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
摘要:生物化学是培养面向农村和社区实用型卫生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目前我国正面临基层医疗合格人才的短缺与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严酷的情况,因此,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渗透着岗位需求,培养合格的医学职业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77-02
我国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及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急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任[1]。因此要求所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应具备“小病能治,大病能鉴别”的基本临床医学能力。生物化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能力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基础医学等医学领域和其他生命研究领域,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任何一级卫生人员包括基层医护工作者,没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就难以上岗工作。所以,在面向农村和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是一门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基础课程。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应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2]。而目前我国正面临基层医疗合格人才的短缺与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形势严酷的现实情况,因此,高职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作为高职医学重要基础课程的生物化学教学更应以医学生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生物化学涉及体系复杂,教学难度大。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体的交叉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涉及的体系包括糖、蛋白质、核酸、脂等,其概念抽象,内容枯燥乏味,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较大难度。且近年来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师需要对最新的进展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讲得彻底深入。
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基本是以“实验教师预先准备好实验材料,上课讲解,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的形式完成的,实验报告也常照抄实验指导材料,实验教学重验证而轻探索。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过多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新发现。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本不能培养医学生岗位能力。
3.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相符。据调查,高职生物化学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沿用经典生物化学教材,教学内容与高职医学生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脱节现象,学生职业技术知识等匮乏,不能适应就业岗位要求。
4.教师知识结构上存在缺陷。生物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或综合性大学的化学或药学专业等,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对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工作内容和性质知之甚少,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授课时往往对医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效的衔接,容易造成基础与临床课程割裂,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使教学和学生的岗位需求不对接。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
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应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保证自身优势,占领医学高等教育的一方市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3]。
1.理论教学的岗位需求体现。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医学实用型人才,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体现岗位需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的倾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实际岗位需要为目标,使课程内容服务于岗位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于临床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将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等,因此关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组成及生命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变化”的内容应重点讲解,如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营养缺乏症等;对于药学专业,在学习酶相关的内容时,酶的抑制剂、激活剂等内容与他们的岗位需求密切相关,要结合抗生素等药物的作用机制重点讲解,并充分引用一些以酶作为靶位的药物实例来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命体信息的传递与调控部分”的内容较复杂难懂,在对高职各专业医学生授课中应进行详略增删,把基本的问题讲清楚,够用即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诊断手段多依赖先进的检测仪器,生物化学中涉及很多的临床检验项目。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岗位需求,要结合疾病分析某些生化指标的内涵,并要求学生看懂生化化验单,如肝功检测中,化验单上“ALT、AST”等符号要看懂,并通过学习说出各项目的意义。
2.实践教学的岗位需求体现。高职医学毕业生除选择进入医疗系统工作外,部分会选择在医药相关企业从事药品研制和生产等工作,这些岗位对其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中采用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材料和方法综合运用[4],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需求,生物化学实验可将血清制备、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融合在一起,实验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指导教师提出选题的方向、实验目的和条件,具体实验设计、实施等问题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反应的实际实验现象,客观地书写实验报告,并强调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既综合地验证相关的理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可择机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诊断或见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增强与临床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岗位需求。
3.教学方法的岗位需求体现。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中适时引用临床病案,结合医药领域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如讲生物氧化时,结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煤气中毒等;糖代谢的学习,结合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学习脂代谢时,联系肥胖症、脂肪肝等讲解;讲蛋白质代谢时,多联系实际病例,如白化病、氨中毒等。这些临床实例的引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避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脱节,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但须注意,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要与专业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临床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适当结合医疗保健方面的案例;对药学专业的学生,要结合药理方面的案例。如在糖和脂类代谢学习中引入案例:女,66岁,患糖尿病8年;乏力,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尿糖高于正常值,空腹血糖为9.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4.8mmol/L。问题:何为血糖?正常范围多少?什么是糖尿病?为什么严重糖尿病患者会并发酮症酸中毒?让学生以糖尿病为中心去探索和学习[5]。通过此案例的引用,学生将糖、脂类代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并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用临床病例分析,用生化知识解释、分析临床疾病的分子机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生化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为学习临床医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4.教师素质的岗位需求体现。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不同专业的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教师要对不同专业的基本课程有所了解,积极参与业务交流,学习临床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生物化学的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师要关注新闻媒体中有关疾病、食品、药品、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寻找这些内容与生物化学的联系,将这些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素材,能够使生物化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能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体现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
三、结语
生物化学是高职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关键在于如何将教学与医学生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为培养优秀的医学职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王家骥,刘义海.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2(176):93-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http://baike.baidu.com/view/7311169.htm.
[3]刘小香,孙爱华,等.浅谈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J].蛇志,2013,25(2):249-251.
[4]付云,王芳,石如玲,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58-659.
[5]王齐,陈辉,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