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普之冬”惠及北国大粮仓
“过去我们种粮都是靠习惯,别人种啥我种啥,一块地里好多个品种。这两年通过科技培训,农民们知道了种子优选、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也知道了怎样才能获得高产。过去我们这里玉米亩产也就1000斤左右,现在用上好品种和新技术,玉米亩产能达1400~1600斤。”近几年一直种植玉米的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芦河镇先锋村农民史旭峰高兴地说。
由黑龙江省首创的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科普之冬”活动是利用北方农民冬季辍耕“猫冬”的农闲时节,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广泛组织开展的一项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该活动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二届。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享有“北大仓”的美誉。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大力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不断取得实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北国大粮仓做出了积极贡献。
助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科技培训是“科普之冬”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入冬以来,各地和各有关单位围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利用冬闲的有利时机,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大力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促进生产能力提高和农业增产增收。
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民急需的农业新技术,采取“科协搭台、农民点菜、专家掌勺”的培训模式,深入乡村开展“菜单式”的“科普流动课堂”活动,向农民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2010年12月28日,牡丹江市科协邀请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市经济管理站专家,就如何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合作社组织运作的相关知识,深入到东安区兴隆镇举办“科普之冬”流动课堂,面对面向农民传授绿色食品、农业合作社组织、畜牧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还深入到大湾奶牛场和大湾种猪场,现场解答技术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农民送去了一顿丰盛的科技大餐。
第二十三届“科普之冬”活动开展以来,绥化安达市科协向各乡镇党委下发了1.2万多张培训信息需求采集卡,围绕种养业、职业技能、合作经济等方面内容,群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培训科目,由村党支部综合后形成培训项目申报单,递交各乡镇党委,乡镇党委结合本地域特色需求及时反馈信息。科技讲师团紧紧围绕反馈信息中群众的需求,深入各乡镇举办知识讲座,并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根据各村特色主导产业、市域经济发展、农业新上项目发展要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科协接收“项目”申报14项,举办培训14班次。
充分利用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网络书屋、农广校等阵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技术骨干培训方案,组建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科技示范户、专业种养殖大户等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农民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12月3日,黑河市农村冬季培训启动仪式在爱辉区委党校举行,来自黑河市爱辉区11个乡镇的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民专业经济组织负责人、乡村干部等近200人参加了培训。邀请了省、市、农垦系统农业专家组成讲师团,分别就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政策法规、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场区共建等方面内容进行讲授。培训班学员在认真听课的同时,结合各自的工作和生产实际展开讨论,力求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增强掌握科技的能力。12月10日,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农业部门的农技人员和各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农业中心推广组人员和农村种植大户共300多人走进科技大课堂,聆听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李柱刚老师主讲的科普专题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 在第二十二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全省各地举办科普流动课堂和培训班2.2万班次,培训农民、乡村干部108万人次;发放科普图书、资料131万份;推广实用技术40多项。
科技服务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在开展“科普之冬”活动中,各地注重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粮食作物科技高产攻关模式,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省各地的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进行技术协作、技术会诊、技术攻关等科技咨询服务,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成果转让、推广和农业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近日来,绥化市科协邀请省内著名玉米专家和市农委、畜牧局等单位的专职教师组成科技讲师团,针对764名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及3000多名群众举办了现代高效农业、市场营销等科技知识讲座。1月6日,望奎县科协协同县农委、县妇联、人事局等科普之冬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来到火箭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望奎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刘英田为广大农民讲解了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广大农民特别关心、关注的玉米种植知识,并为农民朋友现场详细解答了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县科协还为广大农户发放了《农民致富宝典》、种养加等各种技术资料1000余册,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50多个。
各地利用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的有利时机,组织科技大王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为农民和农村干部传授实用生产技术。通过召开农业致富经验报告会、交流会,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峰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大王的示范、引带、帮扶作用,组织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镇共同致富的新局面。第二十二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绥化市发放“大王联系卡”3万多张,入户1.5万户,提供技术咨询近5万人次,结成3000多个“科技对子”,群众称他们为“不走的农村科普工作队”。
科普大集是全省“科普之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普展览、农业生产资料展销、科普大篷车展教等功能为一体,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广、内容丰富等特点。12月19日,北安市科协组织市农业局、计生局、人民银行、团委、妇联等12家单位,带着“科普大篷车”,载着“公共安全避险逃生知识展板”、《科学点亮新生活》图书及养殖技术资料冒着严寒在赵光镇举行科普大集活动。此次科普大集活动,共计展出展板2类13块,发放科普图书3类2500余册,科普资料16类30000余份,科普宣传品5类10000余份,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当地赶集的农民送上了实用的“科普年货”。
从2000年开始,黑龙江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先后在绥棱、呼兰、安达、肇东、方正、五常、尚志、通河等县(市)等地举办了全省科普大集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科普之冬”活动的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二十二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全省就举办科普大集177次,参加大集的农民达310万人。
科技示范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全省共有90个农技协、54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5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个人,共获得奖补资金1780万元。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榜样示范作用,把单个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同业生产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推动了由单一分散的农业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入冬以来,省科协成立“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活动。青冈以农技协为载体,深入到芦河镇平原村、万众村义务为210多农民群众举办了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讲授了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和2011年气象形势分析,并现场发放科普资料500余份。
“科普之冬”活动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致富大王、巾帼致富女能手、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科技致富典型的带动作用,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哈尔滨市在“科普之冬”活动中,积极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挖掘人才潜力,选拔组织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能人到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回村后带动周边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和方式,集中技术能人、生产骨干,发挥群体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突出优势产业,让“能人”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通过开展科普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创建活动,培育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学校、农村科技示范户、城市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等科普示范体系。2010年,全省农村共落实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33个、省级示范片67个,多项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管护措施广泛应用,使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全省各地还成立了465个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有效促进了农业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全省已有15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67个县市合作,在乡镇建设了8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村屯建设了5287个示范田,每年有组织或自发到园区参观学习的农民达150多万人次。全省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2450项,优良品种覆盖率高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5%。目前,全省已经建设示范科普活动站2600个,科普宣传栏4300个,选拔培养科普员3400人,为“科普之冬”活动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磊 编辑:吴建国)
(黑龙江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