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的“全产业链”幻象
打开文本图片集
宁高宁大张旗鼓推进的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已经有些时日了,从其前段时间几乎无处不有的广告看,宁高宁是铁定了这一战略,且大有志在必夺之势。作为一家拥有独特资源,又不差钱的大型央企,砸出几千万或上亿元广告费,本就是毛毛雨的事。在众多拥趸者的唱好声中,宁高宁也确实火了一把,并获得央视2009年“十年商业领袖”的荣誉。
央视给予宁高宁的获奖理由前半段颇有意思:“坐在办公室里一位企业家独自沉思,面前一组沙发突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同样的这些沙发,为什么三个堆放在一起就显得特别难看,他又有所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产业链’三个字。”
一个决定中粮集团未来十年、甚至是百年的发展战略,就由此而生。
荣誉可以肯定一个人的成绩,也可能使人产生虚幻。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战略,就给了人这种幻象。
幻象之一:小产品VS“大产业”
中粮集团的产品不少,仅食品系列,就有米、面、油、肉、酒、乳品、方便面、番茄酱、果汁、饮料、巧克力,等等。中粮是一家大企业,年销售额早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且入选美国《财富》杂志,成为中国籍的世界500强之一。纵观中粮集团的产业构成,一个很大的悖论也就此产生:身为世界500强的中粮,除了占有垄断资源的粮油业务,其他业务单元,尽管有的在行业里排名靠前,却皆是规模不大的小产品,即使是中粮最值得称道的“福临门”食用油,市场占有率也仅仅才达到10%。
再看世界500强榜单上的国外公司,几乎家家企业的主营业务,都在全球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这些企业入榜,靠的是自身强大的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对全球产业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缺少产业领导力和影响力的中粮,要靠一堆小产品成就中粮的“大产业”,这样的构想不能说是天方夜谭,也让人感到心里不踏实。不知道宁高宁在想到“全产业链”这个金点子时,是否琢磨过从小产品跨越到“大产业”之间的障碍和关系。
幻象之二:小品牌VS“大战略”
“一个品牌,通吃天下”。这是造就消费品类世界级大公司的不二法门,不管是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日本的、韩国的企业,都是在这条路上持之以恒,最后才走向了成功。
作为中粮集团掌门人的宁高宁,其麾下统辖的品牌,至少也有几十个。品牌弱小,且大多生存在市场成长空间不大的产业环境里,即使这些小品牌日后“长大”,又能给中粮集团贡献多大的产业增加值?以弱小品牌群落组合而成的中粮集团,又能以怎样的产业驱动力,来实现宁高宁心目中的“大战略”?
成就世界级企业的最高战略是“做减法”,这些世界级公司往往将自己的主营业务,减到少之又少,其核心产业只由三两个单元构成,最多的也不会超过10个。然而,这些企业少之又少的核心业务,肯定是在全球市场中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的,竞争者几乎是无力撼动。
宁高宁作为一个被人称道的并购高手,进入中粮集团数年间,大手笔并购了十多个中粮原本没有的业务单元,表面看是扩大了中粮占有的产能资源,但这种“做加法”的战略,能构筑起中粮的“大产业”架构吗?
大品牌成就大战略,大产业成就大企业。从这個角度看,中粮集团的产业路径选择,显然缺乏未来的成长发力点,缺少核心业务的中粮,依靠什么成就未来的“大产业”?再换一个角度看,由一堆小品牌、小产业组合而成的中粮,因各业务单元之间不具备产业链动力,最终只能分化中粮现有资源。
以小品牌聚集而成的中粮,能实现宁高宁的“全产业链”宏图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