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贯彻地理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动地理学科教学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实施步骤 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法(国外称为个案研究,即case study),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提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案例解读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1)给每个学生发放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影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6)讲案例化为剧本,部分学生表演出来;(7)利用现时的刺激或有用的环境制造案例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使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写的氛围,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学习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时,播放多媒体视频,形象展示“农业梯田”、“日本填海造陆”等实例,使学生很快进入案例问题中。
2.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用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否则学生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案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②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想一想,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③ 你还能举出哪些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实例?并对这些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3.合作学习阶段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取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5人左右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人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
4.总结评价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对学生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评价。(2)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和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1)主体参与是案例教学的精髓。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获取蕴含其中的那些已经形成的知识或观点,还在于学生创造性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典型的地理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案例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地理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和经验,是“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
(2)重视了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案例本身表述的客观性、案例答案的多元化,以及案例教学采用自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这就是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创造的机会和宽松的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着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之处,但都不是完人。案例教学法要求通过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群体生活,并将自己溶如群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增强了凝聚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出群体的“合作力”。
(4)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应注意的问题 。
案例质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案例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编制出好的案例。并且,案例教学固然有效,但不应千篇一律,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南京江苏出版社 2003.11
[2]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