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与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摘 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与管理,促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先进性,是当前所有高校党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当前从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入手,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经常性教育与管理 方法与途径
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使大学生党员在教育与管理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党性意识,更加充分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在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这些大学生党员除了具有青年人的热情与自信、果敢与坚强、勤奋与刻苦外,作为共产党员,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国家的发展充满憧憬与期待,更多一份对党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忧患意识。但是,在看到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倾向和问题。
1、个别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功利性强
当前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总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学生中确实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在极个别学生身上,表现为对党的认识不清,入党动机表现出不明确的目的或很强的功利思想。因此,一些学生在入党问题上,表现出对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感兴趣,过分关注对“党员”这一政治身份的追求。
2、基层组织在党员的考察、发展、培养、教育过程把关不严
对党员的考察、发展、培养、教育、管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组织应该既要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对组织负责,也要在培养、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对党员个人的成长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党员的全面发展,重专业知识标准,忽视政治思想考察;重社会工作,轻专业知识学习;有时基层组织为完成上级落实下来的名额,在发展中凑数,“矬子里拔大个”,忽视标准来完成发展数量;基层党组织存在“重视发展,忽视教育”思想。重视入党前的考察培养,忽视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等等。
3、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能力差,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现在的学生党支部的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辅导员或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由两名学生党员担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一种是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都由学生党员担任。无论哪种方式,支部的作用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一)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
针对大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探索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和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工作的高效率、高效益,保证大学生党员的高素质、高质量。具体通过一下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
1、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党支部建设进生活区
学分制条件下,生活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占领生活区这一重要的阵地,在生活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是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
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大学党建工作的基础。学生党支部既是在学生党员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单位,也是维护党的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口。
2、构建党建的新途径——党建阵地进网络
网络的发达已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现代社会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离开网络的现代生活已经无法想像。现在的青年学生对网络有种割舍不断的情结,网络对青年学生具有无法拒绝的强大吸引力。从青年学生的这一爱好和兴趣出发,把网络作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阵地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网络开发的前沿阵地,要把网络资源的优先开发与利用,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3、增加党员素质提高的实践性环节——党员教育进基地
社会时间是锻炼青年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适时适度地引入实践环节,设立实践基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党员担任各级学生组织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通过实践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方式之一。既能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建立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1、把好入口关——构建严格、规范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
入口关是党员与非党员的节点、分水岭,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吸收非党优秀大学生买入党组织大门时一定要严格、慎重。组织程序是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就其本身而言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在履行程序之前,学生党员的各项条件和指标一定要严格,照章办事、依据组织发展要求对即将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考核、评议,使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对党的认识深刻;入党动机纯正,态度端正。
2、加强党员的再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机制
把好入口关,只是组织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积极分子被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后,有的党员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符合党员的标准和条件了,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党务工作者中也会存在沉浸在阶段性成果的喜悦当中,无形中也会放松对预备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这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组织工作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履行完组织程序后,不论是组织还是预备党员个人都不能懈怠,要趁热打铁,对预备党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包括与预备党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对其自身的不足进行提示,分析原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引导、教育其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同时,要对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后的培训和考试,以此促使预备党员在思想上绷紧弦,避免懈怠。
3、党内党外联动——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监督机制
除了坚持党内对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培训、考核外,还要积极听取党外群众对党员和预备党员的评议、评价,作为对党员进行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党外群众对党员的认识往往更具客观性。因此,经常向党外群众对学生党员的表现,能够使组织对学生党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党员考核评价过程中,通过党内外联动的方式来全面了解党员,是考核党员的一项有效方式。
4、强化学生党员的自律意识——建立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机制
党员之所以为党员,是因为在组织对其进行培养之初,自身就有入党的要求和动机,思想上优于一般群众,自觉意识比较强。这是一个有利方面。因此,在对党员管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其责任意识和严格自律意识。调动学生党员自身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发挥个体内在动力远比外部的言语说教有效地多。在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中可以发挥学生在自管会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其全面素养,使其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都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
总之,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中,如何保证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性,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中,党务工作者会经常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新的困难,只有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工作打开新局面,使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迈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
崔桂武(1973-),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上一篇:党员教育信息化管理路径及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