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方式面对建党90年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2-0004-02本文针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发展的历程,概括性提出党的理论创新渐进发展的四个阶段,逐步提升的四个层次,即,继承马克思主义、创新毛泽东思想;继承毛泽东思想、创新邓小平理论;继承邓小平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秉持继承与自主、开放与拓展相统一的精神和方式,深化和创新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壮举。本文阐述的是继承邓小平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继承邓小平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继承邓小平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深刻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生产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理念,增强人民大众文化素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思想,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理论的重要作用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从理论缔造的主体与创新的科学方法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深刻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亿万人民伟大创造实践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其形成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形成的条件: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总的趋势:一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新世纪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广泛应用,对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增强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性竞争更为激烈。这对于每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果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就会抓住机遇占据主动;如果放弃理论创新就会失去机遇造成被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1.2提出的时机:是在全党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中提出来的。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出席广东茂名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指出:我们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建设好党。在这里江泽民提到了两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端。同月的25日,江泽民在广州市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对“三个代表”这一科学论断完整地表述和适时地提出。
1.3丰富和发展:是从一般的科学结论发展到伟大的建党纲领。2000年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先后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重点调研。14日,他在上海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这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10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从党的建设角度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强调:“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从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2001年2月,江泽民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着重就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强调:“要认真总结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全党共同努力,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第一次把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为五个方面,把党风好与不好的问题提高到是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要求来鉴别,这是从“三个代表”思想上对党风建设进一步作出的理论概括和深化。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这篇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标志,“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科学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形成了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讲话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连美国《世界日报》的社论就认为,江泽民的讲话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上,以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生命赋予了新的内涵”。
2继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提出的步骤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科学发展观的雏形: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当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抓好防治非典工作,全面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长远发展看,要进一步研究并切实抓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加强宣传舆论工作、狠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增强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等9个方面的工作。这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雏形的体现。
2.2科学发展观的命名: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开放。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部分在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时,正式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特别是中央把《决定》第一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第三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内容,界定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段表述从形式、内容到规章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命名。
2.3科学发展观的成熟: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科学发展观”一共出现在6处。以一、二两处为例来表述科学发展观的成熟。第一处是在《决定》第二部分中的第三条,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处是在第四部分,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项重要战略思想加以阐述。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的全会《决定》,并以此形成党的全会《决定》,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
2.4科学发展观的发展: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发展观”出现10次,另有3处措辞为“科学发展”,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在《建议》第二部分,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综合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在论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六条重要原则之后,又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机制。
在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通篇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可以说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体系。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地位进一步确立。
200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作出了最为系统的科学阐述,更加完善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深刻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理论发展的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