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的核心是发展
相对于其他行业,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时间早,规模大,引发的国内外关注多。在能源行业内部,油气企业先行“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显著成效。而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势头强劲,后发优势明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类能源企业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红利和沿线国家逐渐改善的投资环境,加快海外投资步伐。总体而言,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力。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国大唐、三峡集团等国企以及越来越多的民企国际化步伐加快,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能源集团。
《超越能源安全》一书主要分析五年多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全方位进展,梳理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能源投资与建设项目,总结合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关注中国能源产业国际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等问题。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2.o版,也被赋予了较多的能源安全内涵,被国内外学界及媒体较多地从能源安全视角进行解读。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管道的建设有时被夸大为战略通道,正常的能源贸易和投资被认为与能源进口、供应安全保障相关。实际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虽有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但它超越了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中国和沿线国家能源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也将大大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与经济发展。
书中以学术性与资料性相结合,突出发展视角,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性、经济性和客观性,有助于增强读者对中国能源及外交政策的理解,弱化国际社会的误读,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作者赵宏图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资源、非传统安全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问题研究。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能源宪章秘书处做访问研究。
作者认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核心在于“能源发展”而非“能源安全”。近年来,世界能源问题的核心,正在逐渐由安全转向发展,从能源博弈和地缘政治更多转向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的核心正逐渐由供应安全转向使用安全、需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相对而言,能源的战略属性显著下降。以前人們过多强调石油短缺和能源的战略属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把一些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提升到国家高度。从根本上讲,能源安全的保障主要靠基于市场完善、稳定的综合保障、应急反应机制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军事力量和海外份额的获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