用学生课前对书本预习实验,课中照搬书本完成实验,课后参考书本编写实验报告的方式。于是造成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能力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学用例的简单模仿上,自己单独思考、解决并编写出完整程序代码的能力远远不够;对于编写程序代码中的错误,不会运用调试去解决。
二、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和方法探讨
1.上好第一堂课
目前的大部分教材都是由对编程和《VB程序设计》语言很熟悉的教师所编写,虽然教材的编写者都假设“读者不需要任何的编程基础”,但是,教材的前面几章内容的组织却是与这个假设相违背的。若教师完全照搬第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组织第一堂课的教学必将导致出现前文中所谈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VB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应避免第一次课就开始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由VB开发的一些小软件、小游戏,比方说屏保程序、猜拳游戏等。这些程序选择上也必须考虑到设计的复杂性。最佳选择是:让同学们感觉有难度,却又觉得通过学习后能自己动手去实现它。也可以根据师范生的情况,介绍VB在Office中的使用,如怎样实现自动批阅word电子作业。使学生能认识到《VB程序设计》离他们并不远,将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有点。
对于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对象、类、任务等,合理利用一些与之相关的素材,采取直观演示法,以多媒体为中心,辅助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这样即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容量大的特点,让教学直观,教学难点和重点深入浅出,又发挥了在传统教学手段在解决学生现场问题上的优势。例如介绍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可通过黑板画图或其他方法给学生介绍存储单元,让学生建立起面向存储单元的思维模式:两抽屉A、B;将抽屉A先腾出来,腾出来的物品必须抽屉C先存着;再将抽屉B的物品放到A中,抽屉C的物品(原抽屉A)放到B中。这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掌握了这个算法,也使他们了解变量仅是一个存储单元的名字。
而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知识,如控件、分支、循环、数组等,可以使用引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进而引出案例的知识点,案例中所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引导他们采用相同方法或相类似方法去解决其他相近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让他们能对案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例如在上文提到的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求出Fibonacci数列(数列前两项为1,此后每项均为前两项之和)的第n项。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使得程序代码“C=A+B: B=A: A=C”重复出现,也为此后的为讲解程序循环埋下伏笔。
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利用好实验机房的局域网络优势,设计好实验课题。首先依据不同专业需要由师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教学任务确定后,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监控,利用大屏幕集体讲授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小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这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反复模式中,不但解决了点和面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不同的知识。例如判断回文数问题,不少学生根据定性思维:3位数是个位等于百位,4位数是个位等于千位、十位等于百位。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字符串函数来解决此类问题,比如利用StrReverse()函数。而在利用该函数的时候一般大多数学生因为直接用 Str(x) = StrReverse(Str(x))作为条件判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整数x转变为字符串的时候最高位会不会有一个符号位?如此将问题一步步深入、慢慢铺开,让学生逐步巩固数据类型,函数概念。
此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中的互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创立公共邮箱,建立学习论坛,利用QQ或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有条件可以考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进一
步巩固和加强对《VB程序设计》的理解。比方说:我院正在建设《VB程序设计》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将设立相
对应的栏目,包括课程录像、课程资源、教辅资料、实验实训等。并开设教学论坛,及时回答学生学习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VB程序设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帆.基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要求与策略.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3:1-3.
[2]陈洪涛,顾沈明,刘军.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125-126.
[3]余建军,范一鸣.C程序设计语言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8,6:335-336.
作者简介:张卓林(198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2008(292)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技术系)
下一篇:D,,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