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
【摘要】 目的 探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0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 总结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40例老年病患, 34例好转, 好转率是85%;6例死亡, 死亡率是1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 常见的梗死部位是广泛前壁和下壁。结论 注意分辨有差异性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与部分心脏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 比较常见的有过度性疲劳以及情绪激动或者饱餐后、休息不足等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有:心前区发生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大汗等情况。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AMI病例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 共40例, 其中21例男和19例女, 年龄在60~75岁间。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
1. 2 梗死部位 患者经CT造影检查后, 确定梗死部位为:前侧壁坏死8例, 前间壁坏死7例, 广泛前壁坏死13例, 下壁坏死9例, 心内膜坏死3例。
1. 3 首发症状 主要的先兆症状有:胃痛、心力衰竭、牙痛、左上臂痛、并发性心律失齐、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胸痛、无痛性心肌梗死、呼吸困难、不典型性疼痛。
1. 4 并发症 19例心律失常者, 13例并发心力衰竭者, 8例脑血管意外者。
1. 5 治疗手段 由于老年AMI较重的病情, 且第1周常出现心功能受损, 病情变化快, 严重的并发症。因此, 治疗期间除了卧床休息, 还要给予40%以下浓度的持续性小流量吸氧。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携带硝酸甘油以备发病。为了预防血压过低, 泵衰竭同时有低血容量及低血压时,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时宜小剂量, 在补充血液容量的情况下使用。患者应该少用或尽量不使用镇痛药剂, 尤其是一些可以上瘾的药物如吗啡应该避免使用。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应该住院治疗并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电图, 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方面的变化, 并做及时迅速有效处理。利多卡因适用于已出现室性早搏的老年患者。对于没有其他并发疾病或者禁忌性病症的患者, 应该尽早进行溶栓以避免血栓形成栓塞, 并且需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方面的变化。
1. 6 好转标准 ①心电图ST段回到基线, 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②患者心痛情况消失, 血流速度以及流量恢复, 没有心率衰竭发生以及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 病情比较稳定;③心脏彩超的心室射血分数大于40%;④血清心肌酶回复正常。
2 结果
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好转患者为34例, 好转率达到85%;死亡患者为6例, 死亡率为1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该病大多数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是心肌血流一定时间中断所造成的心肌坏死[2]。
对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如下:①老年AMI可在临床症状方面、心电图表现甚至心肌酶学等三方面表现不典型, 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明显, 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多见;②40例患者中前壁坏死以及下壁坏死占所有患者总数的92.5%, 达到37例;③绝大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的首发症状;④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状表现比较明显,19例(47.5%)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13例(32.5%)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8例(20%)患者有脑血管意外情况;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比较突然, 病变范围大, 并发症较多, 因此治疗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预后效果差, 治愈率较低;⑥年龄越大的患者致死率越高, 嗜好烟酒或有其它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致死率高于无不良习惯的患者[3]。
综上所述, 由于老年AMI具有临床叙述不准确、典型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多的特点, 医生应该严密监测心电图及霉系变化, 使老年AMI初次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治疗此疾病期间要注重预防, 实施早期治疗措施, 这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强.奥美拉错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0(19):176.
[2]靳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给药方式疗效分析.医学综述, 2013(17):334.
[3]王斌星.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评价. 海峡药学, 2013(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