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创新思维的培养
历史同其他科目一样,其目的是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任重道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认为有几下几点:
1.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称之为“角度创新”。例如在讲到对华盛顿会议的评价时,历史老师可先分析书上的评价: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中国的多项要求遭到拒绝。这次会议以共同宰割中国为结束。然后我们提出新的观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取得了外交胜利。中国自1840年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以来,这是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民族权利,而争回了某些东西。山东权利的归还虽然带有附加条件,但已没有像日本提出的那么苛刻。为什么这样说呢?这种差异是由于观察历史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传统的评价着眼把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所取得的结果同最初参加会议的愿望作比较,而第二种评价着眼于把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取得的成绩同中国近代其他的外交活动进行比较。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方法称之为“理论创新”。例如在讲到“五种社会形态”这一理论时,教师先启发学生对一个具体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例如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又如美国,由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没有“童年”期,而是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如意大利,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详细的分析,诱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创新性观点:“五种社会形态说”只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粗线条宏观上的勾勒,并不适用于世界历史上的所有国家。
3.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基础。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史学危机”的声音,这是因为我们把历史知识看成已经穷尽固定不变的东西,历史研究不可能再现历史现象,而是尽可能的使二者趋于接近,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新的史学材料的出现,知识更新是必然的。通过知识的更新和重新排列组合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的方法称之为“知识创新”。
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发创新思维,这是所有教师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钱旺乡教育办
下一篇:浅谈紫砂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