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研究
摘要:在公安现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实践教学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作为学员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和教学的有益补充,教材在新教学模式下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本文对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的建设思路和教材特色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材
1课程建设背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简称武警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的现役本科院校,培养具有较高水平、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要求的边消警部队专门人才是其主要职责[1]。随着公安部“金盾”一期工程的顺利完成和二期工程的实施,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迅速发展,对公安现役院校学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有效解决公安现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培养适应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边消警部队人才,笔者与课题组同事自2007年开始着手,历经近三年的时间,在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2]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发布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理论指导下,在对入学新学员计算机基础水平、高年级计算机基础学习情况和边消警基层部队计算机能力需求等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武警学院自身教学特点,于2009年顺利完成了“武警学院‘1+X’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教改项目,提出了符合武警学院教学发展实际需求、具有公安现役院校特色的“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构想,并于2010年在武警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正式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1+X”课程体系中的“1”,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与以往“三层次”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相比较,大学计算机基础有了明显的变化:(1)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教学内容上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所有教学内容外,还增加了算法和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内容,理论知识的比重从原来的20%提升为50%;(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成分离,教学模式强调学员的自主性。实践教学不再和理论教学发生交叉,所有实践操作都不进行集中讲解。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学内容通过上机实践完成、掌握,教员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员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别很大。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部分学员自主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存在很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除了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外,还需要一本适宜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以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辅助学员完成预习、练习、复习等学习过程。
2教材定位和主要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是在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再次改革,主要以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效果。
该书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操作、Excel电子表格操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漫游和电子邮件几部分。全书除实验指导外,共包括14个基础实验、14个巩固实验、4个综合实验、5个课程设计和数套模拟题。
3教材特点
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不仅仅有“量”的需求,更要求有“质”的保证。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4-5]。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配合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概念、知识和技术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切实提高公安现役院校学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3.1注意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协调,广泛性与精简性相统一
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教学对象面向公安现役部队院校全部本、专科学员,包括普通本科、战士本科和战士专科,学员计算机基础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差别很大,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需求也会有一些差异。因此,为了使教材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应采用“广度优先”的原则,从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和全面,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然而,对于大部分公安现役院校学员来讲,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最终也只是他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已,没必要要求他们在各方面有深入的掌握。从教学的角度讲,利用授课时间让学员掌握所有知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中有一个公认的2/8定律:80%的人只使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20%。因此,在教材中要对经过提炼最基本、最有应用价值的这“20%”的教学内容从深度方面着手,进行深入阐述,使学员能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样,教材不仅满足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要求的普遍性,又可以便于学员根据自己兴趣或专业需要,有选择的对高级操作技巧进行学习,满足学员个性发展的学习需求。
3.2教学知识点按难度分级,从教学要求上实现“因材施教”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知识点繁多,部分学员存在学习困难。教材中将教学知识点按照难度分为三个级别,对于不同难度级别的知识点和不同基础的学员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难度级别为Ⅰ的知识点必须熟练掌握,难度级别为Ⅱ的知识点基本掌握,难度级别为Ⅲ的知识点有选择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员:难度级别为Ⅰ和Ⅱ的知识点必须熟练掌握,难度级别为Ⅲ的知识点基本掌握。这样,学员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不同教学要求,有选择地、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不同基础的学员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平衡了学员基础和能力差异,有效解决了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吃不了,吃不饱”现象,使“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得以实现。
3.3运用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现有实践指导教材大都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逐步骤的讲解。虽然讲解步骤比较详尽,但是缺少了操作对象,看不到直观的效果,容易使学员觉得空洞、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突破原有的教材组织形式,将案例教学法体现在教材的实验指导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融入到丰富的案例之中,对案例处理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行知识的扩展,并及时给出特殊操作的应用技巧(如少量文本的分栏、Word表格计算的简便方法等)。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的应用能力。
3.4精心选择案例,寓教于乐
案例的选择关系着教材设计的成败。首先,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符合知识讲解的需要。其次,案例应该与学员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紧密相连,使学员能够有认同感,体现案例的趣味性。教员是智育兼德育的工作者,在对学员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兼有对学员进行德育的责任和义务。德育并不一定需要非常高调的喊口号,我们可以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文章作为案例进行操作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员,寓教于乐。
3.5基础实验与巩固实验结合,循序渐进
结合案例的实验指导主要用于学员课下预习,而实践课程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基础实验和巩固实验。不同于实验指导部分,基础实验不再针对具体的操作题目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而是只提示学员基本操作方式[6],为学员留下思考的余地。巩固实验操作题目的知识点与基础实验基本相同,但是不再给出任何提示,可用于学员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测。从详细操作步骤到基本操作方式再到无任何操作方式,通过顺序完成实验指导、基础实验、巩固实验,学员在循序渐进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巩固。
3.6采用模块化教学,重视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
为便于实施分层教学,解决学员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教材按知识单元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基础水平学员可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各模块有所侧重[7]。采用模块化教学增强了教材使用的弹性,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材的适用范围。
模块化教学使得原本就繁杂的知识点相对更为分散,彼此之间缺少直观联系,容易导致学员掌握知识不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在几个关联比较紧密的教学模块后添加了若干个综合实验,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系[8],以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我们结合学员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在实践指导教材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为学员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4结语
教材改革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对于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的建设也仅仅是刚刚起步,还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认真锤炼,才能使教材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志. 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0):157-16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吴功宜,奚春雁,郭小明. 关于计算机教材建设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1):5.
[5] 李灿辉.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策略[J]. 硅谷,2010(3):174.
[6] 张春英,赵艳君,谷建涛.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五位一体的教材建设[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5-117.
[7] 黄英铭.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建设的若干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06(7):59-60.
[8] 陈翠松. 高职期待“全新案例教学”计算机教材[J]. 出版参考,2006(31):12.
Research about Experimental Guidanc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LI Zhi
(Fundament Department, The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has made a lot of chang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completely separa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completed almost by students’ self-study.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main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beneficial supplement for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is more important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effect for teaching, our team began to research experimental guidanc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explained about the material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practice; materials
(编辑:白杰)
下一篇:软件工程技术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