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源性胸水误诊为结核性胸水15例教训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收治心源性胸水患者32例,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水15例年龄58~83岁,平均68岁。既往有冠心病史2例,风心病史3例,梅毒性心脏病1例,余9例“无心肺病患史”。误诊时间1~2个月,院外误诊10例,院内误诊5例,均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均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轻咳少痰,其中典型夜间呼吸困难5例,均无发热,消瘦、咯血、心悸等。查体平卧位12例,高枕卧位3例,颈静脉怒张3例。双侧胸水6例,右侧胸水7例,左侧胸水2例,心脏扩大5例,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5例,收缩期杂音3例,主动脉瓣区双期杂音1例,余6例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肝大腹水、下肢水肿1例,余患者无下肢水肿。
辅查:WBC(4.2~9.6)×109/L,血沉15~40mm/小时,1∶2000、0T试验(-~+),胸片、B超证实胸水均在中等量以上。胸水检查:细胞数(0.360~0.6)×109/L,比重1.016~1.020,蛋白23~45g/L,LOH 120~640U/L。胸水性质渗出液3例,漏出液4例,余8例介于渗漏之间,胸水中均未发现抗酸杆菌和癌细胞。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3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冠心病5例,风心病5例,扩心病3例,高心病1例。
最后确诊冠心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高压血心脏病1例,梅毒性心脏病1例。
治疗:均抽胸水2~3次,每次量在600ml以上,全部病例经院外或院内抗痨1~2个月无效,停抗捞改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10~14天,胸水完全吸收。
讨 论
误诊原因分析:①本组既往“无心肺病患史”5例,胸水性质属“渗出液”,经抗心衰治疗10天胸水即吸收。对于这类患者特别要注意鉴别是心源性或是结核性胸水,故应仔细询问病史,做详细物理体查及做ECG、UCG和X线检查,以寻求心血管疾病病因,以免造成误诊。②对有明确心脏病史并行抗心衰治疗无效者,如伴胸水,应先考虑心源性的,即使进行抗心衰治疗无效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本诊断,因为胸水吸收不满意可能与抗心衰无力有关。③医师问诊及体检应仔细,特别是门诊医师,有3例出现典型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体查又未发现心脏扩大及心脏杂音,主观臆断为胸水伴随症状,予抗痨20余天后无效才转入病房。入院后确诊风心病2例,高血压心脏病1例,停抗痨改抗心衰治疗10天,胸水消失。另有3例起病时仅右侧胸水,在抗痨期间出现双侧胸水,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冠心病2例,考虑心源性胸水,停抗痨改抗心衰治疗,胸水吸收未复发。
本组有以下特点:①胸闷、气促胸水是其主要表现;②胸水量大,以双侧为主;③胸水性质为漏出液或介于渗漏之间;④胸水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为主而较少合并右心功能不能表现;⑤胸水随心功能改善而消失。由于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与大量胸水所至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相似。
防止误诊对策:①老年患者,如果胸水是其惟一表现而又能除外恶性肿瘤所致,那么即使无心脏病史及心衰表现,也要积极做心脏方面检查以除外心源性胸水可能,必要时进行抗心衰治疗以供鉴别;②一般而言,心源性胸水以双侧及右侧多见,单纯性右侧胸水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