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5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和诊治。方法:对75例确认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5岁47例(62.7%),70例均有咳嗽(93.3%),肺外并发症有16例(21.3%),胸片、肺门阴影增多18例,斑片状阴影48例,9例呈间质性肺炎改变。结论: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并发症;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30—01
肺炎是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小儿肺炎15—20%,而且发病率显著升高,常见于5岁以上小儿,不仅侵犯呼吸道,还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二年来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40例,女35例,男:女为1.1:1,年龄2月—10岁<1岁8例,1—5岁20例,>5岁47例,4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史。75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⑴。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同时行血沉,心肌酶谱,胸部X线摄片,部分做脑电图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0例均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初期为阵咳或干咳,2—3天后出现咳痰,其中有13例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8例出现呼吸困难,1例出现胸痛,53例出现发热,18例为驰张高热,16例有肺外并发症,其中渗出性胸膜炎3例,麻疹样皮疹2例,关节痛2例,出现呕吐、腹泻3例,肝功损害1例,神经系统损害:惊厥、头痛、呕吐、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节律2例,心肌炎者1例,表现为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CK—MB均升高,心电图有传导阻滞。
2.2 胸部X线表现:18例肺门阴影增多,48例呈现片状阴影,9例呈间质性肺炎改变。
2.3 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确认后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7天后改阿奇霉素5--10mg/kg.d口服,连服3日,间隔4日,共2—3个疗程,对痉挛性咳嗽者加用吸氧,雾化吸入,一日二次,有心肌损害者用ATP,辅酶A,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予糖皮质激素,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治疗。所有病例均症状缓解,体征消失,治疗14天后复查胸片,吸收好转出院。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显著增高,其发病年龄以5岁以上儿童多见,临床常有畏寒、发热、咳嗽、头痛、乏力、肌痛、全身不适等,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以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部分可有胸痛,胸部体征少,婴幼儿感染相对较少,但一旦感染病情较严重,表现为喘憋,呼吸困难,易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或痉挛性咳嗽,易误为百日咳⑵。肺外并发症有消化系统呕吐、腹泻、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有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有心肌炎及心包炎,此外尚可有皮肤粘膜、肾脏等损害。
由于MP无细胞壁,它对青霉素和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结构的抗生素均不敏感,抑制细菌合成抗生素如大环内酶类的红霉素、阿奇霉素,由于半衰期长且在细胞内、组织内水平高、副作用相对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成为首选,对于早期有支原体血症发热患儿可选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7—10天,待体温下降至正常可换用口服,但其有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及静脉炎等副作用,应注意给予胃粘膜保护剂,保肝药物预防,对重症肺外合并症如脑膜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少后遗症,对轻症胸腔积液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有急性肺损伤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或短期有大量积液者可使用。
对于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开展相应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儿科医生若遇有⑴持续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有炎症表现;⑵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青霉素或头孢类治疗无效,即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是尽快治疗支原体肺炎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一旦诊断明确,要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2] 史换玲,婴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中国临床研究。2007.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