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名师培训课程实施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通知要求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为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5月17日发布“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通知要求“国培计划”——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及使用指南,设置“国培计划”培训课程,研制项目实施方案。各地要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项目立项评审、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三个“标准”,根据重庆市教委“国培计划”(2014)项目申报的要求,结合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国培计划”(2014) ——重庆市国培计划2014小学英语名师“两地四板块”的培训课程。
研修课程的主题、目标及设计理念
1. 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研修主题
项目团队根据三个“标准”和“国培计划”的精神,在对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各区县原有培训学员进行访谈、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到各区县并没有开展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部分区县甚至没有把新课标发到每一位教师的手中。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规定的2012年秋季全面实施的效果。基于以上考虑和“国培计划”“雪中送炭、示范引领”的培训目标,我们精心设计了本次研修主题,即基于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准确把握与运用,在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学科的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力和教育教学研究力成为了研修的主题。
2. 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理念的研修目标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围绕主题,确定了以下研修目标:通过研修“提升三力”即:课堂教学力、教学反思力和教育教学研究力。同时,通过问题解决式研修活动、实践式互动研修活动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念和学生发展的认识,加强师德素养,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三大领域课程内容主线,能针对新课改提出的基于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思维、社会文化、语言运用)的教学内容,掌握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策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反思力和教学及研究水平,促进重庆市小学英语名师的专业成长。
3. 基于成人“经验学习、问题学习、任务学习”为理论基础的课程理念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原创的研究学习,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通过对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结合多年培训的经验,我们形成了以“标准”为指导,学科为基础,学员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课例为载体,实践为取向,物化为保障的课程理念。
研修课程的内容
培训内容按三维度、七模块、多形式设计,体现课程的层次性。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精神,本次培训课程设置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研修内容,在每个维度下设置不等的模块内容,在每个模块下设置培训专题,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模块是培训内容的重点(见图1)。
1. 师德修养模块:提升师德水平,促进持续发展
师德修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是推动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核心,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本模块主要包括《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模范教师师德修养报告,教师终身学习理论等内容。
2. 学生发展模块:读懂学生,了解儿童学习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力以及在不同学习方式中的学习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案,才能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模块主要包括小学生英语学学习心理,小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特征及策略,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及教师角色定位等内容。
3. 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模块:以主题为核心,学科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表明,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是:知识、技能、态度。在教师专业知识的金字塔模型(见图2)中,数学的学科教学知识(MPCK)成为金字塔顶,是教师培养向度的核心成分,也是本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是本次研修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系列模块中,紧扣培训主题,依托小学英语课程的三大目标,从新标准、新教材解读,学科背景知识,“三力提升”目标为主线、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方面设计多种形式的研修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小学英语教师的MPCK的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解读、新课标下的修订后新教材介绍、基于核心词的“认知思维”、“社会文化”、“语言运用”的内容主线、重难点课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等内容。
4. 教学评价模块:关注学生、立足课堂,促进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本模块中安排了学生学习评价和工具使用的深度的观课评课两个内容。
5.教学研究模块:开展小组大课题和个人微课题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
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发现、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如何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研究成果的提炼是农村教师最困难的问题。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尽可能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在120天的培训中有近三分之一课程是关于研究的,比如怎样做课题、微课题,怎样写论文,怎样写反思等。
课程研修模式
培训模式是培训效果的有效保证。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出学员的创造性。为了凸显成人学习的特点,根据培训内容,我们设计了任务驱动模式、问题探究模式、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模式、文化沙龙模式、团队建设模式、成果物化模式等培训模式,保证培训课程的有效实施。
1. 任务驱动模式:确立任务意识,培养主动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是由培训的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员的培训前的调研和“标准”的要求,设定一系列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每天教学体会、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感悟。让学员有内化所学的明确任务。实现学员专业知能和专业情感的发展。
2. 问题探究模式:树立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问题探究模式由培训的专家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多年对某一领域研究的经验,提出1-2个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学员小组研讨、专家学员互动交流、学员代表经验分享、专家诊断引领等形式积极探索,课后分小组对研讨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进行展示。这样的培训模式对学员问题意识的树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用。
3. 主体参与式培训:重视学员参与意识,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主体参与就是要使学员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积极者。培训者在其中成为引领者和帮助者。我们倡导以学员为本,增加培训体验感悟,引导每一位学员都应该参与到培训团队中来的培训理念。通过与专家沟通、学员沟通,我们在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模块都安排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讲座、上课),在专家的理论引领下,由3-5个学员自由组合成一个临时的学习小组,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每一位学员都敢于展示自己,相互学习交流。实现大家互相学习和专家临场诊断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学员与专家和学员与学员在参与中交流与碰撞、分享与经历、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 案例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转化,启迪教育智慧
专家授课依托大量真实案例,图文并茂的PPT和真实的课堂录像能激发学员学习的激情,精辟的案例分析能加深学员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一线专家的教学示范课和学员的研究课为学员展示真实的课堂案例,在专家的解读下,为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操作策略,学员在对这些案例的研讨和反思中提升理论水平,启迪教育智慧。
案例分享:研修课程的特色
(1)主题设计紧跟课改脚步,具有时代性
培训主题选择《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整体把握和有效实施,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对教育部下发的三个“标准”的全面贯彻落实。学员通过培训后返回原单位的学习汇报,带领和指导所在单位老师学习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国培学员作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2)以主题为核心,构建多重循环的课程体系
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的整体把握和有效实施”主题,根据小学英语“认知思维”、“社会文化”、“语言运用”三大领域内容,在每一领域安排凸显核心词的“新理念—新教材—新设计—新课堂—新评价”培训主线,从而构建了“四板块五目标”的循环课程体系,突出培训主题性。
(3)问题探究、主动参与的培训模式,突出实践取向
以问题为导向,案例为载体,各循环体系构成一个从问题的现象到本质、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实践取向,构建了“理论引领—名师示范—互动研讨—实践探索—反思提升”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和南坪实验小学、花园村二小、海淀实验小学、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小学部和中关村三小等国培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践,与基地校进行同课异构、共同评课,突出学员的自主性、参与性,凸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文化沙龙模式:立足与氛围,让学员智慧交融
文化沙龙模式就是让学员在沙龙的氛围中将自己的智慧与激情与专家、学员和培训其他工作者一起分享,让大家智慧交融。例如:我们设计的《我们离名师还有多远?》、《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思与行》、《中国形象与我们的外语教学》和《感受高雅文化——我与国家大剧院面对面》等活动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让学员在沙龙中提升了品味,获得了精神。
6. 团队建设模式:团队精神,让学员自觉在团队中成长和奉献
团队研修模式是基于国培名师培训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分分合合,固定与不固定的情况下的一种特别的培训模式。我们采用设计拓展活动课程凝练团队;我们设计班歌、班训课程提升团队;我们通过文化考察、任务完成和对团队贡献课程考验团队。
7. 成果物化模式:成果推动发展,让学员在痛并快乐中提升
成果物化模式就是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炼、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和所为,并及时固化下来,用成果推动学员可持续发展。我们设计了物化成果平台课程,要求学员在学习期间。物化至少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搞好一个微课题、写好自己的成长集等。我们搭建了《基础教学课程》《基础英语教育》《英语学习》(教师版)《二十一世纪英语报》《今日教育》《师资建设》等报章杂志平台,我们还采取出版成果集等平台课程物化成果。这一课程都极大地提升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的创新还不够,从培养名师来看缺少一些高位的与世界接轨的东西。我们虽然有了课程设计的前沿性但前瞻性不够、创新不够。我们认为国培名师提升的关键就在于课程的创新。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还要加大课程创新力度,争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忠诚于教育事业、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强的名师。同时,种子的选派也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带来了一些挑战。在种子的选派上,2011、2012、2013三届来看,是一届比一届好,这应该说越来越有利于课程的建设了。但还是有些问题,比如:2014年的学员中都还有少部分教师不是学习英语学科的老师,也没有教过英语,这对课程设计的高度上会受到牵制,年龄太小的年轻老师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缺少教学实践经验,适应名师培养课程也是有难度的。
下一篇:学生需要,教学设计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