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医师读图。梗阻型肥厚心肌病的判断标准:左室流出道狭窄,在收缩期时心脏血流速度明显增加,或者在收缩期时具有“SAM现象”[3]。患者于住院后24~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受检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应用美国Phillips公司iE33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5.0 MHz。取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短轴切面,心尖两腔及四腔心切面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静脉血标本均在采血后2 h内送检,血液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肌酐、NT-proBNP等。
1.4观察指标
多方位观察并测量舒张末期各节段室壁厚度,包括室间隔厚度、LVPW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连续多普勒测量收缩末期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峰值血流频谱,估算LVOT峰值压力阶差,本研究中的LVOT峰值压力阶差均为安静状态下的测量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不同类型患者NT-proBNP水平的比较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88、62.085,P<0.01)。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22,P<0.01)(表1)。
2.2不同NT-proBNP水平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本研究随访(42.3±11.4)个月,期间共9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术,总事件率为8.33%(9/108)。NT-proBNP<860 pmol/L组的事件率为2.86%(1/35),860 pmol/L≤NT-proBNP≤1905 pmol/L组的事件率为8.11%(3/37),NT-proBNP>1905 pmol/L组的事件率为13.89%(5/36),三组的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3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解剖改变是室间隔厚度的异常,临床中可出现梗阻型和非梗阻型两类,主要区别为左室流出道在心室收缩期射血是否受阻,进而出现头晕、心绞痛以及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继发的临床症状[4-5]。B型利钠肽原(pro-B-type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当心肌细胞受到神经递质刺激、心肌细胞牵拉或室壁张力增加时,proBNP分泌人血并分裂为具有生物活性但半衰期较短的BNP及无生物活性且较稳定的NT-proBNP[6-8]。
心肌细胞是循环系统中NT-proBNP及其相关肽类物质的主要来源[9],NT-proBNP分泌受到神经递质刺激、心肌细胞牵拉或室壁张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10-13]。既往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NT-proBNP水平较正常人高,并且随着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以及梗阻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时也与左心室功能不全、心肌纤维化以及心肌缺血程度相关[14]。已有研究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可以显著降低血液循环中NT-proBNP的水平[15]。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升高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16]。本研究结果显示,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88、62.085,P<0.01),而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22,P<0.01);NT-proBNP>1905 pmol/L组的事件率高于NT-proBNP<860 pmol/L组和860 pmol/L≤NT-proBNP≤l905 p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NT-proBNP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相关研究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17-18]。另外,随着患者LVPW厚度和LVOT压力阶差的增大,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19]。NT-proBNP水平也是影响肥厚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20],从而为临床医生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判断及治疗干预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总之,本研究提示NT-proBNP水平对肥厚型心肌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包特日根.LVDd肥厚型心肌病患者NT-proBNP、ANP、Galectin-3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17.
[2]Konno T,Chang S,Seidman JG,et al.Genetics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Curr Opin Cardio1,2010,25(3):205-209.
[3]宋艳瑞,刘忠,顾淑莲,等.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遗传,2011,33(6):549-557.
[4]Hagege AA,Desnos M.New trends in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rch Cardiovasc Dis,2009,102(5):441-447.
[5]喬树宾,袁建松.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38(1):9-13.
[6]张晓君,张昕,李莉.心脏超声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检查诊断中的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9-10.
[7]邓欣,戴宇翔,秦晴,等.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一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8):934-935.
[8]张大炜,戴梅,周旭升,等.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医症状及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 57(15):1313-1316.
[9]李志斐,刘蕊,张双元.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56-57.
[10]俞帅,张雁,陈楠,等.Fabry病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例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8,40(3):262-269.
[11]廖玉华.肥厚型心肌病[M]//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C].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
[12]赵敏,马丹,刘巍,等.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2):205-207.
[13]郭安.儿童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J].武警医学,2018,29(3):224-228,232.
[14]唐强,邓大庆,胡小勇,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疑似心尖球型综合征一例[J].中国医师杂志,2016, 18(2):300-301.
[15]Eriksson MJ,Sonnenberg B,Woo A,et al.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J Am Coll Cardiol,2002,39(4):638-645.
[16]刘蓉,袁建松,胡奉环,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变化特点[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3):253-255.
[17]张昌琳.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液学标志物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18]孟祥彬,王文尧,张阔,等.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3):192-197.
[19]刘立旻,张荣成,杨伟宪,等.大内皮素-1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脏重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58-62.
[20]朱昌盛,陈海波,王水云,等.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青少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6):583-587.
(收稿日期:2018-12-12 本文编辑:祁海文)