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地沟油”吗?
学习,
掌握鉴别方法
其实,“地沟油”与普通动、植物油在感官上存在许多不同,稍加了解,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辨别餐馆、酒店是否使用这一健康毒瘤。网络上将“地沟油”的辨别总结为“看”、“闻”、“尝”、“听”、“问”的五位一体鉴别方法,颇有中医“望”、“闻”、“问”、“切”的味道。
“看”,顾名思义,“地沟油”与普通油在透明度、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区别,颜色发暗,油液浑浊并伴有沉淀的,大多为“地沟油”。其次,各种食用油在气味上也略有不同,唯独臭味是除了“地沟油”以外所有食用油所不具备的特殊气味,因此,稍稍加热,即可从气味中“闻”出真伪。与此同时,用“地沟油”烹制的食物普遍含有特殊的异味,大火爆炒而不香,一“尝”便知分晓。而且,由于加工环境简陋,“地沟油”中的含水量较其他食用油也明显偏高,燃烧时易出现轻微的爆炸声,非常容易就能“听”到。
此外,消费者可以坚持向商家索要进货发票,必要时甚至可以要求查看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查报告。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再消费、用餐。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放心地“问”个水落石出。
科技进步,
期待变废为宝
科学处理泔水并非我国独有的难题,美国、英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曾面临着数量巨大的泔水,并无从治理。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论证,各发达国家终究闯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道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近年来,随着美国汽油与天然气价格的“步步高升”,为了降低美国经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人们开始研发越来越多的废油处理转化新技术。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类似猫头鹰电力公司的一些企业正在向餐馆推广使用自动化热电联产系统,这种设备能将泔水转化为再生能源。而亚利桑那州的绿环公司,则以回收泔水生产生物柴油见长。
在进一步深入了解时,我们发现,用泔水生产提炼生物柴油,乃至航空用油,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中受到普遍而广泛的应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建设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并进一步保障与改善民生。就此二点而言,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将源源不断的“地沟油”作为再生能源的原料,变废为宝,不但有望解决这一困扰我国数十年的城市顽疾,并将切实降低一次能源使用率,加大二次、再生能源产能产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建设、保障与改善民生。
严惩不贷,
将由政府主导
据悉,我国目前已经通过自我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辟了泔水科学处理的新局面。然而,“地沟油”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除了之前阐述的巨大的利润空间等内在因素外,政府也对此负有一定的客观责任。曾有某家以生产生物柴油为主营内容的“新能源”企业,享受着国家诸多的政策优惠,却长期潜伏,制造加工“地沟油”,反映出我国管理体制的漏洞,讽刺着执法力度严重的不足。
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对泔水等参数废弃物的排放、回收、运输提出了规范要求。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地沟油”这一棘手问题。今年1月,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对于具有累犯、前科、共同犯罪的主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等情节,以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泔水回收除了政府运用通知、意见、办法等政策引导的同时,更需要制定专项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控制泔水流向,填补《食品安全法》中有关“地沟油”产业链各个环节中折射出的司法空白。并且,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配合执法,多管齐下,举一反三,才能彻底杜绝“地沟油”现象,发挥泔水作为可再生能源所应有的价值。
上一篇:信息流通
下一篇:除了冷冻肉,各国的战备物资还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