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
[摘 要] 江苏省沛县常年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面积约2.67万hm2。由于长期使用单一专用除草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得到有效控制,而硬草、多花黑麦草、雀麦、节节麦等杂草危害逐年加重,且数量与范围不断扩大,原有除草剂防治效果较差,成为化除工作的难点。近几年通过大量试验示范,筛选出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等除草剂,并大面积推广应用,针对禾本科杂草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禾本科杂草;麦田;发生现状;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6)32-13-2
江苏省沛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近4万hm2,杂草发生面积3万hm2,现有13科30种杂草。目前,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有效减轻了杂草对作物的影响。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等得到了有效控制,而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多花黑麦草和节节麦等杂草却逐年加重,已成为沛县麦田主要恶性杂草,使原有药剂的效果逐渐减弱,这一现象已成为化除工作的一大难点。
由于杂草的不断滋生,和小麦争夺阳光、水分及营养等必需物质,使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逐渐下降,影响沛县小麦整体的生产与经济效益。目前,根据沛县麦田杂草发生特点,当地植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大面积调查摸清了沛县杂草发生概况,做了大量除草剂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大面积推广,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特点
1.1 硬草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危害呈重发趋势
硬草是沛县主要禾本科杂草之一,2010年前,硬草主要危害稻茬麦田,主要集中在沛县东部地区。但随着麦种串换、湖水灌溉、水稻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化学药剂太过单一,导致硬草在全县普遍发生,达标面积为1.48万hm2,占麦田杂草发生面积的34.2%。2012-2014年12月上旬调查显示,1 m2平均发病115.3株,高的达1 000株以上,是沛县发生密度、发生面积最大的杂草。
1.2 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草相变化明显
2012-2014年,连续3 a对全县麦田进行调查,查到杂草分属13科31种。而2006年调查时仅11科22种杂草。禾本科杂草由原来的野燕麦、看麦娘为主演替为硬草、雀麦、早熟禾、节节麦和多花黑麦草等为优势种的格局。
1.3 麦田杂草抗药性明显
最突出的表现为麦田禾本科杂草对精恶唑禾草灵类除草剂的抗性。近3 a田间试验示范表明,冬前667 m2用6.9%精恶唑禾草灵100 g,药后30 d防效为70%左右;春季667 m2用100 g防效为75%左右。
2 麦田禾本科杂草重发原因
2.1 耕作栽培制度变化
长期推广免少耕栽培导致杂草种子积累。沛县小麦主要以浅旋耕为主,并逐渐取缔了传统的深耕模式,这就使杂草种子集中在土壤浅层,导致杂草危害进一步加重,影响小麦产量。同时,免少耕麦田在小麦播种前已有许多草种在坂田上萌发,播后盖籽泥土表面又滋生大量杂草,导致难以抓准化除适期,造成防效降低。
2.2 稻草全量还田的影响
近年来,沛县大面积推广稻草全量还田,这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稻草综合利用率,但也影响了麦田除草,导致土壤封闭除草剂防治效果下降,危害加重。
2.3 杂草繁殖力强
沛县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如硬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繁殖力和适应性极强,适生范围广,如硬草1粒种子在第2年可繁殖1 000粒,第3年可达100万粒,禾本科恶性杂草自身特性决定了该类杂草很容易扩散蔓延。
2.4 聯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携带杂草种子传播
近年来,小麦机械化收割发展迅速,以硬草、节节麦、雀麦为代表的禾本科恶性杂草也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迅速传播蔓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2.5 除草剂应用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后小麦农场化规模种植,许多大户秋收秋种进度普遍推迟,土壤封闭类除草剂使用时间亦推迟,导致防效下降。同时,许多农户秋播期间放弃土壤封闭类除草剂的使用,过分依赖春季使用茎叶类除草剂,导致茎叶除草剂对大龄草的防效也相应下降。
3 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治对策
根据当前沛县麦田硬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发生重的现状,依赖单一的化学药剂已经无法有效防治。因此,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探索综合治理措施,来有效控制杂草的蔓生。
3.1 精选麦种
大多数杂草种子是通过混杂在麦种内传播和蔓延的,应在播种前狠抓种子精选工作,尽量避免将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田块所收获的小麦作为翌年麦种使用。对调运麦种,要严格植物检疫程序,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避免带草籽麦种流入市场。
3.2 把好农业栽培措施控草
轮作换茬,加强对沟渠和田埂等非耕作区杂草的防除,加强麦田管理等措施是综合治理麦田草害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麦田禾本科杂草自然出草量,而且有利于改善麦田环境。因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争取苗齐苗壮,形成麦苗的群体生长优势,进而实现生态抑草,通过强壮的麦苗压倒弱小的杂草,进而消灭杂草。
3.3 对草害发生严重田块实施耕翻播种
麦田实施耕翻播种既可以消灭播前出土杂草,又能减少播后出草量,尤其对草害发生严重田块,耕翻是现阶段见效最快的措施,也是实现控草目标的有效保障。
3.4 合理施肥
通常使用麦秸壳、畜禽肥等有机肥。在施入麦田时需要提前进行堆沤,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完全腐熟等过程。
3.5 人工防除
一是严重发生区实行小麦单独收割;二是在杂草成熟之前进行人工拔除。
3.6 化学防除措施要得当
要坚持“冬前防除为主、春季防除为辅”的策略。立足全面用好一次土壤封闭除草剂,对麦田后生杂草进行处理。
3.6.1 选择除草剂品种要准确。对麦田禾本科硬草可先进行土壤处理,通常选用异丙隆或高渗异丙隆等除草剂;茎叶处理可667 m2选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3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对节节麦、多花黑麦草、早熟禾、雀麦等难防除的恶性杂草,667 m2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悬浮剂25~30 mL或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阔世玛)水分散粒剂20~25 g加助剂伴宝60~70 mL。
3.6.2 选择最佳施药时间。苗前土壤处理可于播后苗前选准药种,加足药量、兑足水量均匀喷雾。苗后茎叶处理,提倡冬前化除,冬前用药施药适期宽,对小麦安全、效果好、用药量少,大大优于春季用药。冬季施药要抓住冷尾暖头突击用药,禁止在寒流来临之前或寒流期间施药。春季化除要作为补充手段。
3.6.3 严格控制除草剂用量。每种除草剂都有一个适宜的用药量,在适量范围内用药可以达到精准用药、减少用药成本、保护环境的效果。还需要依据麦田中杂草的实际草相、草龄进行剂量的调配,通常草龄小时用低限,草龄大时用高限。敏感杂草用低限,抗药性强的杂草适当加量。
3.6.4 注意轮换和交替用药。如果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可能导致杂草产生抗性,还会导致杂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药剂效果大大降低。因此,要合理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增强各类型药剂的使用效果。
3.6.5 把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由于多年来使用异丙隆,部分麦田禾本科杂草对其敏感性已大大降低,需要尽快筛选并推出新的土壤除草剂品种。精恶唑禾草灵类除草剂敏感性也大不如从前,近1 年炔草酯类除草剂在沛县应用范围较大,7.5%啶磺草胺对抗性禾本科杂草显示出一定优势。为保证这些农药在沛县的应用效果,需要继续试验示范,不断筛选新的除草剂品种,扩大示范范围,并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