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2007年,潼南县水利工作围绕打造“渝西水利大县”目标,采取超常规手段和强力措施,全力推动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成绩斐然: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市级及以上资金3560万元。同比增长186%。4月中旬,重庆市农村水利工作现场会在潼南召开:6月8日,庆祝直辖十周年全市2007年上半年80万饮水安全项目竣工剪彩活动在潼南卧佛镇隆重举行;10月10日,获得重庆市政府200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一等奖。
潼南地处重庆市西北部,是2006年特大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县,水利基础十分薄弱,如此显著的水利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在重庆市“两会”前夕,赴潼南采访了水务局陈开中局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陈局长认为,潼南水利事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2006年大旱之后,潼南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加快水利发展列为县委、县政府第一位工作。2007年4月初,潼南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措施,把“建设渝西水利大县”纳人了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从组织、资金、制度等方面加紧、加快、加强潼南水利事业发展。
精心打造“亮点”工程
一年来,在重庆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潼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陈局长带领他的水务团队,立足“加快”和“率先”,深化水利改革,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亮点”工程,全面推进潼南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一是推行“整村、整镇推进”。在饮水安全、小型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中,把打井建池、提灌站维修、山坪塘整治、屯水田建设、渠道配套清淤等结合起来,整镇(乡)、整村、连片进行综合规划,建成具有当地特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小型供水、灌溉网络,使太安镇黄连村、花岩镇水桥村整村解决了灌溉、饮水难问题,五桂全镇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二是实施“三公示”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人饮安全、小农水等“民办公助”工程,全面推行开工前、竣工前和违规违纪查处“三公示”制度,明确工程责任人、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群众筹资筹劳、开工竣工时间。违纪违规等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是引入“竟标”立项机制。建立补助项目申报制度,优先安排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了筹资筹劳、项目完成进度快、质量好的村,谁积极就支持谁。通过竞标,卧佛镇冷坝村被定为饮水安全示范村,太安镇黄连村被定为小农水项目示范村。
四是全力打造“亮点”工程。按照“提升形象、打造亮点、使亮点更亮”的要求,建成了太安镇黄连村、五桂镇圆觉村等5个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五桂镇东南村、新胜镇中锋村、卧佛镇张板村等10个村级饮水安全工程及桂林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卧佛、古溪场镇供水工程等一系列“亮点”工程。
与此同时,陈局长带领他的水务团队。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60处,修复水毁工程330处,新增有效灌面0.44万亩,恢复改善灌面3.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98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00处(新打机井2980口),解决了4.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青云、陈家湾、杨家沟、黄桷堡等1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同,恢复防洪库容280万立方米,恢复蓄水360万立方米。确保了水库下游3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渝西水利大县
谈及发展,陈开中局长激情满怀,对未来信心百倍:潼南水利工作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涪、琼两江灌区工程、缺水易旱地区的小型水利建设和病害水库整治,着力推进城区堤防二期工程和涪、琼两江沿岸镇乡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重点解决易旱地区饮灌安全、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沿江防洪安全等突出问题,完善水利管理,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利排灌防洪体系,实现水利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潼南建成“渝西水利大县”。
本刊记者 田 共
上一篇:浅析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