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西部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人力资本是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具有丰富人力资本的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直接推动力,因此西部发展现代农业应首先培育富含人力资本的农民。文章首先从教育与医疗水平现状阐述了西部农村的人力资本现状,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从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农民在职培训与医疗状况着手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西部地区现代农业
库兹涅茨定义经济增长是“不断扩大地供应它的人民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商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提高,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建筑在先进基础之上,并且进行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调整”。人力资本既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生产要素,又是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卢卡斯认为“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测算,依靠普及教育、知识扩展、等因素带来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为为49%与31%。
一、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人力资本是为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G.曼昆、D.罗默等构造了一个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为解释变量,产出为被解释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模型方程的估计表明人力资本可以解释经济增长中的40%以上。含有人力资本的农业劳动者既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者与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我国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业劳动力的0.71%,每4.67平方千米土地只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为1/10000,而发达国家是30~40/10000;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人,每百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
1.教育水平状况
截止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科技活动人员114726人,占全国比重为21.2%,仅为东部地区的40.9%,其中农医理工类78828人,占全国的比重为21.5%,为东部地区的41.1%。2007年西部地区(不含西藏地区)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人数占农村居民总人数的10.6%;达到小学教育水平的为29.6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82%;高中文化水平的占8.51%;享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占1.84%;具有大学学历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83%。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6.34%、25.76%、52.91%、11.01%、2.54%与1.45%。
2.医疗卫生现状
劳动者的健康素质会直接影响其体力、劳动年限、劳动效率等,2008年,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是1081272张,占全国比重的26.8%,仅为东部地区的63.4%;西部地区卫生院271354个,卫生人员1499445人,分别占全国比重的31.3%和24.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西、中、东部地区分别为3.24、3.46和4.57人,全国平均水平3.81人;按床位数分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数,西部地区仅占全国的21%和11.4%。西部地区劳动者的医疗条件较差,健康素质的保障条件低于全国水平。
二、战略路径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培育人力资本可以从健康设施和服务,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及活力的支出及在职培训和正规教育等途径着手。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9%。中国科学院《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称:体能、技能、智能投入比为1:3:9,而收益却为1:10:100。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人力资本含量主要从教育、健康投入着手。
1.国家应加强西部教育投入
1.1普及义务教育
国家应提高义务教育尤其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在教育支出中的比重;加快西部校舍建筑改造,提高校舍质量,扩大中小学数量;合理配置全国教学资源,增加西部教师数量,提高质量,重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发展适于当地的教育方式;在民族地区,尤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尝试创建8+1式义务教育,即8年理论学习的修养和1年技能职业教育,使得不愿再进行更深教育的学生毕业即能工作,这样可以缩短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1.2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
政府应探索创造多种在职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定期下乡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传播最新种植、育种知识;在农村直接设立培训点,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扩大“农家书屋”的数量、提高质量;组织农民到异地学习交流农业相关知识;可以尝试在农村地区建立小规模的成人教育学校,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养。针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等特殊区域进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
2.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2.1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国家应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合理引导我国卫生技术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加强对西部地区尤其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待遇;加快农村巡回医疗车项目的实施,尽管2003年、2005国家安排资金2.2亿元,为西部地区982个贫困和少数民族边远县配置了农村巡回医疗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农村地区对医疗的需求。
2.2提高公共卫生补助经费
虽然2009年,西部地区社区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12元,全年向西部地区拨付补助经费43.2468亿元,占全国投入总量的41.86%,但是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数量多,城镇化率低,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多,农民人
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质量低,所以卫生补助经费尚待提高,尤其应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新疆等高寒、边远省区的补助额度。同时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安排补助资金,用于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黄金辉.中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培刚.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刘祖春.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黑土地上的爱情
下一篇:矿物质总动员之九,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