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的共68例,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服用300mg的氯吡格雷,随后则服用75mg;观察组治疗前服用600mg氯吡格雷,随后仍服用75mg。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9.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服用600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剂量;安全性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常见形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所致的,并造成了患者冠状动脉内出现了急性阻塞[1],在进行心脏情况检查的过程中则出现ST段急性抬高问题,其治疗主要采用氯吡格雷。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對比不同药剂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改善病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的共68例,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3.5)岁,并在发病后的12小时内入院治疗。此外,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26.7±19.4)mmHg,平均舒张压为(83.1±12.3)mmHg。与此同时,所有患者尚未接受过程心脏搭桥手术,且未使用过氯吡格雷,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心电图观察和相应治疗。对照组治疗前服用300mg的氯吡格雷,随后则服用75mg;观察组治疗前服用600mg氯吡格雷,随后仍服用75mg。与此同时,两组患者仍需进行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治疗结束后进行抗凝治疗。此外,需要进行低分子量肝素溶液的注射以及相关药物来对心肌耗氧量进行降低调整。
1.3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以ST段回落的百分比为疗效判定的主要标准,即ST段回落的百分比=[(治疗前ST段-治疗后ST段/治疗前ST段]×100%。并评价标准方面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其中,显效指回落百分比>50%;有效指回落百分比在30%-50%之间;无效指回落百分比<30%。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除此之外,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以均数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9.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尚未发生不良反应,即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死亡率较高,受到了患者的关注。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但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引发二次心肌梗死,需要关注治疗的安全性[2]。
氯吡格雷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药物,具有吸收快的优势,能够对血小板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ST段回落百分比是对心脏恢复情况观察的主要数据,也是治疗该疾病过程中可参照的重要标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在初次使用氯吡格雷的时候,采用更大剂量时的治疗效果更好,且能够较快的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与此同时,依然能够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死亡率[3]。因此,我们认为使用高剂量的氯吡格雷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治疗前服用600mg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2]赵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5-26.
[3]王喜梅.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3(12):221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